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20821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9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及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该装置的全膜分离系统包括膜组件(5),该装置还包括发酵罐(1)和泵(3),所述的发酵罐(1)、泵(3)和全膜分离系统中的膜组件(5)形成回路,实现了丁二酸发酵和分离的耦合。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将丁二酸发酵工艺与分离工艺进行耦合,解除了发酵过程中丁二酸的高浓度抑制,有利于获得高浓度的丁二酸发酵液,生产强度得到提高,缩短了丁二酸生产周期,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酵工业中丁二酸分离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名琥珀酸,广泛存在生物体中,是一种重要的二元有机羧酸,也是微生物三羧酸循环及糖酵解途径的重要代谢产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丁二酸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合成可降解塑料、医药领域的镇定剂、食品工业的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及其它等。丁二酸的合成由传统的化工合成方法和新型的生物发酵法,因生物发酵法原料低廉,并且可以固定(X)2而成为近些年来有机酸研究的热点。除了发酵工艺(US7455997、CN101389752、US6596921)及菌种选育(CN10153197W 等的探索, 丁二酸的分离纯化也是发酵液生产丁二酸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专利及文献中报道的丁二酸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钙盐法、液液萃取法、吸附法、电渗析法、膜分离等方法,现有的丁二酸发酵液提取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1、尽管钙盐法(CN101643400、US5143834)为当前生产丁二酸所用的主要分离纯化方法,但是在其工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钙盐原料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同时钙盐法在生产丁二酸的同时会生产大量的副产物石膏,并且该工艺线路繁杂,产品的质量不稳定。2、液液萃取法(US577365;3)提取丁二酸主要是采用叔胺类萃取剂进行萃取,萃取剂的选择面很窄,而且萃取效率不高,另外很重要的问题是萃取剂具有较大的毒性,不适于制备食品级或者医药级的丁二酸。3、吸附法(CN101348428、CN101348429、CN101811953A)主要采用离子树脂吸附, 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的吸附量比较小,树脂处理频繁,再生困难,并且该工艺过程需要大量的洗脱液,因此对水的用量较大。4、电渗析法(CN101486637A)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耗能太高,并且电渗析膜也很容易污染损耗。5、现有的膜分离方法主要是利用单个膜单元操作比如微滤或者超滤进行丁二酸的分离,而没有将其与合适的单元操作结合起来,单元操作设计不合理,使得工艺路线繁杂,或者分离效果差。比如中国专利CN101748161A采用超滤单元操作处理丁二酸的发酵液,超滤之前使用过滤装置实现固液分离,这样不利于实现分离工艺和发酵工艺的耦合;中国专利CN101811953A将发酵液进行超滤操作,获得的滤液采用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月旨,然后再经过纳滤单元操作,最后再浓缩、结晶获得丁二酸晶体,该工艺路线较长,单元操作较多,经济性差;中国专利CN101486637A将丁二酸发酵液先进行微滤操作,再通过纳滤截留蛋白及色素,然后再通过电渗析、浓缩、结晶等操作获得丁二酸晶体,该工艺中纳滤操作除去蛋白色素,经济性差,可以采用超滤和活性炭吸附代替,之后的电渗析操作也可以通过直接调节PH来实现,工艺路线不经济,操作单元功能重叠;中国专利CN1887843A中将发酵液经过微滤超滤之后进行活性炭吸附脱色,浓缩结晶,获得的丁二酸晶体,此工艺路线虽然简单,但是对于超滤之后未结晶的母液未考虑,造成最终丁二酸的收率较低。中国专利 CN101475464利用微滤超滤及两次纳滤对丁二酸的发酵液进行处理,工艺繁多,采用两次纳滤及较多的后续操作处理,并且在工艺中需多次调节PH,其两次纳滤可以用一次合适的纳滤操作来代替,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两次纳滤操作带来的多次PH的调节。微滤、超滤都是基于物理筛分原理实现发酵液的初步澄清,在发酵液的处理中有一定的应用。纳滤是近年来在反渗透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其相对截留分子量(MWCO)约为200 2000,随着制膜技术的提高,其相对截留分子量(MWCO)在200以下的也有了很多相关报道。纳滤膜分离基于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筛分效应是使得纳滤膜能够较好的截留有机小分子,而基于电荷效应,则其能够很好的将二价及高价离子截留,对于一价离子则具有较高的透过性,除此之外,纳滤操作能对发酵液进行比较好的脱色。当前纳滤技术在饮用水的软化及除去有机物方面、酱油脱盐、果汁牛奶浓缩、中草药成分的提取等方面已有相关专利报道。利用纳滤进行丁二酸的分离纯化,仅有CN101748161A、 CN101486637A.CN101475464等几篇专利报道,上述专利中存在的不足已在前面的叙述中指出。基于全膜分离系统进行丁二酸的分离纯化,仅有中国专利CN101475464报道,其存在的问题除了如前所述,还有未考虑将分离工艺与发酵工艺耦合的不足。总之,当前工艺存在着工艺流程繁杂,单元操作设计不合理,分离效果差,不易实现与发酵工艺的耦合,丁二酸收率低,不易于工业化等等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分离工艺与发酵工艺耦合的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所述的全膜分离系统包括膜组件5,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发酵罐1和泵 3,所述的发酵罐1、泵3和全膜分离系统中的膜组件5形成回路,实现了丁二酸发酵和分离的耦合。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属的装置还包括冷热交换器2,所述的冷热交换器2 安装在回流管道7上,位于泵3和膜组件5之间。作为上述方案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压力表4,所述的两个压力表 4分别设置于膜组件5两侧的管路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还一种改进,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止水夹8,该止水夹8安装在经过膜组件5回流到发酵罐1的回流管道7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二酸发酵液经泵到膜组件进行微滤,得到初步澄清的发酵液和分离出的菌体颗粒,分离出的菌体颗粒返回到发酵罐循环使用;2)将步骤1)中的发酵液进行超滤,除去滤液中的大分子,同时得到高浓度的丁二酸溶液;3)将步骤2、中高浓度的丁二酸溶液结晶,离心得到丁二酸晶体和母液;4)将步骤3)中的母液进行纳滤,除去发酵液中副产物,浓缩,收集纳滤截留液;5)将步骤4)中的截留液结晶,得到丁二酸晶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丁二酸发酵液由产丁二酸杆菌BE-I或者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发酵获得,丁二酸浓度较高,具体为浓度为60 110g/L ;所述微滤操作,其微滤膜孔径为0. 1 0. 3 μ m,膜组件的形式为中空纤维式,膜材质为有机聚偏氟乙烯或者无机陶瓷膜,操作压力0. 1 0. 4MPa,操作温度为20 50°C,其设备示意图见附图1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步骤2)中的超滤操作,其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6000 20000道尔顿,膜组件的形式为中空纤维超滤膜,膜材料为有机聚砜或者无机陶瓷膜,操作压力为0. 2 0. 6MPa,操作温度为30 50°C,其设备示意图见附图1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步骤3)中的结晶操作,丁二酸发酵液的PH调节为1 4,温度控制在4 6°C,时间为12 Mh。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方法,步骤4)中纳滤操作,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90 270,纳滤膜材料为有机的有机卷式膜,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建民王彩霞李强王丹张云剑唐煌万印华苏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