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庭萱专利>正文

海啸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50791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2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啸逃生装置;包括框架平台,所述框架平台包括底框,所述底框与地面接触,所述底框上设求安平台、支柱,端头护板,所述求安平台最高一层的高度达到或高于当地水文资料记录的最大洪水水面高度;所述求安平台由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制作,所述支柱和端头护板采用强度高、截面积小的材料制作;所述底框与地面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平台上设有水升逃生舱桶,所述水升逃生舱桶的最上面高度不低于最上层求安平台的高度,所述水升逃生舱桶包括外壳,底部设进水孔和支垫,所述支垫上部设带充气装置的逃生舱;使遇险人员处于比较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或者大水消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靠近海啸、洪水区域的地面上构建的海啸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当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海啸、洪水险情时,高度为几米甚至十几米的洪水有着排山倒海之势,将波及到区域的一般房屋、大树都冲倒,海啸时高度达十几米的海水瞬间涌至,海滩乃至海边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儿能容人抓着之物,身临现场的人可能因当时找不到适合逃生的手段、无法迅速脱离洪水和海浪被谁带走而遇险,同时救援人员和设施不能及时到来,都会使遇险人员立刻被剥夺去生存的希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突然遇到海啸、洪水袭来,又无法迅速脱离洪水和海浪而遇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海啸逃生装置;使遇险人员处于比较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或者大水消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啸逃生装置,包括框架平台,所述框架平台包括底框,所述底框与地面接触,所述底框上设求安平台、支柱,端头护板,所述求安平台最高一层的高度达到或高于当地水文资料记录的最大洪水水面高度。所述求安平台由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制作,所述支柱和端头护板采用强度高、截面积小的材料制作。所述底框与地面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平台上设有水升逃生舱桶,所述水升逃生舱桶的最上面高度不低于最上层求安平台的高度,所述水升逃生舱桶包括外壳,底部设进水孔和支垫,所述支垫上部设带充气装置的逃生舱。所述进水孔处设有控制进水速度的进水阀门。所述水生逃生舱桶对应每一层求安平台的位置设有人进入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防止水进入的阻水门。所述最上层的求安平台上设有水面逃生漂浮舱。所述水面逃生漂浮舱的舱底设有垂直插入式稳固筒,稳固筒包括相配合的上筒和下筒,上筒与水面逃生漂浮舱底连接,下筒与最上层的求安平台连接。所述水面逃生漂浮舱内设有篙、绳。所述底框与求安平台之间、不同层的求安平台之间、逃生漂浮舱与求安平台最高一层之间设有供人上下的梯子。下面对水上逃生装置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本技术的海啸逃生装置最上面的求安平台高度超过当地水文资料记录的最大洪水水面高度,求安平台采用强度和刚性好的薄钢板,最好是强度较好而且质量轻的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塑料等板材,支柱和端头护板在满足压杆稳定的前提下不追求大截面,洪水涌来时逃生装置对水的阻力最小,其平面占地尺寸远远大于上部结构的平面轮廓,逃生构置底框固定于地面,因此平稳可靠、能经受洪水的冲击不至于使其倾覆,也不容易被洪水冲走。一旦海啸及洪水来势迅猛、洪水水面超过历史纪录,人们难以迅速全部通过梯子上升到各层求安平台,这时老弱病残者可以从水升逃生舱仓桶的开口打开阻水门直接进入底部有充气垫的逃生舱,水升逃生舱桶的高度高于一般洪水水面,洪水不会从水升逃生舱桶的上面灌入;水升逃生舱桶的下部设有进水孔,水可以由此进入且可以适当控制进水速度,水进入水升逃生舱桶底部时,置于水升逃生舱桶舱桶内的逃生舱漂浮起升,漂浮在洪水水面上保证人的安全。