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2871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3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其中,气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大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给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制冷剂为气相或气相较多的部分,采用管径相对较粗的换热管,减小了制冷剂在气相或气相较多部分的流动阻力损失;在制冷剂为液相或液相较多的部分,采用管径相对较细的换热管,增加制冷剂在制冷剂为液相或液相较多部分的换热系数,实现系统制冷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减小了部分换热管的管径,一方面节省了换热管的材料成本,同时,由于换热器整体内容积的减小,减少了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充注量,降低了制冷系统的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翅片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技术背景翅片管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风冷压缩式制冷领域,如家用空调器/除湿机等,目前,市场上的家用空调/除湿机基本均采用等内径翅片管式换热器。目前,由于用于制造翅片管式换热器的铜、铝等金属材料价格昂贵,空调/除湿机中使用的制冷剂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导致空调/除湿机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增加了空调/ 除湿机制造企业及消费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其中,气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大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进一步地,气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的比例系数为 1. 1 至 2。进一步地,气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为7mm至9. 52mm ;液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为 5mm 至 7. 94mm。进一步地,翅片管式换热器中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的一端为起始端,靠近起始端的管路为气态制冷剂换热管,翅片管式换热器中与节流装置相连的一端为截止端,靠近截止端的管路为液态制冷剂换热管。进一步地,翅片管式换热器为单排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多排管式换热器。进一步地,气态制冷剂换热管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之间通过U形的连接弯头相连,U形的连接弯头的两个连接端口的口径分别与气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相匹配。进一步地,翅片管式换热器为双排翅片管式换热器,双排翅片管式换热器中与压缩机相连的一排换热管为气态制冷剂换热管,与节流装置相连的一排换热管为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其中,气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大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的管径。本技术提供给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制冷剂为气相或气相较多的部分,采用管径相对较粗的换热管, 减小了制冷剂在气相或气相较多部分的流动阻力损失;在制冷剂为液相或液相较多的部分,采用管径相对较细的换热管,增加制冷剂在制冷剂为液相或液相较多部分的换热系数,实现系统制冷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减小了部分换热管的管径,一方面节省了换热管的材料成本,同时,由于换热器整体内容积的减小,减少了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充注量,降低了制冷系统的成本。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单排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双排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双排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和制冷剂换热管30,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的管径大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的管径,其中,气态制冷剂换热管是指制冷剂全部或主要呈气态时所流经的管路,液态制冷剂换热管是指制冷剂全部或主要呈液态时所流经的管路。在使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在换热器管道内部循环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制冷剂从气态-液态,液态-气态的物相变化,以实现与空气的热交换。翅片管式换热器使用的换热铜管一般均为内螺纹铜管。在相同管径的换热管中, 在质量流量一致的情况下,气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损失要远大于液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损失。在物相一致、质量流量一致的情况下,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中的流速要大于在大管径换热管中的流速,制冷剂流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对流换热系数,但流速的提高也会造成流动阻力损失的增加。因此,在换热器中制冷剂为气相或气相较多的部分,采用管径相对较粗的换热管,减小了制冷剂在气相或气相较多部分的流动阻力损失;在制冷剂为液相或液相较多的部分,采用管径相对较细的换热管,增加制冷剂在制冷剂为液相或液相较多部分的换热系数,实现系统制冷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减小了部分换热管的管径,一方面节省了换热管的材料成本,同时,由于换热器整体内容积的减小,减少了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充注量,降低了制冷系统的成本。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的管径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的管径的比例系数为1. 1至 2。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的管径为7mm至9. 52mm,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的管径为5mm 至 7. 94mmο从图1中够可以看出,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的管径相对较粗,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的管径相对较细,相连接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与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之间通过U形的连接弯头20相连,U形的连接弯头20的两个连接端口的口径分别与气态制冷剂换热管 10的管径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的管径相匹配,各个换热管都设置在翅片40上。由于压缩机内排除的介质为气态介质,靠近压缩机一侧的换热管就可以采用管径较粗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经过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之后,介质变为液态流入到节流装置中,因此,靠近节流装置一侧的换热管可以采用管径相对较细的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图2是使用不同管径的双排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主视结构图,图3是使用不同管径的双排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双排翅片管式换热器中的两排管中的一排为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这一排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与压缩机相连,另一排与节流装置相连的换热管为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实际上,对于双排翅片管式换热器还可以采用其他布置形式,比如,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的第一排换热管中靠近压缩机的排气口的换热管采用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远离压缩机的换热管采用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也就是说第一排换热管中的一部分采用采用直径较粗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 而与节流装置靠近的一部分采用直径较细的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由于两排换热管串联连接,与节流装置相连的第二排换热管则可以完全采用直径较粗的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同样地,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将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的第一排换热管全部采用直径较粗的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而将与节流装置相连的第二排换热管的一部分采用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而与节流装置相连的剩余的换热管采用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从图2中看,两排换热管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布置,也可以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布置,而且,无论是双排还是多排翅片管式换热器,都可以再用多种管径组合方式,气态制冷剂换热管10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的使用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换热效果、节约成本的目的,但是由于各排换热器都是串联连接,制冷剂的状态始终是由气态进入、液态流出,只要在设计换热器的管路时把握住靠近气态端的换热管采用大管径、靠近液态端的换热管采用小管径的原则即可。实际上,翅片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还有其他的组合方式,气态制冷剂换热管和液态制冷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鲁贤德王铭坤尔驰玛孔飞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