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8356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主轴设置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分别由前轴承、后轴承支承,使主轴实现旋转和作轴向滑动,主轴中部设置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前凸轮、后凸轮,后凸轮前端面设置有衬套,衬套安装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后凸轮后部设置有由垫片和若干钢珠、弹片、弹片支架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一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的一号垫片接触,凸轮锁块设置在导向槽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内侧设有凸起,模式切换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磨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
,特指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多功能冲击钻,可实现在上螺丝、电钻、冲击三种模式下工作,三种工作模式均由一个扭力旋转套实现,从最低扭力档依次到最高扭力档,再到电钻档和冲击档。现有技术要实现不同档位不同工作模式转换时,单个扭力旋转套来回旋转比较麻烦,专利ZL200810062909.4公开了一种模式选择和扭力大小选择分别由各自扭力旋转套来调节控制,此结构包含上、下两个扭力旋转套,上扭力套调节电钻扭力大小,下扭力旋转套实现上螺丝、电钻、冲击三种模式切换,此结构模式切换的实际控制部分存在于上扭力套内部,下扭力套须通过伸入上扭力套内部对其进行控制,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冲击电钻,此结构包含上、下两个扭力旋转套,上扭力套调节电钻扭力大小,下扭力旋转套实现上螺丝、 电钻、冲击三种模式切换。此结构模式切换的实际控制部分直接存在于下扭力套内部,缩短了下扭力套模式切换时的控制距离,模式切换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磨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挡板、主轴、前扭力旋转套、后扭力旋转套、齿轮箱前壳、内齿圈离合器、后壳体,挡板通过螺钉与前扭力旋转套固定,主轴设置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分别由前轴承、后轴承支承,使主轴实现旋转和作轴向滑动,主轴中部设置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前凸轮、后凸轮,后凸轮前端面设置有衬套,衬套安装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后凸轮后部设置有由垫片和若干钢珠、弹片、弹片支架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一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的一号垫片接触,凸轮锁块设置在导向槽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内侧设有凸起,齿轮箱前壳外周设有前扭力旋转套、后扭力旋转套,前扭力旋转套内部设有螺旋形凸条,前扭力旋转套与齿轮箱前壳之间设置有扭力调节套和扭力弹簧,后扭力旋转套前端与前扭力旋转套连接,后扭力旋转套内部有多个带开口的圆孔按圆周均勻分布,圆孔装有与其配合的圆柱销,后扭力旋转套内周面设置有两条凹槽呈对称分布,凹槽内装有功能调节块,功能调节块的另一端与齿轮箱前壳的限位槽内,齿轮箱前壳尾部套接有一号轴承,齿轮箱前壳的尾部还连接有内齿圈离合器,内齿圈离合器的尾部设有后壳体。所述的前凸轮固定于主轴上,前凸轮前端紧贴卡簧,前凸轮后端面为凸轮面,后凸轮穿插于主轴上,后凸轮前端内周为凸轮面,外周设有均勻分布的花键状槽。所述的扭力调节套内部安装于齿轮箱前壳外周的导向槽上,外部设置有与前扭力旋转套、螺旋形凸条、螺旋形凸条。所述的功能调节块设有斜面与凸轮锁块的后端面结合,凸轮锁块随功能调节块移动时向前、向后滑动,凸轮锁块上端设有弹力弹簧。所述的扭力弹簧与后扭力旋转套之间设有二号垫片。