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7583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23:35
一种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由头盔壳体1、挡风大镜片2、内镜片3、和与内镜片3连接在一起的内镜片操控装置4组成,所述内镜片操控装置4是由固定卡座5末端的连接孔17套在操控连杆6上连接柱K3的孔内,以及通过操控连杆6上的末端连接柱K4连接的推手7、推手盖8、锁扣9和锁扣弹簧10组成,内镜片3插置在固定卡座5的卡槽14上,固定卡座通过一勾角弹簧19固定连接在头盔壳体1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双镜片摩托车头盔内镜片操控结构,能够避免在头盔壳体上开设操作孔,安装方便,实现在不降低摩托车头盔保护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打开和关闭内镜片的操控方便性能的目的,使得托车手能够安全的行驶,并且提高行驶速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双镜片的摩托车头盔,尤其涉及对这种双镜片头盔内镜片的操控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摩托车手有时会在阳光强烈的白天行驶,有时在隧道里面行驶或者在晚上行驶,不同强度的光线急速地在摩托车手的眼镜里变换会造成对摩托车手的干扰以致出现伤害,为此,人们在近年来都采用了防止意外出现的双镜片摩托车头盔,在摩托车头盔壳体外沿旋动的大镜片是挡风镜,在挡风镜内沿着摩托车头盔壳体内部旋动的是内镜片。当摩托车手驾车行驶在光线比较弱的路段,只需要把挡风大镜片拉下挡住眼镜和脸部;当摩托车手驾车行驶在光线比较强的路段,则需除了拉下挡风大镜片外还要拉下挡风大镜片内的内镜片,从而保护了摩托车手的视力不受影响和干扰。但是现在的内镜片的操控机构也有几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把操控把手安置在头盔的头顶部位,一种是把操控把手安置在头盔的左侧;即使是安置在头盔左侧的内镜片的操控机构,现在的结构方式都是采用在头盔的左侧开有操作孔,虽然摩托车手操作比较方便,但是却容易造成摩托车头盔本身不完整而产生的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旨在提供一种双镜片摩托车头盔的内镜片操控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避免在摩托车头盔上开有操作孔,并实现在不降低摩托车头盔保护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打开和关闭内镜片的操控方便性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由头盔壳体1、挡风大镜片2、 内镜片3和与内镜片3连接在一起的内镜片操控装置4组成。所述内镜片操控装置4是由固定卡座5末端的连接孔17套在操控连杆6上连接柱三K3的孔内,以及通过操控连杆6 上的末端连接柱四K4连接的推手7、推手盖8、锁扣9和锁扣弹簧10组成,固定卡座通过一勾角弹簧19固定连接在头盔壳体1上。内镜片3插置在固定卡座5上,且内镜片3两侧边各开有一个半圆形卡位11,在卡位11的顶部为两个插角12。固定卡座5上设有凸柱一 13,通过连接一两端设有勾脚沈、27的勾脚弹簧19固定在头盔壳体1上。固定卡座5上还开有两个连接孔一 17、连接孔二 18和一个与内镜片3半圆形卡位 11同径的凸柱二 15,内镜片3的插角12穿过两个插角槽14插接在固定卡座5的凸柱二 15上。操控连杆6两端各开有一个连接柱三K3和连接柱四K4,连接柱三K3扣在固定卡座5上的连接孔一 17的孔内。推手7上有连接孔三A、连接孔四B,操控连杆6末端的连接柱四K4套在推手7的连接孔四B的孔内。推手盖8上开有连接孔五a、连接孔六b、连接柱一 K1、连接柱二 K2、凸柱三20和限位卡槽21,连接柱一 Kl压合在推手7的连接孔A上;锁扣9上开有滑动槽23、凸柱四M 和锁扣凸柱25 ;滑动槽23套在推手盖8的连接柱二 K2上,锁扣凸柱25扣在推手盖8的限位卡槽21内,凸柱四M通过锁扣弹簧10连接到推手盖8的凸柱三20上。采用本技术所说的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结构简单、紧凑,可以不在摩托车头盔上开有操作孔,安装方便,可以先行在流水线上把固定卡座5、操控连杆6、推手 7、推手盖8、锁扣9、锁扣弹簧10组成的内镜片操控装置4安装好后,再把内镜片操控装置 4的固定卡座5、勾脚弹簧19和推手盖8安装在摩托车头盔壳体1上,从而在不降低摩托车头盔保护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打开和关闭内镜片的操控方便性能,使得摩托车手能够安全的行驶,并且提高行驶速度。