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化油器怠速雾化功能的化油器中体,包括化油器中体本体,化油器中体本体上设置有喉管和与混合室相通的怠速出油孔,喉管通过气道与怠速出油孔相通。本化油器中体能改善发动机冷机时的雾化性能,使发动机在冷态时能获得较好的雾化混合气供应,可以燃用浓度偏稀的怠速混合气,避免了因雾化不良需要燃用偏浓的混合气来维持怠速稳定性,特别是在低温时能改善发动机的冷热机怠速差异,不但改善了发动机在冷机时的怠速性能,而且降低了怠速时的混合气浓度,使发动机燃烧稀的混合气也能维持怠速的稳定,使发动机能获得更稳定的怠速性能并减少废气排放。(*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化油器制造
,涉及一种化油器中的中体,具体涉及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化油器怠速雾化功能的化油器中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化油器通过化油器中体内的怠速出油孔调节发动机怠速时的空燃比。由于化油器中体结构的限制,无法在怠速出油孔的油道中产生更强的雾化气流促进燃油雾化,对怠速时化油器中混合气的雾化性能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气温较低时化油器雾化性能变差,混合气随气温降低而变稀,对发动机怠速性能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为了解决冷机时的怠速稳定性,需要燃用偏浓的混合气,使废气排放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化油器怠速雾化功能的化油器中体,能提高怠速时化油器中混合气的雾化性能,保证冷机时的怠速稳定性,减少废气排放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化油器怠速雾化功能的化油器中体,包括化油器中体本体,化油器中体本体上设置有引擎接口、喉管和混合室,混合室与怠速出油孔相通,喉管通过气道与怠速出油孔相通。混合室内设置有桶形的雾化管,雾化管的侧壁上加工有与雾化管内部相通的喷口,雾化管有端盖的一端位于混合室内,喷口也位于混合室内,喷口朝向引擎接口的方向设置,雾化管的另一端与怠速出油孔相通。气道包括相通的补气量孔和补气孔,补气量孔的另一端与喉管相通,补气孔的另一端与怠速出油孔相通。补气量孔的直径为0. 7mm 1. 2mm。本技术化油器中体中设置了雾化管,该雾化管通过相应通道分别与化油器中体上的补气量孔和怠速量孔相通,怠速时利用发动机产生的负压,在雾化管内形成高速空气流,使补气量孔内的空气流对怠速出油孔喷出的混合气在雾化管内进行二次雾化,增强了化油器在发动机冷态时的混合气雾化性能,从而减轻了发动机在怠速时因混合气随温度变化造成的冷热机差异,可以改善冷机时雾化不良对发动机怠速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怠速稳定性,同时也因可以燃用浓度较稀的混合气,减少废气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化油器中体一种实施例在雾化管和补气孔位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化油器中体在混合比孔和油道孔位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化油器中体在油道塞孔、怠速油道孔工艺孔和混合比孔位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化油器中体在油道塞孔、油道孔和怠速量孔位置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化油器中体在怠速量孔和怠速空气孔位置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化油器中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中,1.化油器中体本体,2.引擎接口,3.喉管,4.混合室,5.节气门,6.雾化管喷口,7.雾化管,8.补气量孔,9.怠速出油孔,10.补气孔,11.补气工艺孔,12.混合比螺钉,13.混合比螺钉孔,14.怠速油道孔,15.混合比孔,16.怠速油道工艺孔,17.油道塞孔, 18.油道孔,19.怠速量孔安装孔,20.怠速量孔,21.怠速空气量孔,22.怠速空气孔,23.怠速空气工艺孔,24.怠速量孔侧孔,25.