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采用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双端原理根据混合线路故障初始行波到达两端的时间差进行故障区段的选择,然后,用单端原理进行初步故障测距,最后,结合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侧的时间差由单端原理给出准确结果。本方法的优点在于得到的测距结果是单端测距原理的结果,消除了双端原理测距中混合线路长度误差及线路两侧准确时间同步问题对测距精度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测距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方法实现了高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行波测距,能可靠地解决混合线路故障后如何准确地查找故障点位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电负荷不断增大,现有的架空线路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纵横交错的架空线路也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电缆网络供电取代原有的架空线路供电已成为城市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电网的不断改造和升级,城市电缆网络逐步向IlO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发展。由于高压电缆的投资造价相当高,大部分能利用架空线路的路径,一般不采用单纯的电缆供电方式,这就出现了许多高压架空线和电缆的混合线路。另外,为了解决输电线路跨越大水道和海峡的特殊问题,还出现了超高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比如,海南联网工程就采用了 500kV超高压、长距离和较大容量的架空线-海底电缆混合输电线路。混合输电线路故障后准确、迅速的确定故障点的位置,能够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目前己有多种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其中行波法具有原理简单、不受故障类型和线路不对称因素影响的优点,目前己成为现场普遍应用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之一。但在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中行波在架空线路和电缆的连接处会发生折、反射,使行波过程更加复杂。同时由于架空线和电缆的波阻抗不相同,行波在电缆和架空线路中的传播速度相差很大。因此单一线路的行波分析以及己经提出的各种阻抗测距法和行波测距方法是不合适的。目前普遍采用基于双端行波原理的高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由于测距采用的是双端行波原理,因存在线路两端行波装置精确同步问题以及线路长度的误差问题而影响故障测距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适应于电力系统的。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故障分段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用P表示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点,MP段为电缆,NP段为架空线,用L。和Ltj分别表示电缆段和架空线段的长度,用ν。和%分别表示暂态行波在电缆和架空线中的传播速度,F表示故障点;计算ΔΤ =Lc/vc -L0/v0,并作为基准值,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测得故障行波第一次到达M端和N端母线的时间记作tM1和tN1,第二次到达M端和 N端母线的时间记作tM2和tN2,当Δ T < tM1-tN1时,判定故障点F位于架空线NP段,否则判定故障点F位于电缆MP段;(2)初测当故障点F位于电缆MP段时,根据单端行波原理计算故障点F到M端的可能距离=Dmf =^^Ζ Μ 1,或者01^; =Lc-^Gm2 _‘);并分别计算故障后上述两种情况故障行波初次到达线路M端和N端的时间差AZmni = 20MF-LC _hL,或者权利要求1. 一种,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故障分段用M和N表示混合线路两端,用P表示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点,MP段为电缆,NP段为架空线,用L。和Ltj分别表示电缆段和架空线段的长度,用ν。和%分别表示暂态行波在电缆和架空线中的传播速度,F表示故障点;计算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双端原理根据混合线路故障初始行波到达两端的时间差进行故障区段的选择,然后,用单端原理进行初步故障测距,最后,结合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侧的时间差由单端原理给出准确结果。本方法的优点在于得到的测距结果是单端测距原理的结果,消除了双端原理测距中混合线路长度误差及线路两侧准确时间同步问题对测距精度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测距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方法实现了高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行波测距,能可靠地解决混合线路故障后如何准确地查找故障点位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档编号G01R31/08GK102508109SQ20111029334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王奎鑫, 陈平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奎鑫,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