防震变焦镜头及具备该防震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7711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4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变焦镜头(100),防震变焦镜头(100)的第三透镜组(G3)从物体侧依次具备正透镜(7)、正接合透镜(8)以及负接合透镜(9),在从广角端至望远端变倍时,第一透镜组(G1)和所述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间距增大的同时,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间距减小,并朝像侧移动正透镜(7)而执行从无限远端至近端的聚焦,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接合透镜(9)而变更像位置,从而执行防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震变焦镜头及具备该防震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提出有多种在摄影系统中具备补偿偶然传递的震动引起的画面抖动的机构(防震机构)的变焦镜头,已知的例如有使组成变焦镜头的透镜组的一部分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补偿由于震动而造成的画面抖动的变焦镜头(防震变焦镜头)。作为这种防震变焦镜头,例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如下的具有防震功能的变焦镜头(防震变焦镜头)。即,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其中,第三透镜组由具有正屈光力的前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后组构成,通过将后组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由此补偿画面抖动。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中,从远距离至近距离的聚焦是通过将第二透镜组朝物体侧移动而执行。另外,已知的变焦透镜的近距离的聚焦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已知有可限制最为靠前的透镜的口径,并作为高变倍优选的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为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并在第三透镜组进行聚焦的光学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0619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28476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10-133109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0-133111号公报。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防震变焦镜头具有如下的问题。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中,使第二透镜组移动而进行聚焦,但是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和现有的变焦镜头中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通常在整个光学系统中负责主要的变倍,因此透镜的数量较多,重量也大。例如,专利文件1、2所记载的第二透镜组均由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凸面朝物体侧的负新月形透镜、双凹透镜、双凸透镜以及凹面朝物体侧的负新月形透镜,这四枚透镜组成。因此,第二透镜组的微小的前进、后退等的控制也变得困难,特别是不适用于根据摄像元件的模糊检测的所谓登山式自动聚焦。而且,专利文件3、4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在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执行聚焦,但是其均为从物体侧起由正透镜、正透镜及负透镜接合的接合透镜的三枚透镜组成,同样透镜数量较多,不适用于登山式自动聚焦。因此,急需高变倍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确保充分的近距离,尤其是能够适用于根据摄像元件的模糊检测的登山式自动聚焦的变焦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变倍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确保充分的近距离,并能够适用于根据摄像元件的模糊检测的登山式自动聚焦的防震变焦镜头及具备该防震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防震变焦镜头,在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以及整体上具备正屈光力的后续组的防震变焦镜头中,所述后续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一个以上的接合透镜,且形成有至少两面的接合面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在从广角端至望远端变倍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间距增大的同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后续组之间的间距减小,并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部分组而执行从无限远端至近端的聚焦,且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部分组而变更像位置,从而执行防震,且满足如下条件式(1)、O)、(3)0. 1 < f3a/ft < 0. 3(1)0. 15 < f3b/ft < 0. 35(2)0. 05 < If3cIZf1 < 0. 25(3)其中,为所述第一部分组的焦距、fi为所述第二部分组的焦距、4。为所述第三部分组的焦距,ft为在望远端的整个系统的焦距。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后续组中,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分别具有正、正、负的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第二部分组、第三部分组。在具备这种执行从无限远端至近端的聚焦的第一部分组以及执行防震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的基础上还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 因此与仅依靠第一部分组及第三部分组确保后续组所需的正屈光力的情况相比,提高了屈光力的设定自由度,且对于聚焦引起的像差变动或防震时的像差变动的抑制变得容易。而且,能够简化第一部分组的组成。而且,通过将第二部分组布置在第一部分组和第三部分组之间,第一部分组和第三部分组的横向倍率设定自由度变大,对于第一部分组的聚焦灵敏度和第二部分组的防震灵敏度(对应于沿垂宜于第三部分组的光轴的方向的每单位位移量的像移动量)的控制也变得容易。而且,第二部分组包括一个以上的接合透镜,且具备至少两面的接合面,从而相比第三部分组能够良好地补偿物体侧的色差,因此对于防震时的色差变动的抑制也变得容易ο而且,由于满足条件式(1)、(2)、(3),因此即便是高变倍,像差补偿也变得容易,并能够得到良好的光学性能。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防震变焦镜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由于具备本专利技术的防震变焦镜头,因此具备与本专利技术的防震变焦镜头相同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震变焦镜头以及具备该防震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后续组具备从物体侧依次分别具有正、正、负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第二部分组、第三部分组,且根据第二部分组,屈光力的设定自由度得到提高,色彩补偿变得容易,并可以简化第一部分组,因此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即在具备高变倍且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确保充分的近距离,且能够适用于根据摄像元件的模糊的检测的所谓登山式的自动聚焦。 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震变焦镜头的无限远端物点合焦时的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透镜的剖视图;图2为具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震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组成的模式化组成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震变焦镜头的无限远端物点合焦时的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透镜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防震变焦镜头的无限远端物点合焦时的在广角端、中间焦距、望远端的透镜的剖视图;图5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物距无限远合焦时的球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6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物距0.5m合焦时的球差、 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7为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防震时的横向像差的像差图;图8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中间焦距的物距无限远合焦时的球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9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中间焦距的物距0. 5m合焦时的球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10为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中间焦距的防震时的横向像差的像差图;图11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望远端的物距无限远合焦时的球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12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望远端的物距0. 5m合焦时的球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13为示出在实施例一的防震变焦镜头的望远端的防震时的横向像差的像差图;图14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二的防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物距无限远合焦时的球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15为分别示出在实施例二的防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物距0.5m合焦时的球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图16为示出在实施例二的防震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的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诚三坂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