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主缸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403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主缸总成,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它采用了减压环总成,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主皮碗总成匹配使用,当制动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主皮碗总成与减压环总成,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一活塞工作腔及第二活塞工作腔构成液体通路;当制动系统实施制动时,上述间隙封闭,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一活塞工作腔及第二活塞工作腔构成的液体通路封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替代“ABS”制动防抱系统专用中心阀式制动主缸总成中的中心阀结构,还具有零件少,结构简单,易于总成装配的优点,并且制动主缸总成在工作时,制动液回流畅通补液速度快,制动效果好,尤其是均适用于低、中、高档车制动系统中的液压制动主缸总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设备,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制动主缸总成。技术背景制动主缸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通过踏板力的作用推动主缸中的活塞向前移动,使制动主缸产生液压力,并通过主缸出油口向整车制动系统输送液压力来实现制动。但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完全抱死。为了解决该问题,人们研制出了 ABS系统 (Anti-locked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系统通过电子或机械的控制,用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速度,然后把车轮速度信号传送到微电脑里,微电脑根据输入车轮速度, 通过重复地减少或增加在轮子上的制动压力来控制车轮的打滑率,保持车轮转动,防止抱死。在制动过程中保持车轮转动,不但可保证控制行驶方向的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而且,在大部分路面情况下,与抱死〔锁死〕车轮相比,能提供更高的制动力量。但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制动主缸总成,若对缸体上补偿孔中的毛刺如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皮碗的使用寿命,若皮碗非正常磨损产生的磨屑堵塞补偿孔将发生制动失效现象。为克服该结构的缺点,人们又设计了多种结构,特别是ABS制动防抱系统专用中心阀式结构的制动主缸总成,中心阀一般装配在活塞头端开设的台肩空腔内,由阀顶杆、阀密封圈、阀回位弹簧、限位销构成,中心阀随活塞移动开启或关闭,控制制动腔的制动液压力。免除皮腕与补偿孔的往返摩擦,提高制动主缸的使用寿命。但与普通型制动主缸总成比较,中心阀结构复杂,零件种类、数量多,对装配工艺要求高。该专利技术中活塞及减压环总成是替代中心阀式活塞结构的专用零件,其主缸总成结构简单,零件种类少,易于总成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主缸总成,该制动主缸总成结构简单,零件种类少,易于总成装配,并且可替代中心阀式活塞结构的制动主缸总成。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制动主缸总成,包括主缸缸体,两个主皮碗总成,以及位于主缸缸体内的第一活塞总成和第二活塞总成,所述第二活塞总成位于第一活塞总成前方;所述主皮碗总成分别套在第二活塞总成和第一活塞总成上;还包括有减压环总成一和减压环总成二,所述减压环总成一套在第一活塞总成上;所述减压环总成二套在第二活塞总成上,分别与主皮碗总成一、主皮碗总成二配合,当制动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主皮碗总成一与减压环总成一之间形成间隙,主皮碗总成二与减压环总成二之间形成间隙,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一活塞工作腔及第二活塞工作腔构成液体通路;当制动系统实施制动时,上述间隙封闭,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一活塞工作腔及第二活塞工作腔构成的液体通路封闭。本专利技术还可做以下改进所述第二活塞径向上设有两级阶梯,并形成直径小的阶梯平面一和直径大的阶梯平面二 ;所述减压环总成二包括减压环二和限位销二 ;所述减压环二的环形部位设有与该限位销二匹配的装配孔;所述限位销二的一端面与第二活塞限位销接触,另一端面穿过装配孔将主皮碗二顶起,使主皮碗二底部与第二活塞阶梯平面二之间形成间隙;并使储液罐内的液体进入第二活塞工作腔,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二活塞工作腔构成液体通路;所述第一活塞径向上设有两级阶梯,并形成直径小的阶梯平面三和直径大的阶梯平面四;所述减压环总成一包括减压环一和限位销一;所述减压环一的环形部位设有与该限位销一匹配的装配孔;所述限位销一的一端面与第一活塞限位环接触,另一端面穿过装配孔将主皮碗一顶起,使主皮碗一底部与第一活塞阶梯平面四之间形成间隙;并使储液罐内的液体进入第一活塞工作腔,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一活塞工作腔构成液体通路。第一活塞的阶梯平面四内设有环形槽一,第二活塞的阶梯平面二内设有环形槽二,所述减压环总成一位于环形槽一内,减压环总成二位于环形槽二内,;所述环形槽一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一,该通液孔一兼做回油孔,所述环形槽二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二,该通液孔二兼做回油孔;所述减压环总成一上也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三,减压环总成二上也设有至少一个通液孔四,所述通液孔一与通液孔三相通,所述通液孔二与通液孔四相通。所述限位销一和限位销二均为阶梯状圆柱形,并分别通过其小端装配至装配孔内。第二活塞总成包括第二活塞回位弹簧,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第二活塞限位销,副皮碗;所述第二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为环形管状,其小端具有向轴心延伸的平台一,该平台抵靠于第二活塞的阶梯平面一上,其大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平台二;所述第二活塞回位弹簧大端抵靠于主缸缸体端部,小端套住第二活塞前端并抵靠在第二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的平台一上;所述主皮碗总成二包括主皮碗二、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二和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座二 ;所述主皮碗二安装于第二活塞的阶梯处;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二一端抵靠在第二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的平台二上,另一端压在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座二上,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座二压置在主皮碗二的碗口底部;所述副皮碗套在第二活塞的环形槽内,将第一活塞工作腔与第二活塞工作腔分隔开;所述第二活塞限位销与第二活塞的阶梯端面接触,限定第二活塞的位置;第一活塞总成包括第一活塞回位弹簧,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限位环,端口副皮碗, 端口挡圈,孔用弹性挡圈,第一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所述第一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为环形管状,其小端具有向轴心延伸的平台三,该平台抵靠于第一活塞的的阶梯平面三上,其大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平台四;所述第一活塞回位弹簧大端抵靠于第二活塞尾部的凸台上,小端套住第一活塞前端并抵靠在第一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的平台三上;所述第一活塞限位环压靠在主缸缸体底部的凸台上,并与第一活塞阶梯端面接触,限制第一活塞的位置;所述主皮碗总成一包括主皮碗一、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一和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座一;所述主皮碗一安装于第一活塞的阶梯平面四处;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一的一端抵靠在第一活塞回位弹簧限位座一的平台四上,另一端压在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座一上,主皮碗总成回位弹簧座一压置在主皮碗一的碗口底部;所述端口挡圈一端与第一活塞限位环接触,另一端抵靠于主缸缸体尾部;其与第一活塞限位环的接触面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设有端口副皮碗;所述孔用弹性挡圈卡在主缸缸体尾部的环形槽内,并抵靠端口挡圈尾端;所述端口挡圈与主缸缸体接触的外侧面具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内还设有密封圈。分别在环形槽一和环形槽二内设有与限位销一和限位销二对应的导向销孔,在减压阀总成中的限位销做轴向运动时,对限位销起导向作用。所述减压环总成一和减压环总成二上分别设有六个通液孔三和通液孔四。所述减压环一和限位销一装配为一体,减压环二和限位销二装配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动主缸总成,采用了减压环总成,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主皮碗总成匹配使用,替代了“ABS”制动防抱系统专用中心阀式制动主缸总成中的中心阀结构,其零件少,结构简单,易于总成装配,并且制动主缸总成在工作时,制动液回流畅通补液速度快,制动效果好,尤其是均适用于低、中、高档车制动系统中的液压制动主缸总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动主缸总成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中II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1中III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第一活塞结构剖面视图。图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