本技术有益效果为衬套安装于齿轮箱前壳的腔体内,后凸轮后部设置有由垫片和若干钢珠、弹片、弹片支架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一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的一号垫片接触,凸轮锁块设置在导向槽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内侧设有凸起,齿轮箱前壳外周设有前扭力旋转套、后扭力旋转套,模式切换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且可在冲击模式下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上螺丝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电钻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冲击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扭力旋转套和配合零件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齿轮箱前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如下挡板1、主轴2、前扭力旋转套16、后扭力旋转套21、齿轮箱前壳25、内齿圈离合器27、后壳体观,挡板1通过螺钉与前扭力旋转套 16固定,主轴2设置于齿轮箱前壳25的腔体内,分别由前轴承8、后轴承沈支承,使主轴2 实现旋转和作轴向滑动,主轴2中部设置有一组相互配合的前凸轮10、后凸轮11,后凸轮11 前端面设置有衬套5,衬套5安装于齿轮箱前壳25的腔体内,后凸轮11后部设置有由垫片 12和若干钢珠13、弹片14、弹片支架15组成的推力球轴承,在主轴2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6,螺旋弹簧6 —端与主轴2凸缘接触,另一端与紧贴轴承8的一号垫片7接触,凸轮锁块4设置在导向槽25a内,呈轴向对称分布,可沿导向槽25a内前后滑动,凸轮锁块4内侧设有凸起4a,齿轮箱前壳25外周设有前扭力旋转套16、后扭力旋转套21,前扭力旋转套 16内部设有螺旋形凸条16a,前扭力旋转套16与齿轮箱前壳25之间设置有扭力调节套17 和扭力弹簧18,后扭力旋转套21前端与前扭力旋转套16连接,后扭力旋转套21内部有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1a按圆周均勻分布,圆孔21a装有与其配合的圆柱销22,后扭力旋转套 21内周面设置有两条凹槽呈对称分布,凹槽内装有功能调节块20,功能调节块20另一端与齿轮箱前壳25的限位槽25c内,齿轮箱前壳25尾部套接有一号轴承沈,齿轮箱前壳25的尾部还连接有内齿圈离合器27,内齿圈离合器27的尾部设有后壳体观。所述的前凸轮10固定于主轴2上,前凸轮10前端紧贴卡簧9,前凸轮10后端面为凸轮面,后凸轮11穿插于主轴2上,后凸轮11前端内周为凸轮面,外周设有均勻分布的花键状槽11a。所述的扭力调节套17内部安装于齿轮箱前壳25外周的导向槽2 上,外部设置有与前扭力旋转套16、螺旋形凸条16a、螺旋形凸条17a。所述的功能调节块20设有斜面与凸轮锁块4的后端面结合,凸轮锁块4随功能调节块20移动时向前、向后滑动,凸轮锁块4上端设有弹力弹簧3。所述的扭力弹簧18与后扭力旋转套21之间设有二号垫片19。在主轴2前端凸缘部设置有螺旋弹簧6,螺旋弹簧6 —端与主轴凸缘接触,当主轴 2产生向后的轴向滑动时,螺旋弹簧6可使主轴2恢复其初始的轴向位置。扭力调节套17内部安装于齿轮箱前壳25外周导向槽2 上,外部设置有与前扭力旋转套16螺旋形凸条16a配合的螺旋形凸条17a,当前扭力旋转套16旋转时可使扭力调节套17沿齿轮箱前壳25外周导向槽上2 作轴向滑动,并对扭力弹簧18进行压缩或放松。后扭力旋转套21前端与前扭力旋转套16配合,后端与电钻机壳配合,可以沿齿轮箱前壳25轴线旋转一定的角度,但不可作轴向滑动。可以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时沿限位槽 25c内滑动。功能调节块20有一斜面与凸轮锁块4的后端面结合。凸轮锁块4随功能调节块20移动时向前或向后滑动。当凸轮锁块4向后滑动,其凸起4与后凸轮11外周的花鍵状槽Ila结合,当凸轮锁块4向前滑动,其凸起4与后凸轮11外周的花鍵状槽Ila脱开,垫片23后端在齿轮箱前壳25上设有多个圆形孔呈圆周均勻分布,孔内装有球形钢珠M。球形钢珠M可在孔内滑动。后扭力旋转套21后端面装有垫片23,其内周开设有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3a,在圆周上位置与后扭力旋转套21多个带开口的圆孔21a相同,垫片23限制在后扭力旋转套21内,随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而一起旋转。如图1所示当电钻后扭力旋转套21旋转到上螺丝档时,此时功能调节块20随后扭力旋转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妙达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