在非使用时未经摩托车手拨动推手7,内镜片3不会打开,在使用状态时内镜片3可以有效固定和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图3是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固定卡座5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操控连杆6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内镜片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推手盖8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推手7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锁扣9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勾脚弹簧19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锁扣弹簧1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所说的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的结构和使用。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双镜片头盔的内镜片操控结构,由头盔壳体 1、挡风大镜片2、内镜片3和与内镜片3连接在一起的内镜片操控装置4组成,其中内镜片操控装置4是由固定卡座5,连接在有连接柱三K3的操控连杆6,以及通过操控连杆6上末端的连接柱四K4连接的推手7和推手盖8组成,内镜片3插置在固定卡座5上。如图3所示,是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固定卡座5的结构,在固定卡座5上的一端两侧各开有一个插角槽14,在插角槽14的之间设置有一个与内镜片3半圆形卡位11同径的凸柱二 15,在固定卡座5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一 17,在插角槽14的一端设置有凸柱一 13,在插角槽14与连接孔一 17之间设置有限位凸柱16,其中两个插角槽14是用以安装内镜片3的导向槽,凸柱二 15是用以连接内镜片3的半圆形卡位12,限位凸柱16是以限定内镜片3的终止位置,内镜片3的插角12穿过两个插角槽14插接在固定卡座5的凸柱二 15上,凸柱一 13是用以连接操控勾脚弹簧19的一端勾脚沈,通过连接勾脚弹簧19可以将固定卡座5固定在摩托车头盔壳体1上。如图4所示的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操控连杆6的结构,操控连杆6两端各开有一个连接柱三K3和连接柱四K4。操控连杆6将固定卡座5和推手7相连接,操控连杆6的连接柱三K3扣在固定卡座5上的连接孔一 17的孔内,连接柱四K4扣在推手7上的连接孔四 B的孔内。如图5所示的内镜片3结构,内镜片3两侧边各开有一个半圆形卡位11,在卡位 11的顶部在两个插角12,其中内镜片3两侧边的半圆形卡位11是用以插置在内镜片操控装置4的固定卡座5的凸柱二 15上的。如图6所示的推手盖8结构和图7所示的推手7结构,推手7上有连接孔三A、连接孔四B和限位卡槽22,推手7的正中央为一连接孔三A,用以与推手盖8的连接柱一 Kl 相连接,在推手7的一角开有连接孔四B,在推手7的另一端开有限位卡槽22,所说的操控连杆6末端的连接柱四K4扣在推手7的连接孔四B的孔内;所说的推手盖8上开有连接孔五a、连接孔六b、限位卡槽21、凸柱三20和连接柱一 Kl、连接柱二 K2,连接柱一 Kl压合在推手7的连接孔三A上。推手盖8的连接柱一 Kl压合在推手7的连接孔三A上后,通过推手盖8的连接孔五a和连接孔六b可将推手7安装在摩托车头盔壳体1上。如图8所示的锁扣9结构,锁扣9开有凸柱四M,在凸柱四M的另一端有锁扣凸柱25,锁扣9的中间位置开有滑动槽23,滑动槽23套在推手盖8的连接柱二 K2上,锁扣凸柱25扣在推手盖8的限位卡槽21的槽位内,而如图2所示的锁扣弹簧10 —端套在锁扣9 的凸柱四M上,另一端套在推手盖8的凸柱三20上。如图9所示的勾脚弹簧19的结构,勾脚弹簧19的两端设有勾脚沈、27,勾脚沈连接到固定卡座5上的凸柱一 13上,勾脚27则连接到摩托车头盔壳体1上。在实际装配和使用中,首先把操控连杆6开有连接柱三K3的一端扣压在固定卡座 5上的连接孔一 17的孔内,然后把操控连杆6开有连接柱四K4的一端扣压在推手7的连接孔四B的孔内,锁扣弹簧10 —端套在推手盖8的凸柱三20上,另一端套在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昭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昭阳头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