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元专利>正文

制冷系统的吸水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0295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吸水器,它包括由管道(10)连接的进气阀(5)和出气阀(1),连接进气阀(5)与出气阀(1)的管道设有内装吸水材料的吸水腔(3),吸水腔(3)与出气阀(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气阀(8)和压力表(7)。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水器来维修制冷系统,可达到快速抽真空的目的,缩短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的吸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维修工具,具体是一种便于维修冰箱、空调等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吸水器。
技术介绍
对冰箱、冰柜、空调等制冷设备的维修,充加制冷制是需要经常操作的,在充加制冷剂之前,需要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通常抽真空的操作是,用真空泵抽5-6个小时,维修人员为了争取时间,抽真空时间不够就加制冷剂,系统内就有残留空气,此空气碰到制冷制就会化为水份而结冰,堵住制冷系统,影响制冷,又要放出制冷剂及更换过滤器进行处理,从而既要花去更长的时间处理,又要浪费掉更多的材料,给维修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的吸水器。本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制冷系统的吸水器,它包括由管道连接的进气阀和出气阀,连接进气阀与出气阀的管道上设有内装吸水材料的吸水腔,吸水腔与出气阀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气阀和压力表。所述连接进气阀与出气阀的管道以并联方式设有至少两根,每根管道上均设有吸水腔。所述吸水腔分为两段,并由联结套连接。采用本技术吸水器来维修制冷系统,可达到快速抽真空的目的,缩短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吸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中1-出气阀,2——出气口,3-吸水腔,4-螺纹联结套,5-进气阀,6-进气口, 7-压力表,8-排气阀,9-排气口,10-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连接进气阀5与出气阀1的管道10以并联方式设有两根,每根管道上均设有内装吸水材料的吸水腔3,吸水腔分为两段,并由螺纹联结套4连接。吸水腔3与出气阀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气阀8和压力表7。采用本技术进行维修时,将制冷系统的过滤器与冷凝器的连接处割开,在冷凝器的连接端头焊接带孔螺丝,在过滤器的连接端头接上开喇叭口的螺帽。冷凝器通过软管与本技术吸水器的进气口 6连接,过滤器与出气口 2连接,排气口 9连接真空泵,连接好后,打开进气阀5、排气阀8和出气阀2,关闭压缩机的工艺阀,通过真空泵抽真空5-10 分钟,关闭排气阀8。在制冷压缩机的工艺管加入制冷剂,通常加入量为整机的2/3即可,开机运行1个小时后停机,通过压力表7观察高低压力达到平衡后,关闭吸水器的进气阀5和出气阀1,打开排气阀8,用焊枪小火焰烘烤吸水腔2-3分钟,使水份气化从排气口 9排出, 然后打开进气阀5,待排气口 9有气排出后即可关闭排气阀8,打开出气阀1,再开机运行1 个小时,就可以拆开取下本技术吸水器了。拆卸时,先松开过滤器的螺母,但不取出,再将连接吸水器的软管取下,并快速将过滤器与冷凝器连接,连接好后,再开机检漏,加制冷制到合适量即可完成。根据抽真空量大的需要,也可以在连接进气阀5与出气阀1的管道10以并联方式连接多根设有吸水腔3的管道。当需要更换吸水腔3内的吸水材料时,拧开螺纹联结器4,即可取出吸水材料进行更换操作。权利要求1.制冷系统的吸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管道(10)连接的进气阀(5)和出气阀 (1),连接进气阀(5)与出气阀(1)的管道上设有内装吸水材料的吸水腔(3),吸水腔(3)与出气阀(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气阀(8 )和压力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冷系统的吸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进气阀(5)与出气阀 (1)的管道以并联方式设有至少两根,每根管道上均设有吸水腔(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冷系统的吸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腔(3)分为两段,并由联结套(4)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吸水器,它包括由管道(10)连接的进气阀(5)和出气阀(1),连接进气阀(5)与出气阀(1)的管道设有内装吸水材料的吸水腔(3),吸水腔(3)与出气阀(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气阀(8)和压力表(7)。采用本技术吸水器来维修制冷系统,可达到快速抽真空的目的,缩短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文档编号F25B45/00GK202254544SQ201120344268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海元 申请人:张海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元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