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澄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770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23:44
一种全自动澄清器,它涉及一种澄清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处理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管理不便及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设置在澄清器壳体内,进水管穿过澄清器壳体设置在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之间,进水管与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之间形成第一反应区,倾斜管排设置在倒锥形污泥承装器上,倒锥形污泥承装器为污泥区,倾斜管排为污泥沉淀区,倾斜管排的上方与澄清器壳体内壁之间为清水区,出水口设置在澄清器壳体的外壁上端,出水管设置在出水口上,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下端的倒锥形污泥承装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浊环水处理设备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澄清器,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澄清器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冶金行业浊环水的传统处理工艺为浊环水用水设备冷却后的水进入旋流池收集并用泵提升,进入平流沉淀池、收集水池(热水池)、泵提升、高速过滤器、冷却塔和冷水池,供水泵循环使用,但这种处理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管理不便,以及运行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处理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管理不便,以及运行费用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全自动澄清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澄清器包括澄清器壳体、进水管、出水管、 第一澄清装置、第二澄清装置、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第一加药管、射流器、溢流槽、第二加料管和花篮填料装物,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澄清器壳体内,第一加药管设置在进水管上,进水管穿过澄清器壳体设置在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之间,进水管与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之间形成第一反应区,射流器设置在第一反应区内,且射流器与进水管相连接,第二加料管和花篮填料装物均设置在第一反应区内,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均包括沉泥区泥斗和倾斜管排,倾斜管排设置在沉泥区泥斗上,沉泥区泥斗为污泥区,倾斜管排为污泥沉淀区,倾斜管排的上方与澄清器壳体内壁之间为清水区,出水口设置在澄清器壳体的外壁上端,溢流槽设置在澄清器壳体的内壁上端,且溢流槽的下端高于出水口,出水管设置在出水口上,且出水管与清水区相连通,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澄清装置和第二澄清装置下端的沉泥区泥斗上,且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的出泥端口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排泥口和第二排泥口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占地面积小,本技术是常规设备占地的50% 70%,有效的改善了企业的用地紧张的问题。2.本技术自耗水率低,自耗水率约 2%,对节省有限的水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本技术土建投资省,本技术是常规设备投资的20% 30%,无需再做大量的设备、进水分配水槽、操作平台的砼框架结构,大大减少了土建工程投资。4.本技术动力消耗省,本技术的装机容量仅为<0.5kw,是其它设备的1/10容量,节省了大量的电耗费用。5.本技术处理效率高,当进水悬浮物彡15000mg/L时,出水悬浮物可保证彡10 20mg/L, 是其它设备所达不到的。6.本技术运行维护方便,采用无机械形式,降低了故障,只需定期检查清洗斜管即可。7.本技术排泥含水率低,一般情况下,排泥含水率<93%,便于脱水设备的脱水,而且有效的减少排水的时间和周期。8.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操作运行,故不受人为的因素而影响设备的处理效果,只需针对各种水质的不同及时调整排泥的周期、次数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浊环水的处理设备(空心箭头为水的流向,实心箭头为污泥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全自动澄清器全自动澄清器包括澄清器壳体1、进水管2、出水管3、第一澄清装置4、第二澄清装置5、第一排泥管6和第二排泥管7、第一加药管21、射流器22、溢流槽23、第二加料管M和花篮填料装物25,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5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澄清器壳体1内,第一加药管 21设置在进水管2上,进水管2穿过澄清器壳体1设置在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 5之间,进水管2与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5之间形成第一反应区,射流器22设置在第一反应区内,且射流器22与进水管2相连接,第二加料管M和花篮填料装物25均设置在第一反应区内,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5均包括沉泥区泥斗8和倾斜管排9, 倾斜管排9设置在沉泥区泥斗8上,沉泥区泥斗8为污泥区,倾斜管排9为污泥沉淀区,倾斜管排9的上方与澄清器壳体1内壁之间为清水区,出水口 1-1设置在澄清器壳体1的外壁上端,溢流槽23设置在澄清器壳体1的内壁上端,且溢流槽23的下端高于出水口 1-1,出水管3设置在出水口 1-1上,且出水管3与清水区相连通,第一排泥管6和第二排泥管7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5下端的沉泥区泥斗8上,且第一排泥管 6和第二排泥管7的出泥端口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排泥口 1-2和第二排泥口 1-3处。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花篮填料装物25为空心花篮填料装置。如此设置,便于水的相互碰撞,增加水相互碰撞的频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结合图2说明本技术在浊环水的处理设备中的应用浊环水用水设备12冷却后的水进入旋流池13中,通过泵提升收集,进入全自动澄清器中,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系统14的进口端,清水进入热水池15中,清水通过用浊水热水池提升泵组16提升后进入冷却塔17中,再进入至冷水池18中,通过供浊环设备供水泵组19循环使用。本技术的全自动澄清器取代了现有的平流沉淀池和高速过滤器两个环节,节省占地和减少投资。而且运行管理方便,运行费用比传统工艺低。本技术在应用在冶金行业浊环水的处理工艺中时,浊环水的处理设备是集投药、混合、反应、一级分离、凝聚、絮凝、配水、稳流、沉淀、二级分离、集水、排污、电器自动/ 手动控制等一系列程序于一体。浊环水的处理设备主要是通过投加凝聚剂、絮凝剂与需处理的污水先后进行混合反应,同时将污水中的大部分颗粒杂质、粉尘、悬浮物、浑浊物、油泥、碳酸钙等通过一级分离沉淀的方法,将沉淀物排出,大大减轻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及大量的药剂消耗,剩余的细小颗粒杂质、粉尘、悬浮物、浑浊物、油泥、碳酸钙等再次与凝聚剂进行彻底的混合反应, 增加了相互间的碰撞与吸附的机率,然后经过配水器与稳流区,在稳流的作用下,聚积物逐步增大,大部分的聚积物直接进入二级分离沉淀,剩余的聚积物在通过斜板(管)的过程4中,由于角度的改变,使水与聚积物在不同的流速下得到彻底的分离沉降,沉降下来的聚积物同时也进入二级分离沉淀区,然后通过排污系统将沉淀物排出。上部处理后的优质水通过集水器收集后,真正实现了水质的良性循环利用,同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澄清器,其特征在于全自动澄清器包括澄清器壳体(1)、进水管O)、出水管(3)、第一澄清装置G)、第二澄清装置(5)、第一排泥管(6)和第二排泥管(7)、第一加药管(21)、射流器(22)、溢流槽(23)、第二加料管04)和花篮填料装物(25),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5)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澄清器壳体(1)内,第一加药管设置在进水管( 上,进水管( 穿过澄清器壳体(1)设置在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5)之间,进水管( 与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 之间形成第一反应区,射流器0 设置在第一反应区内,且射流器0 与进水管( 相连接,第二加料管04)和花篮填料装物0 均设置在第一反应区内,第一澄清装置(4)和第二澄清装置( 均包括沉泥区泥斗⑶和倾斜管排(9),倾斜管排(9)设置在沉泥区泥斗⑶上,沉泥区泥斗(8) 为污泥区,倾斜管排(9)为污泥沉淀区,倾斜管排(9)的上方与澄清器壳体(1)内壁之间为清水区,出水口(1-1)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杰方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