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其包括:饲喂走道,及多个并列排布的群养牛圈,与所述饲喂走道相邻的所述群养牛圈的一侧设置有通长食槽;所述群养牛圈与所述通长食槽平行的两个边为固定边,其余两个边为活动边;所述群养牛圈内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边平行的固定栏杆;所述两个活动边的中点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连接有多个可以以其为中心旋转的可旋转牛圈栏杆;所述可旋转牛圈栏杆的长度为其所在活动边边长的二分之一;所述两活动边的可旋转牛圈栏杆可以旋转到与所述固定栏杆的两端连接。该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可以在原有群养牛圈中的1侧形成清粪通道,便于清粪;在清粪的同时,各群肉牛不相互混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禽畜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利于提高肉牛牛肉品质、便于清粪和牛舍建筑投资较低的群养肉牛舍建筑平面布置方式。
技术介绍
肉牛养殖的目标主要是增重快,出栏后屠宰的肉质好。增重速度受采食量和饮水量的影响,而采食量和饮水量受饲养管理方式影响。肉牛的饲养方式分为栓系单头饲喂、栓系通槽饲喂和不栓系群体通槽饲喂(群养)等几种。栓系单头独槽饲喂适合小规模(家庭式)饲养,并且此法的不足之处是采食无竞争性,不利于增重。栓系通槽饲喂能造成牛的错觉而竞争采食,有利于增重。但是栓系影响肉牛的活动,不能自由饮水、容易造成牛长期的紧张最终导致肉质较差。不栓系通槽饲喂(群养)的牛只可以自由采食、饮水,牛采食有竞争性,采食量和饮水量充足,增重较好。群养方式下的牛只不仅可以采食充足和饮水充足, 而且牛只可以自由活动,出栏后屠宰肉质也较好。因此,为提高规模化肉牛场的增重速度和出栏后屠宰的牛肉品质,采用群养方式优于栓系饲养方式。群养方式下,为了饲养管理方便,必须按照牛只的体重个体大小分群,体重相近的肉牛为一群,关闭在同一个牛圈内饲养。而群养方式下,在清理肉牛床上的粪便时如果牛与人同在牛圈内,则牛只的活动不仅影响人工清粪的时间,而且肉牛也可能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即使采用机械清粪,机械在清理粪便时,牛的存在也会影响机械清粪的时间。因此,在群养方式下,如果能够解决在清粪时将牛圈的牛只关闭在半个牛圈内,先对另外半个牛圈清粪,清完粪后的半个牛圈打开,将牛只关闭在清完粪的半个牛圈内,然后对未清粪的半个牛圈清粪,则牛只的活动不会对清粪的人员或机械造成影响,并且如果做到在清粪时每两个牛圈的牛只又不相互混群,将有利于群养方式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可以在清粪时形成清粪通道,便于清粪;同时,各群肉牛不相互混群。(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其包括饲喂走道,及多个并列排布的群养牛圈,与所述饲喂走道相邻的所述群养牛圈的一侧设置有通长食槽;所述群养牛圈与所述通长食槽平行的两个边为固定边,其余两个边为活动边,固定边在清粪时不动,活动边在清粪时通过旋转进行打开和闭合操作,从而形成两个空间,开放的清粪空间和闭合的临时牛圈;所述群养牛圈内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边平行的固定栏杆;所述两个活动边的中点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连接有多个可以以其为中心旋转的可旋转牛圈栏杆;所述可旋转牛圈栏杆的长度为其所在活动边边长的二分之一;所述两活动边的可旋转牛圈栏杆可以旋转到与所述固定栏杆的两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邻接的两群养牛圈间的活动边的第一承重柱上连接可旋转牛圈栏杆的个数为3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群养牛圈中间的固定栏杆的中点位置固定有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二承重柱用于对所述固定栏杆支撑及固定,所述固定栏杆的两个端部固定有附加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群养牛圈的固定边包括多个第二承重柱,靠近所述通长食槽一侧的固定边的多个第二承重柱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牛圈栏杆,所述第一固定牛圈栏杆具有可上下调节的横杆,其用于不同身高的肉牛采食及阻挡肉牛不让其跑出群养牛圈;所述另一侧固定边的多个第二承重柱之间固定有第二固定牛圈栏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边的第二承重柱的个数为3个,分别位于固定边的中点位置和两端,所述固定边的第二承重柱之间的距离为6m ;所述可旋转牛圈栏杆的长度为細;所述固定栏杆的第二承重柱与所述附加柱之间的距离为an。