每一层求安平台都设有水生逃生舱桶的进入口和进入门,当水面接近于进入口时要关闭进入门,以防洪水喷入逃生舱,紧急情况时上面求安平台上的人在取得联系后,可以直接跳入还没有上升到位的逃生舱内。逃生舱上升到最高水位后,便在水面之上漂浮待援。逃生构置在最上层的求安平台上设有众多的水面逃生漂浮舱,一旦洪水水面超过历史纪录,水面逃生漂浮舱能漂浮在水面上,人们通过梯子转移到漂浮舱内。舱底安装有垂直插入式稳固筒,防止平时被强风吹落于地面,一旦水面将舱底抬升,上筒和下筒分离、水面逃生漂浮舱被漂浮起来,人们可以在其中等待救援;水面逃生漂浮舱内也可以备有必要的篙、绳一类的工具材料,用于紧急情况时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海啸逃生装置采用包括底框、求安平台、 支柱和端头护板共同组成框架平台,最上面的求安平台高度要超过当地水文资料记录的最大洪水水面高度,求安平台由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制作,支柱和端头护板采用强度高、截面积小的材料制作,这样在洪水涌来时逃生装置能稳定、可靠地在原地不动,也不会发生变形、避免被洪水冲倒,人就可以安全地停留在上面,等待险情解除或者救援人员的到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海啸逃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海啸逃生舱桶结构示意图;图3为水面逃生漂浮舱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框,2-水升逃生舱桶,3-水面逃生漂浮舱,4-梯子,5-支柱,6_求安平台,7-端头护板,21-包括外壳,22-逃生舱,23-阻水门,24-支垫,25-进水孔,26-开口, 31-上筒,32-下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海啸逃生装置,结合图1 图3,包括框架平台,所述框架平台包括底框1,所述底框1与地面接触,所述底框1上设求安平台6、支柱5,端头护板7,所述求安平台6最高一层的高度要超过当地水文资料记录的最大洪水水面高度,所述求安平台6由强度高、 质量轻的材料制作,所述支柱5和端头护板7采用强度高、截面积小的材料制作,所述底框1与地面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底框1形成的平面远大于上部构件的平面,所述最上层的求安平台6上设有水面逃生漂浮舱3,所述底框1与求安平台6之间、不同层的求安平台6之间、逃生漂浮舱3与求安平台6最高一层之间设有供人上下的梯子4 ;所述框架平台上设有水升逃生舱桶2,所述水升逃生舱桶2的最上面高度不低于最上层求安平台6的高度,所述水升逃生舱桶2包括外壳21,底部设进水孔25和支垫对,所述支垫M上部设带充气装置的逃生舱22,所述进水孔25处设有控制进水速度的调节装置所述水生逃生舱桶2对应每一层求安平台6的位置设有人进入的开口 26,所述开口沈上设有防止水进入的阻水门23,所述水面逃生漂浮舱3的舱底设有垂直插入式稳固筒,稳固筒包括相配合的上筒31 和下筒32,上筒31与水面逃生漂浮舱3底连接,下筒32与最上层的求安平台6连接,所述水面逃生漂浮舱31内设有篙、绳类的工具材料。如图所示的海啸水灾逃生构置为一个单元体,可以单一单元体放置,也可以多个单元体串联或者并联放置以增加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权利要求1.一种海啸逃生装置,包括框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平台包括底框(1),所述底框(1)与地面接触,所述底框(1)上设求安平台(6)、支柱(5),端头护板(7),所述求安平台(6)最高一层的高度达到或高于当地水文资料记录的最大洪水水面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啸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求安平台(6)由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制作,所述支柱( 和端头护板(7)采用强度高、截面积小的材料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啸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与地面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啸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平台上设有水升逃生舱桶O),所述水升逃生舱桶O)的最上面高度不低于最上层求安平台(6)的高度,所述水升逃生舱桶( 包括外壳(21),底部设进水孔0 和支垫(M),所述支垫04)上部设带充气装置的逃生舱0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庭萱
申请(专利权)人:尹庭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