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的侧围结构以及车辆,其中,该侧围结构包括内板(10)和叠加固定在所述内板(10)的表面上的外板(20),在所述外板(20)上背离所述内板(10)的表面上形成有内凹部(20a)。该车辆包括车身的侧围结构,该侧围结构为上述侧围结构。通过将车身侧围的内板设置为盲窗内板,车身侧围的外板设置为盲窗外板,将原盲窗结构处的四层焊接简化为两层焊接,省去了盲窗外板和盲窗内板,在降低工装成本的同时改善了车辆的模态,降低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的侧围结构以及一种包括该侧围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盲窗结构是车身上的非采光窗,通常设置在车身的侧围上。例如,在运钞车或载货车的车厢上,可以利用不透光的板将原设置为安装玻璃的窗口封住,从而使外界不能通过窗口看见车厢内部的货物。如图1和图2中所示,车身侧围上形成有窗口 50,盲窗结构为直接焊接在车身侧围的内板10和外板20上的盲窗内板11和盲窗外板21,以将窗口 50封闭。从图2中可以看出,盲窗结构在窗口 50的边缘处为四层板的焊接,因此,这种盲窗结构在焊接处的强度和刚度较弱,模态较差,容易产生噪音、震动等,影响车辆的舒适性。并且这种盲窗结构在焊接处不美观。因此,如何改善具有盲窗结构的车辆的模态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的侧围结构和包括该侧围机构的车辆,该侧围结构使具有该侧围结构的车辆具有较好的模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的侧围结构,其中,该侧围结构包括内板和叠加固定在所述内板的表面上的外板,在所述外板上背离所述内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内凹部。优选地,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在所述内凹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焊点设置在所述内凹部的边缘处。优选地,所述内板上形成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位于所述焊点之间,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优选地,所述空腔中填充有膨胀结构胶。优选地,所述内板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的侧围结构,其中,该侧围结构为本技术所述提供的上述侧围结构。通过将车身侧围的内板设置为盲窗内板,车身侧围的外板设置为盲窗外板,将原盲窗结构处的四层焊接简化为两层焊接,省去了盲窗外板和盲窗内板,在降低工装成本的同时改善了车辆的模态,降低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盲窗结构;图2是图1中I处的放大图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身的侧围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II处的放大图示意图;图5是图3中III处的放大图示意图;图6是图3中IV处的放大图示意图(无膨胀结构胶);和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身的侧围结构的内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内板20外板11盲窗内板21盲窗外板30空腔40膨胀结构胶50窗口IOa加强筋IOb通孔20a内凹部20b焊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3至图7中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身的侧围结构,其中,该侧围结构包括内板10和叠加固定在该内板10的表面上的外板20,在外板20上背离内板10的表面上形成有内凹部20a。在本技术中,侧围结构的内凹部20a设置在原窗口处,能够起到盲窗的装饰作用。并且,本技术中的外板20充当了原盲窗外板,内板10充当了原盲窗内板,因此, 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降低了盲窗处得震动和噪音,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模态。并且,将原盲窗结构的四层焊接该为两层焊接,使得盲窗处(即,内凹部20a处)的外板更美观。通常,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外板20叠加在内板10的表面上。焊点20b可以设置在内板10与外板20相接触的表面上的任意位置,优选地,如图3和图4中所示,内板10 和外板20在在内凹部20a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焊点20b设置在内凹部20a的边缘处。优选地,内板10上可以形成有加强筋10a,该加强筋IOa位于焊点20b之间,设置加强筋IOa后,相当于在内板10上形成了一道道“脊”,从而增强了内板10的强度。加强筋IOa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在内板10上,也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从内板 10上突出,优选地,加强筋IOa与外板20之间形成有空腔30 (如图6中所示)。从而减少了制造内板10时的工序,缩短了生产时间。通过冲压的方式在内板10上获得加强筋IOa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在空腔30中填充有膨胀结构胶40,如图3和图5中所示。在装配本技术所述的侧围结构时,可先在空腔30中填充膨胀结构胶40,然后利用焊接沿内凹部20a的边缘将内板10和外板20焊接固定。固定完毕后对该处加热,使膨胀结构胶40膨胀,冷却后,膨胀结构胶40可将内板10 和外板20固定连接,增加了内板10和外板20之间的叠加量,使连接更加牢固,并进一步改善了车辆的模态。膨胀结构胶40可以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得的膨胀结构胶,例如 LY-320膨胀胶带、LY-180膨胀型半结构胶和LY-182膨胀型半结构胶等,只要能够实现受热膨胀将内板10和外板20连接即可。优选地,如图7中所示,内板10上设置有通孔10b,该通孔IOb与加强筋IOa间隔设置。在内板10上设置通孔IOb可以在不降低侧围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侧围结构的重量。通孔IOb可以设置为长方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并且,通孔IOb还可以设置为与内板 10的整体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如图7中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的侧围结构,其中,该侧围结构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述侧围结构。例如,本技术所示的车辆可以是运钞车、载货车等车辆。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述侧围结构的车辆不仅造型美观、强度较高,而且车辆模态较好,乘坐舒适。在本技术中,通过将车身侧围的内板设置为盲窗内板,车身侧围的外板设置为盲窗外板,将原盲窗结构处的四层焊接简化为两层焊接,省去了盲窗外板和盲窗内板,从而改善了车辆的模态,降低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车身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围结构包括内板(10)和叠加固定在所述内板(10)的表面上的外板(20),在所述外板00)上背离所述内板(10)的表面上形成有内凹部(20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0)和所述外板00)在所述内凹部(20a)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焊点(20b)设置在所述内凹部(20a)的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0)上形成有加强筋 (10a),该加强筋(IOa)位于所述焊点(20b)之间,且所述加强筋(IOa)与所述外板(20)之间形成有空腔(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峰,李进招,李维增,张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