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世礼专利>正文

粉磨分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150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料破碎、粉磨装置,主要涉及一种在固定容器内具有旋转搅拌装置的物料粉磨分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带叶片21的回转内凹曲面和固定的由下先扩径后缩径的内凹曲面形成粉磨腔,与分级部共同组成粉磨分级装置,同时在固定圆环上设有供风通过的缝22及放介质孔23,在下部设有可使圆锥体上下运动的联轴节18,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可实现给料8~25mm,排料200目左右大量物料的粉磨分级作业,达到节能、节材的目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料破碎、粉磨装置,主要涉及一种在固定容器内具有旋转搅拌装置的物料分磨分级装置,适用于水泥、耐火材料、煤粉制备、非金属矿物料的干式粉磨分级作业。目前用于水泥、耐火材料、电厂、矿山物料的粉磨,均采用长管球磨机、立式辊磨、辊磨机、雷蒙磨等,其具有设备笨重、造价高、效率低的特点;日本1990年公告号为34658、34659、34660分开的离心流动粉碎装置,其中以34658最具有代表性,如附图7所示;其主体结构为在一个垂直布置的空间内,回转轴2立式布置,下方具有正立方放置的直径逐渐增加的圆锥形回转体6,回转轴2驱动圆锥体6旋转,上方具有从下到上逐渐缩径的环形腔7,分布在圆锥体6的圆周,中心垂直方向布置,形成固定环7、回转圆锥体6的内面F及固定环7E面的垂直剖面,均为凹形的曲面,该腔形成的内壁面是连续圆滑面,内部装入粉磨介质;上述的日本专利中其下部正立的圆锥面转体的表面为平滑内凹曲面,旋转时介质和物料没有强制作用力,球介质在锥表面产生相对运动方向的滑动和流动,不利于形成介质的快速流,能量损失于相对滑动的磨擦发热,不利于能量的充分利用;固定环采用由下而上的渐缩口,在底面形成一个断面曲率较大的曲面,介质在此空间运动受阻力较大,特别是物料潮湿时更不利于介质的流动,易于造成死角,粉磨空间没有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双破坏了有利于磨碎作用的介质运动,磨碎效果下降。上述的日本专利中,粉磨后的产品靠风带出机体外,靠外部专用的分级手段分级,不合格的成分需用另外的设备重新送入磨机,工艺复杂、配套设备多、投资费用高。上述的日本专利中,由于其结构造成了冲击力不够,对于大颗粒的粉碎作业,必须有较大的冲击力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粉碎8~25mm给料效果是不良的,很难用于象水泥、矿山、耐火材料、电厂等给料8~25mm排料200目左右细粉的用户需求。在上述日本专利中,圆锥回转体的外圆周和固定环内圆周间有10~30%小介质直径的缝隙,由于不可避免的碎球、金属屑、硬物料的浸入,造死运转时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甚至卡死停车,正常停车时,造成无法重新启动。在上述日本专利中,磨机容纳介质后基本满负荷启动,磨机的转速较高,转动贯量大,给启动造成很大的困难,不得不选用较大的电机功率,一般富余10~15%,同样也要求传动机构的强度提高10~15%,在启动时才不至于损坏设备,造成较大的投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粉磨分级装置,使得其可进一步加强介质对物料的冲击作用,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使启动和停车在无载荷状况下实现,并使粉磨、分级在整机内得到完成。本专利技术完成其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传动轴立式布置,下部有一带叶片的正锥形回转体,通过一个可使正锥形回转体上下运动的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联,并由传动轴驱动其回转和上下运动;在正锥回转体圆周方向设置固定的圆环体,其内表面为向上渐扩直径而后再形成渐缩直径的内凹曲面,在圆环体的圆周方向开有若干空气通道和用于排除介质的物料的通道。本专利技术的圆环体上部设置分级机构,分级部壳体上具有给料口,排粉排气口,下部也粉磨腔相通,分级部上部与选粉传动部相连,从而使粉磨、分级在该装置中一次得到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正锥面回转体的水平断面可以是圆形或其它非圆形(如多角形、随圆形或任意形状);其上叶片的断面可以是多边形、半圆形、椭圆形及其它不规则的形状,其布置的方式可以是径向沿整个正圆锥回转体的曲面,也可以是局部,可以完全径向布置,也可偏离一定角度;根据叶自所在正锥回转体的半径不同,其叶片断面的宽度和高度尺寸以可随之变化,叶片的数量根据不同需要而确定。