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1758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设置在灯管的下方,用于将灯管直射出的光线经过多重漫反射,均匀地投射到灯箱的展示画片上,所述反光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反光板单元,其中每一反光板单元分别对应于一个灯管,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呈多棱状,并具有多个连续弯折的反光面,每一反光面都具有角度,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包括沿灯管的纵向轴线对称布置的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以及位于灯管正下方的朝向灯管凸起的反光尖角。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不仅能够增加展示画片的光照度,同时还使得展示画片上的光照度更加均匀,避免了肋骨纹现象的产生,并可进一步减小灯箱的体积、减少照明能耗、提高光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人长期致力于灯箱照明领域的研究,对灯箱光源使用方面进行潜心研发, 先后对灯箱内部的反光系统进行了各种改进。公布号为CN 101739916A的专利技术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广告灯箱的整体下拉式反光板系统。所述下拉式反光板系统中的反光板装置包括多块中间反光板、第一侧边反光板以及第二侧边反光板等部件,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反光板和第二侧边反光板用于连接在该多块中间反光板的两端。所述中间反光板是由一整块反光板弯折而成,该中间反光板分别是由对称设置的第一弯折边、第一水平段、第二弯折边、第二水平段、第三弯折边、第三水平段所组成。然而,在该第一种方案中,由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以及第三水平段处并不参与光线的一次反射,从而会造成灯箱的显示画片上出现肋骨纹现象,光线利用率较低。与此同时,公告号为CN 201513830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阶梯状反光板的灯罩。参阅图1可知,所述灯罩内表面具有阶梯状反光板,该阶梯状反光板包括多个连续阶梯的反光面,所述连续阶梯的反光面位于两个相邻的灯管之间,用于将灯管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阶梯反光面反射到受光面区域。所述连续阶梯的反光面中平行于所述受光面的反光面,该反光面的延长线位于所述灯管的剖面中心的一侧,并且该受光面位于该灯管的剖面中心的另一侧。然而,在该第二种方案中,由于连续阶梯的反光面中存在有多个平行于受光面的反光段,这些平行的反光段大多并不参与光线的一次反射,因此这些平行的反光段所对应的受光面皆为低亮度区域,从而导致灯箱产生肋骨纹现象,极大地影响灯箱的可视性和美观性。与此同时,由于上述方案主要通过光线的二次反射来增加受光面的亮度,光线反射率较差,光线利用率不够理想,造成不必要的光线损失。另一方面,出于安装空间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当前使用的灯箱对灯箱厚度的要求愈发严格,即逐渐向轻薄化的灯箱方向发展,因此如果继续使用上述阶梯状反光板,会造成肋骨纹现象更加的明显,导致实用性不够理想。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如何设计一种内打灯灯箱反光装置,以消除内打灯(背光源) 灯箱画片形成不均勻的肋骨纹现象,并且在相同的照明指标下,保证在广告业的内打灯灯箱设备中的单位平米用电能耗最佳,是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其能够降低光源耗能、提高灯箱光照度,并保证受光面处光线的均勻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设置在灯管的下方,用于将灯管直射出的光线经过多重漫反射,均勻地投射到灯箱的展示画片上,所述反光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反光板单元,其中每一反光板单元分别对应于一个灯管, 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呈多棱状,并具有多个连续弯折的反光面,每一反光面都具有角度,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包括沿灯管的纵向轴线对称布置的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以及位于灯管正下方的朝向灯管凸起的反光尖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的横截面为类圆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的反光面为朝向灯管方向凹陷的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部和第二反光部具有朝向灯管方向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高光反光膜。进一步地,所述高光反光膜为铝复合高光反光膜或钢复合高光反光膜。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具有至少七个弯折边。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的弯折边的个数为九个、十三个或者二十六个。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反光板单元通过模具加工的方式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内打灯灯箱反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多个反光板单元将由灯管直接射出的光线经过多重漫反射,均勻投射到灯箱的展示画片上。具体来说,根据本技术的反光装置,由于多棱状反光板具有多个预定角度的反光面,灯管从前方直射出的一部分光线投射到展示画片上,灯管从侧部射出的另一部分光线投射到多棱状反光板的多个反光面,经所述多个反光面反射后的光线接着射向展示画片,这样通过光线的一次反射就使得显示画片的正对于灯管的区域之外的两侧区域的光线得到增补,实现以强补强的效果。由于本技术主要利用光线的一次发射来实现光线的反射,同时结合二次反射和自身材料的反射,不仅能够增加展示画片的光照度,同时还使得展示画片上的光照度更加均勻,避免了肋骨纹现象的产生,并可进一步减小灯箱的体积、减少照明能耗、提高光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的具有阶梯状反光板进行反射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内打灯灯箱反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内打灯灯箱反光装置的光路反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示意图;以及图7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反光板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内打灯灯箱的反光装置10的结构,所述反光装置10设置在灯管20的下方,用于将灯管20直射出的光线经过多重漫反射,均勻地投射到灯箱的展示画片30(见图3)上。结合图3,具体来说,所述反光装置1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反光板单元11,其中每一反光板单元11分别对应于一个灯管20,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11呈多棱状,并具有多个连续弯折的反光面111,每一反光面111都具有角度,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11位于灯管 20正下方的部分还具有朝向灯管凸起的反光尖角112,用于将灯管20直射出的光线进行散射,以将光线均勻地散射到灯管两侧的区域,避免了灯箱显示画片的正对于灯管的区域的光照度过亮,其他显示画片处的光照度过暗,从而造成显示画片的光照度不均勻。具体来说,所述每一反光板单元11包括沿灯管20的纵向轴线对称布置的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的横截面为类圆弧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的反光面14为朝向灯管方向凹陷的凹面。为了使得反光效果达到最佳,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反光部12和第二反光部13具有朝向灯管方向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高光反光膜,故本技术还能利用材质进行漫反射。可选地是,所述高光反光膜为铝复合高光反光膜或钢复合高光反光膜。根据所述铝复合高光反光膜或钢复合高光反光膜,通过实现材质上的漫反射,使得反光板的反光效果更佳。从理论上而言,反光板单元11的弯折边越多,漫反射越强。值得指出地是,为了实现反光板单元的漫反射,本技术的每一反光板单元11具有至少七个弯折边111a。 或者,可根据实际灯箱的厚度,将每一反光板单元的弯折边的个数设置为九个、十三个或二十六个等其他个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地是,所述弯折边的个数并没有局限性,只要能够使得具有相应厚度的灯箱满足较好的漫反射效果都是可行的。参阅图4 图7,其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多种实施例的反光板单元lla、ll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
申请(专利权)人:锐光照明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