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树种质资源苗期抗寒性的鉴定方法,所述的步骤如下:(1)材料的培养;(2)茶树幼苗的胁迫处理;(3)茶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4)实验数据处理;(5)抗寒性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鉴定快速准确。其中,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反应了叶片细胞膜受破坏的程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是茶树叶片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其含量越高,茶树的抗寒性越强。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评价茶树的抗寒性简便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树种质资源早期鉴定
,具体介绍了。
技术介绍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喜温暖气候条件的叶用植物。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茶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茶叶种植面积不断北移;另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的不稳定,越冬期及初春茶树频繁遭遇“霜冻,,或“倒春寒”等低温伤害,造成茶树新梢受害,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死亡。因此,提高茶树的抗寒性,使茶树安全越冬至关重要。其中,选育抗寒良种,利用茶树自身的遗传因素来抵御低温胁迫是最根本的途径。 而抗寒良种选育的关键则是种质资源抗寒性的早期鉴定。目前,鉴定茶树抗寒性强弱最可靠的方法是直接鉴定法。即当试验地遭遇严寒时,实地进行观测和比较鉴定。但直接鉴定成本较高,受自然环境限制较大。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人们依据相关指标进行间接鉴定,但目前大多数只是利用单个指标(如质膜透性)进行鉴定。因此,如何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寒性准确、快速鉴定,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抗寒良种选育的关键问题,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茶树抗寒性鉴定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如下(1)材料的培养采集茶树种子,将茶籽用25_30°C温水浸泡4-5天,每天换水两次,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将剩余种子摊放于砂畦上并盖以稻草,每天洒水一次,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进行播种;(2)茶树幼苗的胁迫处理当茶树生长至7-8片叶时,将茶树幼苗移至15°C,光照60k lx,光照Uh/d的环境条件下平衡生长15d,然后将温度调至4°C进行冷驯化;(3)茶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采集茶树叶片3片,分别测定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Xl,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 ;(4)实验数据处理计算茶树叶片抗寒生理指数,茶树叶片抗寒生理指数Y = 0.18-0. 02X1+0. 161X2+0. 74X3 ;(5)抗寒性评价采用欧氏距离,将抗寒生理指数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和抗寒生理指数对茶树种质资的抗寒性做出综合评价。优选的是所述的砂畦首先铺砂5-6厘米,沙上铺茶子7-10厘米,茶子上面盖一层 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盖稻草或麦秸。优选的是所述的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采用电导仪测定。优选的是所述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优选的是所述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鉴定快速准确。其中,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反应了叶片细胞膜受破坏的程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是茶树叶片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其含量越高,茶树的抗寒性越强。利用本专利技术评价茶树的抗寒性简便易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聚类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的了解本专利技术,但他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1)从山东省日照市平家村1979年引种种植成园的‘黄山种’茶园中,采集长势良好、未受过冻害的茶树种子,在青岛农业大学茶树种质资源圃日照圃中混合播种。从中选取长势良好的幼苗茶树观株,以平阳特早和浙农117无性系良种作为对照。2)茶树越冬期按单株采集幼龄茶树叶片3片备用。3)分别采用电导仪测定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具体方法参照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4)基本的数据处理采用EXCELL软件,将测定数据代入茶树叶片抗寒生理指数的公式Y = O. 18-0. 02X1+0. 161X2+0. 74X3,求得茶树叶片的抗寒生理指数。测定和分析结果详见表1,表2。结果表明,茶树种质资源在抗寒相关生理指标上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5. 39-19. 71,平均为11. 68,可溶性糖的变异系数最大。供试材料的质膜透性从 51. 04-61. 90变化不等,最小的为单株07082503,最大的为单株07080501 ;可溶性糖含量从 2. 30-4. 85变化不等,最小的为单株07083502,最大的为单株07084701 ;可溶性蛋白含量从 5. 74-9. 10变化不等,最小的为单株07092203,最大的为浙农117。供试材料的抗寒生理指数介于3. 82-6. 21,平均为5. 13。5)根据所得叶片抗寒生理指数,采用欧氏距离,按照类平均法对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详见图1。从聚类图中可以看出,在阈值为0.64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成三个大类群,第I类群包括浙农117等11份种质材料,主要是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质膜透性小的单株,属于抗寒性强的单株;第III类群包括平阳特早在内的5份种质材料,主要是质膜透性较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的单株,属于抗寒性弱的单株 ’第II类群的单株介4于第I类群和第III类群之间,属于抗寒性中等的单株。表1供试材料抗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骤如下(1)材料的培养采集茶树种子,将茶籽用25-30°C温水浸泡4-5天,每天换水两次,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将剩余种子摊放于砂畦上并盖以稻草,每天洒水一次,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进行播种;(2)茶树幼苗的胁迫处理当茶树生长至7-8片叶时,将茶树幼苗移至15°C,光照60k lx,光照iai/d的环境条件下平衡生长15d,然后将温度调至4°C进行冷驯化;(3)茶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采集茶树叶片3片,分别测定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XI,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 ;(4)实验数据处理计算茶树叶片抗寒生理指数,茶树叶片抗寒生理指数Y = 0. 18-0. 02X1+0. 161X2+0. 74X3 ;(5)抗寒性评价采用欧氏距离,将抗寒生理指数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和抗寒生理指数对茶树种质资的抗寒性做出综合评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种质资源苗期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畦首先铺砂5-6厘米,沙上铺茶子7-10厘米,茶子上面盖一层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盖稻草或麦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种质资源苗期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采用电导仪测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种质资源苗期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种质资源苗期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的步骤如下(1)材料的培养;(2)茶树幼苗的胁迫处理;(3)茶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4)实验数据处理;(5)抗寒性评价。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鉴定快速准确。其中,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反应了叶片细胞膜受破坏的程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是茶树叶片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其含量越高,茶树的抗寒性越强。利用本专利技术评价茶树的抗寒性简便易行。文档编号A01C1/00GK102498873SQ20111033812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丁兆堂, 王玉, 范凯 申请人:青岛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兆堂,王玉,范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