在本发结构中,可使正锥回转体上下运动的联轴器,可以是液压缸、丝杆、电磁力、双牙离合器等可使正锥回转体向上向下运动的机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圆环体的内表面的水平剖面可以是非圆形的,如六角形、八角形、椭圆形等;基圆周方向开设的空气通道可以是条缝式小孔,即有利于风的通过双使物料不易堵塞;开设的介质及物料通道设置在圆环体的下部,使得有利于介质和物料快速干净的从粉磨腔内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圆环体的中心线下正锥回转体的中心线可以是重合的也可偏离一定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正锥回转体下圆环体之间的间隙可以是两者组成腔体的最低点,也可以是最低点的内侧或外侧。本专利技术采用带搅动叶下的内凹弯曲面形正锥回转体,工作时介质除受离心力的作用外,还受到叶片的强制推动力,及对叶片上部介质的搅动力,加强了介质的运动强度及在圆环体内壁上的运动距离增加,强化了曲磨擦、辊压和剪切相作用的磨矿效果。可使正锥回转体上下运动的联轴器,用于消除由于碎介质、金属屑、硬物料停留在圆环体与正锥回转体之间的间隙内造成的卡死而引起的启动困难。圆环体采用先扩径而后缩径的内凹连续曲面,并在圆周布置通风口,使介质和物料排出磨碎腔的通道,从上而下的扩径段有利于介质和物料的流动,不易造成死区,强化了磨矿作用,充分利用磨碎空间,介质及物料排出通道在正常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停车前开启,使磨机内的介质和物料在停车前排空,有利于下次重新启动,不再选用富余的电机功率及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中正锥回转体和圆环体之间的缝隙断面采用上小下大的形状,以便进入缝隙的碎介质金属屑、硬物料尽快排出缝隙,以防止二者相对运动,阻塞缝隙,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及可能再现的卡死现象。本专利技术粉磨分级一体设计,减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节省能耗,同时双减少了粉碎,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本专利技术上部设置强烈的冲击区,从给料口给入的8~25mm的大颗粒受介质剧烈的冲击而粉碎成较细的颗粒后,再进入磨碎区,更适用于水泥、耐火材料、某粉制备、非金属矿的粉磨和分级作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主要针对上述日本专利)比较,可获得更宽的使用范围,除可用于超细粉制备,还可用于给料8~25mm排料200目左右的细粉制备行业,采用粉磨分级一体化可能10~20%,利用放介质通道及可使正锥回转体上下运动,可消除日本专利中存在的启动困难,满负荷起动问题,可使电机选用时成本下降20%,消除了不利于工作的死区。利用正锥回转体上的叶片强烈搅动,更加有利粉磨作业,效率可提高30%。本专利技术与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管磨机、立式辊磨机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工业原料,只有普通管磨机重量的1/3~1/4,是普通立式辊磨的1/5,与普通管磨机相比节能50%,提高产量10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粉磨腔水平剖面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圆环体水平部面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原有技术中粉磨腔垂直剖面图。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回转轴(或传动装置的出轴)16垂直方向布置,通过键(或其它连接形式)17与联轴器18固联,联轴器18与叶轮体20的下部组成可使叶轮体沿轴16上下运动的离合器,叶轮体20上部与锥衬13相接,通过压紧装置19与上部而磨锥12相连,并用螺栓压紧,锥衬13与耐磨锥12组成一个内凹的从下到下直径逐渐增加的连续曲面A,在曲面上有若干个叶片21;在叶轮体20的圆周固设圆环体3及内衬18,具有从下到上直径逐渐扩大后又逐渐缩小的连续型内凹曲面8,在凹面8上开有条缝(或孔)22,若干个放介质通道23,用若干个盖11在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磨分级装置,属于在固定容器内具有旋转搅拌装置的物料粉磨分级技术领域,其主要具有圆锥形回转体和圆环体3构成的粉磨腔C,通过下部的驱动装置驱动圆锥形回转体回转,粉磨腔C内装有粉磨介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立式布置的传动轴(16)下部有一带叶片(21)的正锥形回转体,通过可使正锥形回转体上下运动的联轴器(18)与传动轴(16)相联,并由传动轴驱动其回转和上下运动,在正锥回转体圆周方向设置固定的圆环体(3)内表面为向上渐扩直径而后再形成渐缩直径的内凹曲面;圆周方向开有若干个空气通道(22)和用于排出介质和物料的通道(2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礼
申请(专利权)人:张世礼李新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