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72779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0.1~35.6%功能切片A,0.1~42.2%功能切片B,20~68%废旧聚酯料的再生粒子,40~90%普通聚酯切片,1~12%含IPA的聚酯切片,5~92%硅系切片;其中,功能切片A中贝壳微粉质量百分含量为0.1~13.5%,功能切片B中纳米蒙脱土质量百分含量为0.5~32.6%,含IPA的聚酯切片中IPA质量百分含量为0.2~7.8%,硅系切片中氧化硅质量含量为200~18900PPM。与现有的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具有的突出优点包括:该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在180℃高温下其纵向热收缩率在0—1%范围内,在1GHz测试条件下其介电常数在1~3范围内,介质损耗角正切值0.2%~0.8%,符合电子标签使用要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用的高分子新材料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包括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其基本结构由标签、读器和天线组成;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读器 (Reader)用于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 (Antenna)用于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在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阅读器(Reader)、电子标签(TAG)即应答器 (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软件系统做相应的处理。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 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 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以RFID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anductive Coupling)和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RFID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动物身份标识、运动计时、门禁控制/电子门票和道路自动收费等领域。RFID技术的发展迅速,早在194(Γ1950年间,随着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在1948年就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在 195(Γ1960年间,开始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主要进行实验室实验研究。在196(Γ1970 年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并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到197(Γ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进入198(Γ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当到199(Γ2000年时,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进入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目前,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 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目前,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125ΚΗζ 135ΚΗζ)、高频(13. 56MHz)和超高频 (860ΜΗζ、60ΜΗζ),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应器又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低频无源的感应器,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感应器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感应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具有特性包括1) 一般工作频率为 120ΚΗζ 134ΚΗζ,ΤΙ的工作频率为134. 2ΚΗζ,波长大约为2500m ;2)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3)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高质量的封装形式,价格贵,寿命长。5)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勻的读写区域。6)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产品,该频段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7)感应器的价格偏高。低频无源的感应器主要应用于畜牧业的管理系统、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马拉松赛跑系统、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自动加油系统、酒店门锁系统以及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等。低频无源的感应器符合的国际标准包括ISO 11784 RFID畜牧业的应用一编码结构,ISO 11785 RFID畜牧业的应用一技术理论,ISO 14223-1 RFID畜牧业的应用一空气接口,ISO 14223-2 RFID畜牧业的应用一协议定义,ISO 18000-2定义低频的物理层、防冲撞和通讯协议,DIN 30745主要是欧洲对垃圾管理应用定义的标准。高频无源的感应器,工作频率为13. 56MHz,在该频率的感应器不再需要线圈进行绕制,可以通过腐蚀或者印刷的方式制作天线。感应器一般通过负载调制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通过感应器上的负载电阻的接通和断开促使读写器天线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实现用远距离感应器对天线电压进行振幅调制。如果人们通过数据控制负载电压的接通和断开, 那么这些数据就能够从感应器传输到读写器。特性包括1)工作频率为13. 56MHz,该频率的波长大概为22m ;2)除了金属材料外,该频率的波长可以穿过大多数的材料,但是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感应器需要离开金属一段距离;3)该频段在全球都得到认可并没有特殊的限制;4)感应器一般以电子标签的形式力)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勻的读写区域;6)该系统具有防冲撞特性,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7)可以把某些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8)数据传输速率比低频要快,价格适中。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图书管理系统、瓦斯钢瓶的管理系统、服装生产线和物流系统、三表预收费系统、酒店门锁的管理和应用、大型会议人员通道系统、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医药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以及智能货架的管理。符合的国际标准包括IS0/IEC 14443近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IOcm ;IS0/IEC 15693疏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l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跃建穆稚吴建勋黄家阳刘国平王彩虹接道良王正康
申请(专利权)人:仪化东丽聚酯薄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