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给纱器,包括给纱器架座、纡管、至少一个挑线架;所述纡管设于给纱器架座上;所述挑线架一端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上,并通过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回转。当挑线架为两个时,两个挑线架通过一端的两个不完全齿轮的啮合产生转动,至少一个不完全齿轮通过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回转使两个挑线架张开;挑线架和给纱器架座上都设有引导圈。纡管上绕接的纱线经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和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导呈折线引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给纱器将绕接纱线的纡管和挑线架组合在一起,能同步运行,避免纱线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给纱器。
技术介绍
现有横编织机如引塔夏针编织横机用于多色彩无虚线的嵌花编织。各色彩线绕接成线卷置于纱架上,并通过若干固定于机架的给纱器引入到管状纱嘴,最后由纱嘴对编织的织针进行喂纱。喂纱时,编织机头上的纱嘴携带机构根据编织花型的设计,将原处于纱嘴寄存架一位置上的对应纱嘴移至寄存架的另一位置,纱嘴移位时会造成彩线的交叉缠绕, 尤其是羊绒线由于其上具有绒毛,即使是纱嘴回到原位,彩线由于绒毛的缠绕也不能随之返回,相互缠绕,不易解开。编织线的不能顺畅引导而受到较大张力,常常被拉断。上述缺陷使得现有的弓I塔夏针编织横机不能用于羊绒线的编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不易产生编织线缠绕的纱线供给系统中所对应的给纱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给纱器,其包括给纱器架座、纡管、至少一个挑线架;所述纡管设于给纱器架座上;所述挑线架一端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上,并通过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回转,挑线架和给纱器架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引导圈。本专利技术第1专利技术的用于横编织机的给纱器的结构是包括给纱器架座、纡管、一个挑线架;所述纡管设于给纱器架座上;所述挑线架一端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上,并通过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回转,挑线架和给纱器架座上都设有引导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挑线架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上,转轴通过拉杆连接弹性元件的一端,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给纱器架座上。给纱器架座右侧向下延伸出的引导圈支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引导圈。进一步的改进还在于给纱器架座下端还设有手柄。弹性元件是拉簧或扭簧。挑线架上的引导圈为瓷管。该第1专利技术的给纱器在工作时,其引导纱线的方式是纡管上绕接的纱线经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和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导产生折弯引出。具体是所述纡管上绕接的纱线依次通过引导圈支架上端的引导圈、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引导圈支架下端的引导圈后引出ο本专利技术第2专利技术的用于横编织机的给纱器的结构是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给纱器,包括给纱器架座、纡管、两个挑线架;所述纡管设于给纱器架座上;所述挑线架一端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上,并通过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回转,挑线架和给纱器架座上都设有引导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挑线架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上的那一端设有两个不完全齿轮,两个挑线架通过两个不完全齿轮的啮合产生转动;至少一个不完全齿轮通过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回转使两个挑线架张开,挑线架和给纱器架座上都设有引导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挑线架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上,转轴通过拉杆连接弹性元件的一端,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给纱器架座上。进一步的改进还在于给纱器架座下端还设有手柄。弹性元件是拉簧或扭簧。挑线架上的引导圈为瓷管。该第2专利技术的给纱器在工作时,其引导纱线的方式是纡管上绕接的纱线经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和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导产生折弯引出,或仅经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引导产生折弯引出。具体的引纱方式是当每个挑线架上各设置一个引导圈时,所述纡管上绕接的纱线由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和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出;当两个挑线架上引导圈总数多于两个时,所述纡管上绕接的纱线仅由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引出或由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和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出。当两个挑线架上引导圈总数多于两个时,所述纡管上绕接的纱线从上述挑线架上的引导圈中直接引出,或通过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引入,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出,或通过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入,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引出,或通过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入,再经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后由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出;当两个挑线架上引导圈总数为两个时,给纱器架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引导圈,所述纡管上绕接的纱线通过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入,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引出,或通过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引入,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出。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现有纱线卷固定于纱架,纱线通过给纱器引入纱嘴,纱线卷和给纱器分别固定于机架不同位置,本专利技术在给纱器上设置用于绕接纱线的纡管,使纱线的线源(纱线卷)置于给纱器上,这就保证了对应纱线供给系统中的给纱器与纱嘴作同步运动的功能得以实现,从而解决纱线缠绕问题。此外,纱线从纡管上引出后经挑线架上的引导圈和给纱器架座上的引导圈引出后经至少一次折弯,并在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回转的作用下,使纱线产生编织所需的一定张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1专利技术给纱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2专利技术给纱器其中的挑线架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2专利技术给纱器其中的挑线架被合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纱线形成一折折弯引出时的示意图。图5为纱线形成多折折弯引出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2专利技术给纱器应用在给纱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给纱器,2-给纱器架座,3-纡管,4-挑线架,5-不完全齿轮,6_拉簧,7_挑线架上的瓷管,8-引导圈,9-转轴,10-拉杆,11-手柄,12-引导圈支架,13-长条瓷管, 20-纱线,101-下支座,102-上滑槽,103-滑块,104-磁钢,105-铁片,106-锥台,111-电源上接线片,112-电源下接线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给纱器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第1专利技术的给纱器用于横编织机,显示在图1中,该给纱器包括给纱器架座2、纡管3和挑线架4。纡管3设于给纱器架座2内的左侧,给纱器架座2内的右侧设有转轴9, 挑线架4 一端分别通过转轴9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2上,另一端设有引导圈如瓷管7。转轴9通过拉杆10连接拉簧6的一端,拉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给纱器架座2上。挑线架4通过拉簧6产生的弹性回转,且挑线架4与纡管3处于不同平面内,错落放置,能更好的节约空间。给纱器架座2的右侧设有引导圈8,对纱线起引导作用。给纱器架座2的右侧向下延伸出引导圈支架12,引导圈支架12的上、下端各设有一个引导圈,挑线架4位于引导圈支架12上的两个引导圈之间。在给纱器架座2内、挑线架4上端设有长条瓷管13,对纱线起引导作用。纡管3上绕接的纱线依次通过长条瓷管、给纱器架座2右侧的引导圈引入引导圈支架12上端的引导圈,而后通过引导圈如瓷管7,最后从引导圈支架12下端的引导圈引出。当挑线架4回弹时,纱线在引导圈如瓷管7和引导圈支架12上的两个引导圈之间呈折弯状,能有效地对纱线进行回弹。给纱器架座2的下端还设有手柄11,方便对给纱器进行拆装。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第2专利技术的给纱器用于横编织机,显示在图2和图3中,包括给纱器架座2、纡管 3和两个挑线架4。纡管3设于给纱器架座2内的左侧,给纱器架座2内的右侧设有两个转轴9,两个挑线架4 一端分别通过两个转轴9转动连接在给纱器架座2上,该端设有不完全齿轮5,两个挑线架4通过两个不完全齿轮5的啮合产生转动,挑线架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引导纱线的引导圈——瓷管7,其中一个挑线架上设有3个瓷管,另一个挑线架上设有2个瓷管,当两个挑线架合拢时,5个瓷管在两个挑线架上相间排列,请参见图2。其中一个转轴 9通过拉杆10连接拉簧6的一端,拉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给纱器架座2上。该转轴9连接的挑线架4通过拉簧6产生的弹性回转,并通过相互啮合的不完全齿轮5的啮合转动,使两个挑线架4张开,请参见图3。且挑线架4与纡管3处于不同平面内,错落放置,能更好的节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申请(专利权)人: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