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振耐磨液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017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介质的液下泵,包括泵体和电机,电机输出轴的前端构成泵体的转轴,电机外壳和泵体外壳之间通过护管固定连接,泵体外壳与电机输出轴前端的轴身之间设置弹性套构成密封;所述泵体的排液口连接排液管,排液管向电机方向延伸设置;液下泵的振动大幅降低,不会对旁侧的设备形成干扰,尤其是在磨削加工系统中不会对磨削设备产生干扰,避免了磨削加工精度的降低。既然不使用滑动轴承和联轴器,自然也就避免和减少了可磨损的部件,整个液下泵的磨损减少,维护、使用方便,降低了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介质的液下泵,尤其是用于高精度磨床输送磨削液的液下泵。
技术介绍
液下泵是悬臂式免维护渣浆泵,电机等部件位于液面以上,泵体淹没在液体中。在磨削加工系统中,砂轮及其被磨削的工件需要润滑和冷却,确保被磨削的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为了提供磨削液,需要在高精度的磨床旁安装磨削液泵输送磨削液。目前安装的磨削液泵主要是如图1所示的常规液下泵,液下泵包括泵体1、电机2、连接泵体1与电机2的护管3,电机输出轴与泵体1的转轴4通过联轴器5连接,转轴4在靠近泵体1的位置和联轴器5的位置分别由轴承固定;液下泵除电机2的部分都安装在液下,泵体1的排液口连接排液管6,排液管6大致与电机2同向布置将物料输送到液面以上。这种常规的液下泵因为有联轴器5、轴承等部件,所以运行振动较大,安装在高精度磨床旁边使磨床的磨削精度受到影响,工件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在磨削过程中会产生磨屑,磨屑随磨削液进入泵体1内,使泵经常堵塞;并且因为磨屑是金属颗粒,硬度较高,会磨损常规液下泵下端的滑动轴承7和轴套8。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液下泵使用时,振动大、易堵塞、不耐磨,不仅严重影响高精磨床的磨削质量,而且经常检修或更换磨削液泵,降低了加工效率,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振耐磨的液下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振耐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和电机,电机输出轴的前端构成泵体的转轴,电机外壳和泵体外壳之间通过护管固定连接,泵体外壳与电机输出轴前端的轴身之间设置弹性套构成密封。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的液下泵的转轴和电机输出轴就是同一个轴,同时在泵体的位置、也就是电机的前端、也就是悬伸端附近设置弹性套固定电机输出轴,保证电机输出轴转动时不发生径向攒动。护管实现电机和泵体的固定连接,同时保证电机输出轴的传动。这样液下泵仍然具有现有技术的输送能力,同时避免使用联轴器或轴承,液下泵的振动就大幅降低了,自然就不会对旁侧的设备形成干扰,尤其是在磨削加工系统中不会对磨削设备产生干扰,避免了磨削加工精度的降低。既然不使用滑动轴承和联轴器,自然也就避免和减少了可磨损的部件,整个液下泵的磨损减少,维护、使用方便,降低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下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液下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弹性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图1中的叶轮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为图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到7所示的一种低振耐磨液下泵,液下泵包括泵体1和电机2,电机输出轴 20的前端构成泵体1的转轴,换句话说就是泵体1的转轴与电机输出轴20为一个整体的长轴;电机2外壳和泵体1外壳之间通过护管3固定连接,泵体外壳与电机输出轴20前端的轴身之间设置弹性套70构成密封;弹性套一方面固定电机输出轴20,保证长度较现有技术加长的电机输出轴20转动时不发生径向攒动,保证运转稳定;同时具有弹性的弹性套70 与电机输出轴20紧密配合,又实现了对泵体1的密封隔离,当然这里的密封不是要达到绝对的密封效果,只要保证泵体1运转时内腔产生真空度抽吸物料主要从进液口 9进入泵体 1即可。所述泵体1的排液口连接排液管6,排液管6向电机2方向延伸设置。排液管6再连接管道将磨削液输送到磨床用于润滑和冷却砂轮和工件,回流的磨削液再回收进行循环的泵送和使用。本技术的液下泵中用一个弹性套70就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和轴承, 电机输出轴20与弹性套70略带弹性地接触配合,既能对电机输出轴20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又避免刚性物体之间的摩擦和振动;这样液下泵的振动就大幅降低了,自然就不会对旁侧的设备形成干扰,尤其是在磨削加工系统中不会对磨削设备产生干扰,磨削加工的精度显著提高。也避免了滑动轴承、联轴器等部件的磨损;整个液下泵的磨损减少,维护、使用方便,减少了停机维修的时间,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至于弹性套70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则没有严格要求,通常就是一个内径与电机输出轴20外径吻合、外径与泵体外壳上的安装孔吻合的管状套体,这也可以看作是比骨架密封在轴向上的尺寸更长的部件,所以具有更好的密封和固定作用。