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5711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3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包括有:直流稳压电源(2)(装有一次整流电路),铺在地面的发射装置(3),接收装置(4),二次整流电路(5)。其中装置(4)(5)安装在电动车底盘上。在给电动车充电时,需要连接220v的家庭普通照明电源,在外接智能感应开关时,可实现对电动车在电量不足时主动充电及电能充满时的自动关断。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轻便、智能灵活,可以在不用外设电线的情况下,利用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实现对电动车自动、快速、便携的充电,节能环保,可以被居家用户广泛使用,也可以应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
随着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此技术的各种电器设备及应用必将逐渐进入大众生活,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智能与便捷化的服务。所谓“无线电能传输”是利用一种特殊设备将电源的电能转变为可无线传播的能量,在接受端又将此能量转变回电能,从而到达对用电器的无线供电。本专利技术——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属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最为广阔的崭新应用领域,它可以在消除电线连接的基础上,使各类电动车实时充电,结构简单、智能灵活,实现了节能环保、简易便捷的技术理念。
技术介绍
传统电动车需要电池供电,为此每辆电动车都要配备一个很重的蓄电池。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老化可带来环境污染,难以持续利用以及接触式供电的接点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导致的接触不良。如何在电能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取代电池,减少电线等电器元件的连接成为电动车智能充电设计的一个重要应用难题。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可对广大的电动车用户提供智能便捷的实时服务。它可以针对家用,也可以面向整个交通服务系统,所以专利技术这样一种既能实时充电,又能够可持续工作,并且操作灵活、结构轻便的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车载接收装置的基础上,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实现对电动车的实时充电。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直流稳压电源O)(装有一次整流电路),铺在地面的发射装置(3),接收装置G),二次整流电路(5)。其中装置(4) (5)安装在电动车底盘上。发射装置(3)包括两个M0SFET,它们可以交替导通,为后面的LC谐振电路创造交流电流;Cl为谐振电容;Ll为谐振电感,它们并联谐振以提高发射频率,从而将电能以高频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接收端。接收装置由电容C2和电感L2构成新的并联谐振电路,它们在与发射装置阻抗匹配时,可实现电能的最大化无接触传输。经过二次整流电路( 变成直流电供给给家用可充电电器元件。利用本智能在线充电系统,既可以实现电动车在行进时的直线式充电,又可以实现电动车在静止时的环形充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2是直流稳压电源框图(一次整流电路);图3是发射装置的电路原理图4是接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5是二次整流电路框其中Cl 发射端谐振电容 Ll 发射端谐振电感C2:接收端谐振电容 L2:接收端谐振电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作出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将220v的交流电接入直流稳压电源O),经过整流实现30v-180v的可选直流输出给发射装置(3),在发射装置中经过高频逆变成交流电压信号,加载到补偿后的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与接收装置(4)实现谐振耦合,经过二次整流电路( 变成直流电,从而将电能供给给电动车。如图2所示,22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降压送到一个由4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再经过内置要求的稳压装置,输出为30v-180v的直流电。如图3所示,30v-180v的直流电送给两给M0SFET,它们可以交替导通,产生交流电流,输出到后面的LC谐振电路,Cl为谐振电容;Ll为谐振电感,它们并联谐振以提高发射频率,从而将电能以高频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接收端。如图4所示,是安装在电动车底盘上的接收装置,它由电容C2和电感L2构成新的并联谐振电路,它们在与发射装置阻抗匹配时,可实现电能的最大化无接触传输。经过二次整流电路变成直流电供给给电动车。如图5所示,是与接收装置(线圈)相连接的二次整流桥电路,它也安装在电动车的底盘上。在外接智能感应开关时,可实现对电动车在电量不足时主动充电及电能充满时的自动关断,节能环保,智能便捷。权利要求1.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直流稳压电源( (装有一次整流电路),铺在地面的发射装置(3),接收装置,二次整流电路 ⑶。其中装置⑷(5)安装在电动车底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一次整流电路O),可实现功能22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降压送到一个由 4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再经过内置要求的稳压装置,输出为30v-180v的直流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发射装置(3),可实现功能30v-180v的直流电送给两给M0SFET,它们可以交替导通,产生交流电流,输出到后面的LC谐振电路,Cl为谐振电容;Ll为谐振电感,它们并联谐振以提高发射频率,从而将电能以高频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接收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接收装置G),可实现功能由电容C2和电感L2构成新的并联谐振电路, 它们在与发射装置阻抗匹配时,可实现电能的最大化无接触传输。经过二次整流电路变成直流电供给给电动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装置(4)还连接有二次整流电路(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其特征还在于,利用本智能在线充电系统,既可以实现电动车在行进时的直线式充电,又可以实现电动车在静止时的环形充电。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电动车智能在线充电系统,包括有直流稳压电源(2)(装有一次整流电路),铺在地面的发射装置(3),接收装置(4),二次整流电路(5)。其中装置(4)(5)安装在电动车底盘上。在给电动车充电时,需要连接220v的家庭普通照明电源,在外接智能感应开关时,可实现对电动车在电量不足时主动充电及电能充满时的自动关断。本专利技术结构轻便、智能灵活,可以在不用外设电线的情况下,利用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实现对电动车自动、快速、便携的充电,节能环保,可以被居家用户广泛使用,也可以应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系统。文档编号H02J7/02GK102510116SQ201110350760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刘 东, 张献, 李劲松, 杨庆新, 郝鹏, 金亮, 鱼杰 申请人:天津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献李劲松鱼杰金亮郝鹏杨庆新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