混合室后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化油器中体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其结构与现有化油器中体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化油器中体本体1,化油器中体本体1上设置有气室和筒形的引擎接口 2,该气室内设置有节气门5,节气门5将该气室分为两部分,其中朝向引擎接口 2的一部分为混合室4,朝向喉管3的部分为混合室后腔25,混合室后腔25 与喉管3相通;化油器中体本体1上加工有与混合室4相通的怠速出油孔9,化油器中体本体1上还加工有怠速量孔安装孔19,怠速量孔安装孔19内安装有怠速量孔20,该怠速量孔 20上加工有怠速量孔侧孔24,怠速量孔20依次通过油道孔18、油道塞孔17、怠速油道工艺孔16、混合比孔15和怠速油道孔14与怠速出油孔9相通。怠速量孔侧孔M依次通过怠速空气工艺孔23和怠速空气孔22与怠速空气量孔21相通。怠速量孔20和怠速量孔侧孔 24均与怠速量孔安装孔19相通。怠速油道孔14还与混合比螺钉孔13相通,混合比螺钉孔 13内安装有混合比螺钉12 ;混合比螺钉12的端面形状与怠速油道孔14和混合比孔15相交面的形状相适配,混合比螺钉12可沿混合比螺钉孔1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本技术化油器中体一种实施例与现有化油器中体的区别在于化油器中体本体1上加工有补气量孔8,补气量孔8分别与喉管3和混合室后腔25相通,补气量孔8通过补气工艺孔11与补气孔10相通,补气孔10与怠速出油孔9相通;混合室4内设置有桶形的雾化管7,雾化管7的侧壁上加工有与雾化管7内部相通的喷口 6,雾化管7有端盖的一端位于混合室4内,喷口 6也位于混合室4内,并朝向引擎接口 2 ;雾化管7的另一端与怠速出油孔9相通。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混合室4内产生负压,此负压同时作用于怠速量孔20、怠速空气量孔21和补气量孔8,使燃油经过怠速量孔20后,由怠速空气量孔21内的空气经过怠速量孔侧孔M与燃油雾化,产生雾化的怠速混合气,该怠速混合气依次通过油道孔18、 油道塞孔17、怠速油道工艺孔16、混合比孔15和怠速油道孔14进入怠速出油孔9,与此同时,补气量孔8内的空气也通过补气工艺孔11和补气孔10进入怠速出油孔9,进入怠速出油孔9的怠速混合气和空气在负压作用下高速冲入雾化管7内,在雾化管7内对怠速混合气进行二次雾化后经喷口 6喷入混合室4。怠速混合气的浓度由装在混合比螺钉孔13内的混合比螺钉12进行调节。如图6和图7所示,本技术化油器中体用于柱塞式化油器时的结构,包括化油器中体本体1,化油器中体本体1上设置有引擎接口 2,化油器中体本体1内设置有腔室,该腔室内设置有节气门5,节气门5将该腔室分为两部分,其中位于节气门5与引擎接口 2之间的部分为混合室4,另一部分为喉管3 ;化油器中体本体1内还设置有怠速出油孔9,怠速出油孔9的一端与混合室4相通,怠速出油孔9的另一端通过补气孔10与补气量孔8相通; 怠速出油孔9还与混合比螺钉安装孔13相通,混合比螺钉安装孔13内安装有混合比螺钉 12,混合比螺钉12可沿混合比螺钉安装孔13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混合比螺钉安装孔13 通过混合比孔15与怠速油道孔14相通。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混合室4内产生负压,此负压同时作用于怠速油道孔14 和补气量孔8,怠速混合气依次经怠速油道孔14和混合比孔15,进入怠速出油孔9,空气经过补气量孔8和补气孔10进入怠速出油孔9,进入怠速出油孔9的怠速混合气和空气在怠速出油孔9内汇合,经补气量孔8产生的高速气流冲击对怠速混合气进行二次雾化后由怠速出油孔9进入混合室4。本化油器中体中空气量孔8的直径为0. 7 1. 2mm。本技术化油器中体能改善发动机冷机时的的雾化性能,使发动机在冷态时能获得较好的雾化混合气供应,可以燃用浓度偏稀的怠速混合气,避免了因雾化不良需要燃用偏浓的混合气来维持怠速稳定性,特别是在低温时能改善发动机的冷热机怠速差异,不但改善了发动机在冷机时的怠速性能,而且降低了怠速时的混合气浓度,使发动机燃烧稀的混合气也能维持怠速的稳定,使发动机能获得更稳定的怠速性能并减少废气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增强摩托车化油器怠速雾化功能的化油器中体,包括化油器中体本体(1), 化油器中体本体(1)上设置有引擎接口(2)、喉管(3)和混合室(4),混合室(4)与怠速出油孔(9)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喉管(3)通过气道与怠速出油孔(9)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室(4)内设置有桶形的雾化管(7),雾化管(7)的侧壁上加工有与雾化管(7)内部相通的喷口(6),雾化管(7)有端盖的一端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旭忠,
申请(专利权)人:段旭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