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饲喂走道的宽度小于等于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每个群养牛圈内设置有饮水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可旋转牛圈栏杆为方管钢或者圆管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群养牛圈相对于所述饲喂走道呈对称分布。(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中,其包括饲喂走道,及多个并列排布的群养牛圈,与所述饲喂走道相邻的所述群养牛圈的一侧设置有通长食槽;所述群养牛圈与所述通长食槽平行的两个边为固定边,其余两个边为活动边;所述群养牛圈内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边平行的固定栏杆;所述两个活动边的中点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连接有多个可以以其为中心旋转的可旋转牛圈栏杆;所述可旋转牛圈栏杆的长度为其所在活动边边长的二分之一;所述两活动边的可旋转牛圈栏杆可以旋转到与所述固定栏杆的两端连接。该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可以在原有群养牛圈中的1侧形成清粪通道,便于清粪;在清粪的同时,各群肉牛不相互混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的不清粪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的内侧清粪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的外侧清粪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固定牛圈栏杆;2 可旋转牛圈栏杆;3 第一固定牛圈栏杆;4 第二承重柱;5 附加柱;6 固定栏杆;7 饮水槽;8 第一承重柱;9 可旋转牛圈栏杆的运动轨迹; 13 饲喂走道;14 群养牛圈;15 通长食槽;16 清粪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结合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饲喂走道13,及多个并列排布的群养牛圈14,与饲喂走道13相邻的群养牛圈14的一侧设置有通长食槽15 ;优选的如图1中所示,群养牛圈14相对于饲喂走道13呈对称分布。本实施例的便于清粪的群养肉牛舍内设有2列群养牛圈14,所述2列牛圈头对头布置,每列牛圈中群养牛圈14的个数为2个。2列牛圈中间设置饲喂走道13,牛舍的第二承重柱4的纵向间距为6. Om,每列牛圈的承重柱子横向间距均为4. 0m。饲喂走道13的横向尺寸在TMR机械喂料时可设为4. Om,小型机具饲喂时可适当减小间距,饲喂走道13两侧的通长食槽15的宽度可设置为65 75cm。每个群养牛圈14可饲养肉牛18头,平均每头肉牛的采食宽度为667mm。每个群养牛圈14内放置1个饮水槽7。采用TMR机械喂料时, 牛舍跨度为20.0m。牛舍的长度可根据每栋牛舍饲养的肉牛的头数计算确定。在牛舍建筑的平面布置上,肉牛舍一般采用排架结构,即牛舍的主体结构以独立基础、柱子、屋架和屋面板组成,该结构的土建投资与其建筑的平面布置方案有关,一般情况下,在屋顶荷载、地基条件、牛舍宽度和长度一定的条件下,柱距越大,单位建筑面积的投资越经济。为了使牛舍尺寸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并便于设计、建造和施工,牛舍的柱距一般有4. Om和6. Om两种柱距。因此,在屋面荷载和地基条件一定的条件下, 6. Om柱距的牛舍较4. Om柱距的牛舍土建投资低。牛舍建筑投资高低将直接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群养牛圈14与通长食槽15平行的两个边为固定边,其余两个边为活动边,固定边在清粪时不动,活动边在清粪时通过旋转进行打开和闭合操作,从而形成两个空间,开放的清粪空间和闭合的临时牛圈。具体的为群养牛圈14内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固定边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芝,刘继军,陈昭辉,吴中红,王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