所述的护管3可以是任何的实施方式,并且因为泵体1和电机2与电机输出轴20 之间都设置了相应的密封结构,避免物料沿电机输出轴20流入电机2或泵体1,所以护管3 无需是封闭管体,这又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了加工和安装的难度。优选的是所述的护管3 为框架结构;护管3由上、下护管31、32固接构成,上、下护管31、32沿电机输出轴20顺序设置。也就是如图2所示的,这也是液下泵的使用状态的情况,由图2可见,上护管31与电机外壳螺纹连接,上、下护管3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同时插接配合,连接更牢固,当然要实现固接也有很多种实施方式,不再赘述。这样可以减小单个部件的尺寸,降低铸造加工的难度,同时便于搬运和安装。框架结构也就是如图2所示的护管壁上具有开孔,这样便于实施螺纹连接,同时也减轻护管重量。进一步对上、下护管31、32的改进是,所述的上、下护管31、32铸造成型,上、下护管31、32的相对端构成承插配合并过盈插接,所述的插接部周围均勻设置螺纹连接部。例如两者相对端口设置相吻合的插口,也就是把一个护管管口做的略大,另一个略小即可,过盈插接更利于连接牢固。至于螺纹连接部则可以是沿电机输出轴20径向设置也可以设置耳板沿轴向设置。更好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的上、下护管31、32相对端沿电机输出轴20的径向向内延伸设置环形台部34、35,其中一个环形台部34、35内边缘沿另一环形台部34、35内边沿向电机输出轴20轴向延伸凸缘36使两两护管31、32构成承插配合;所述的电机输出轴 20的轴身上套设挡环21,挡环21自轴身延伸到环形台部34、35内边缘附近。这样的承插配合和螺纹连接部结构紧凑,减小了护管整体的尺寸和体积。挡环21可以在液下泵工作时阻隔液体沿电机输出轴20轴向的流动,避免激起水花溅到电机2上,增加电机的密封难度。对于泵体1的改进是所述的泵体1外壳包括沿电机输出轴20轴向顺序设置的上、下外壳11、12,其中上外壳11与下护管32整体铸造成型。也就是本技术的泵体1 的上外壳11与下护管32实际上是同一个部件,这样加工简单,同时省去了一道连接和密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外壳11靠近电机输出轴20的位置向电机2方向延伸形成安装管33,所述的弹性套70卡装在该安装管33内。也可以看做是下护管32的下端面中间向上延伸构成安装管33,弹性套70过盈插接在安装管33内,并且本技术的安装管33上端的管口边缘向内卷曲构成限位,这样弹性套70在安装管33内轴向、径向位置都能可靠固定。弹性套70的优选方案是结合图2、3、4所示,所述的弹性套70内壁设置至少一条螺旋状凹槽71和均勻布置的多个沿套长方向布置的直形凹槽72,凹槽71、72由弹性套70 一个端面延伸到弹性套70另一端面且凹槽71、72之间相连通。这样当有磨削进入弹性套 70与电机输出轴20之间时,在轴壁和弹性套70内壁之间的压力作用下磨削必然进入凹槽 71、72内,并且在电机输出轴20转动的带动下沿螺旋状延伸的凹槽71移动到泵体1内腔, 随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振耐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和电机( ,电机输出轴00)的前端构成泵体⑴的转轴,电机⑵外壳和泵体⑴外壳之间通过护管⑶固定连接,泵体外壳与电机输出轴00)前端的轴身之间设置弹性套(70)构成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振耐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管(3)为框架结构; 护管(3)由上、下护管(31、32)固接构成,上、下护管(31、32)沿电机输出轴Q0)顺序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振耐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1)外壳包括沿电机输出轴00)轴向顺序设置的上、下外壳(11、12),其中上外壳(11)与下护管(32)整体铸造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振耐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外壳(11)靠近电机输出轴00)的位置向电机(2)方向延伸形成安装管(33),所述的弹性套(70)卡装在该安装管(3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振耐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套(70)内壁设置至少一条螺旋状凹槽(71)和均勻布置的多个沿套长方向布置的直形凹槽(72),凹槽(71、 72)由弹性套(70) —个端面延伸到弹性套(70)另一端面且凹槽(71、7幻之间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振耐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套(70)对应位置的电机输出轴00)的轴身上套设刚性耐磨轴套(80),弹性套(70)与耐磨轴套(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亮卢吉磊陈俊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星格水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