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亚军专利>正文

辊筒相位调节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221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筒相位调节仪,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实现,最外端设有由减速机带动的调整齿轮,调整齿轮设有行星齿轮座,行星齿轮座上设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外围与其啮合设有内齿轮一、内齿轮二。其中内齿轮一通过联动盘与印刷辊筒形成调整齿轮、行星齿轮、内齿轮、印刷辊筒的联动结构。内齿轮二通过定位盘与辊筒驱动齿轮联结为一体,同时形成辊筒驱动齿轮、内齿轮二、行星齿轮的联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封闭型结构,结构紧凑,经久耐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印刷设备的位置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印刷设备中的辊筒相位调节仪采用外行星齿轮结构或谐波传动结构,采用外行星齿轮结构其结构庞大,润滑不便,而采用谐波传动装置则存在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经久耐用的辊筒相位调节仪。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辊筒相位调节仪,通过减速电机传动行星齿轮结构实现,所述的辊筒相位调节仪为与辊筒同轴的行星齿轮组,包括由减速机带动的调整齿轮,调整齿轮设有行星齿轮座带动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设有与其联动的内齿轮一和内齿轮二,内齿轮一通过联动盘与印刷辊筒联结为一体。所述的辊筒相位调节仪,调整齿轮上设有刻度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辊筒相位调节仪结构紧凑,且为封闭型结构,同时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辊筒驱动齿轮,2-联动盘,3-内齿轮一,5-内齿轮二,6-螺钉一,7-行星齿轮,8-护罩,9-调整齿轮,10-轴承一,11-刻度盘,12-刻度盘固定盘,13-刻度盘轴, 14-行星齿轮座,16-螺钉二,17-辊筒,18-轴承三,19-螺钉三,21-轴承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辊筒相位调节仪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辊筒相位调节仪,通过与辊筒同轴的行星齿轮机构实现,具体的包括最外端有减速机带动的调整齿轮,调整齿轮设有行星齿轮座,行星齿轮通过轴承一设在行星齿轮座上, 行星齿轮外围与其啮合设有内齿轮一、内齿轮二。其中内齿轮一通过螺钉三与联动盘联结为一体,联动盘通过螺钉二与辊筒联结为一体,形成调整齿轮、行星齿轮、内齿轮、辊筒的联动机构。所述的辊筒相位调节仪,设有刻度盘,固定在调整齿轮上。由减速机提供动力传递到调整齿轮、带动行星齿轮座转动,从而使行星齿轮绕内行星齿轮二旋转,同时带动内齿轮一转动,内齿轮一又带动辊筒转动,以达到调整相位的目的。当辊筒驱动齿轮转动时带动内齿轮二转动,因内齿轮二与行星齿轮啮合从而带动行星齿轮转动,行星齿轮带动内齿轮转动从而使辊筒转动,以达到印刷目的。权利要求1.辊筒相位调节仪,通过减速电机传动行星齿轮结构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筒相位调节仪为与辊筒(17)同轴的行星齿轮组,包括由减速机带动的调整齿轮(9),调整齿轮 (9)设有行星齿轮座(14)带动的行星齿轮(7),行星齿轮(7)设有与其联动的内齿轮一(3) 和内齿轮二(5),内齿轮一 C3)通过联动盘O)与印刷辊筒(17)联结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相位调节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齿轮(9)上设有刻度盘 (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辊筒相位调节仪,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实现,最外端设有由减速机带动的调整齿轮,调整齿轮设有行星齿轮座,行星齿轮座上设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外围与其啮合设有内齿轮一、内齿轮二。其中内齿轮一通过联动盘与印刷辊筒形成调整齿轮、行星齿轮、内齿轮、印刷辊筒的联动结构。内齿轮二通过定位盘与辊筒驱动齿轮联结为一体,同时形成辊筒驱动齿轮、内齿轮二、行星齿轮的联动结构。本技术为封闭型结构,结构紧凑,经久耐用。文档编号B41F13/12GK202271643SQ201120280958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唐亚军 申请人:唐亚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唐亚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