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岳专利>正文

灭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797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2:41
一种灭火器,它包括瓶身(2)、把手(1)、阀体(3)、吸管(8)、钢瓶(9),所述阀体(3)内设有阀杆(4)和内腔放置有复位弹簧(10)的弹簧座(11),所述弹簧座(11)的侧壁上设有一端与弹簧座(11)内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阀体(3)外侧壁且与瓶身(2)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12),所述钢瓶(9)瓶底在下瓶口朝上放置于吸管(8)内,所述阀杆(4)的下端设有用于刺穿钢瓶(9)封口的刺针(13),所述弹簧座(11)置于钢瓶(9)瓶颈上,所述刺针(13)套设在复位弹簧(10)内。该灭火器可提高灭火剂利用率,提高灭火效率,且制造工艺简单,零部件少,生产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防设备,具体讲是一种灭火器。技术背景灭火器中灭火剂的喷出量是灭火剂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图1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灭火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该灭火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封装二氧化碳气体的钢瓶1'倒置于灭火器瓶身2'内,这样用于刺穿钢瓶Γ封口的刺针3'和用于安装刺针3'的弹簧座4'则需位于钢瓶1'封口的下方,在使用时,当刺针3'刺穿钢瓶1'封口后,钢瓶1'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便会迅速从弹簧座4'的气孔5'外泄至灭火器瓶身2' 内并吹混灭火器瓶身2'内的灭火剂,此时灭火器瓶身2'内迅速增压并驱动灭火剂从用于安装弹簧座4'的安装管6'的底部向上往阀体7'的喷嘴7.1'方向喷出,但在灭火器瓶身2'内迅速增压的同时,灭火器瓶身2'内的压力很有可能大于钢瓶Γ的压力,加上弹簧座4'的气孔5'位于钢瓶1'封口的下方且离安装管6'的底部较近,这样灭火剂则有可能从弹簧座4'的气孔5'进入,从而影响钢瓶1'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气孔5'泄出, 故在该类型的灭火器在进行灭火后,灭火器瓶身2'内则依然残留有30%左右的灭火剂, 灭火剂没有充分利用,影响灭火效果。另外该类型的灭火器内部结构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且零部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灭火剂利用率,提高灭火效率, 且制造工艺简单,零部件少,生产成本较低的灭火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灭火器,它包括装有灭火剂的瓶身、把手、安装在瓶身瓶口的阀体、安装在阀体下端的吸管、用于封装二氧化碳气体且位于吸管内的钢瓶,所述阀体内设有阀杆和内腔放置有复位弹簧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侧壁上设有一端与弹簧座内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阀体外侧壁且与瓶身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钢瓶瓶底在下瓶口朝上放置于吸管内,所述阀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刺穿钢瓶封口的刺针,所述弹簧座置于钢瓶瓶颈上,所述刺针套设在复位弹簧内。所述把手的下端经销轴转动安装在阀体的上端,所述阀体的上端还设有用于阻止把手绕销轴转动的保险销,所述阀杆的顶端在自然状态下伸出阀体之外且位于把手的下方。所述把手的底部从左向右向上倾斜,所述把手的顶部从左向右向下倾斜,所述阀体的右下端设有便于手握持的弧形凹槽。所述把手的中间设有空腔。所述吸管设有用于放置钢瓶的内支撑杆。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弹簧座的侧壁上设有一端与弹簧座内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阀体外侧壁且与瓶身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且所述钢瓶瓶底在下瓶口朝上位于吸管内,所述阀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刺穿钢瓶封口的刺针,所述弹簧座置于钢瓶瓶颈上,所述刺针套设在复位弹簧内,这样气流通道则位于瓶身的上部且离吸管的底部较远,而当刺针刺穿钢瓶封口后,从钢瓶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先进入到弹簧座的内腔,随后流入到气流通道内,并泄入到瓶身内并快速吹混瓶身内的灭火齐U,而加上气流通道位于瓶身的上部且离吸管的底部较远,这样吹混的灭火剂则直接向下进入到吸管的底部并沿吸管向上快速喷出,从而不会影响到二氧化碳气体泄入到瓶身内, 故二氧化碳气体的充分泄出使瓶身内灭火剂得到充分利用,有效保障了灭火效果。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灭火器内部结构的制造工艺比较简单,且零部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改进,所述把手的下端经销轴转动安装在阀体的上端,所述阀体的上端还设有用于阻止把手绕销轴转动的保险销,所述阀杆的顶端在自然状态下伸出阀体之外且位于把手的下方,这样在使用灭火器时,在抽出保险销后,提灭火器的手便可向下直接按压把手,整个按压过程耗时非常短,且非常便捷。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的底部从左向右向上倾斜,所述把手的顶部从左向右向下倾斜,所述阀体的右下端设有便于手握持的弧形凹槽,进一步便于把手的按压。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的中间设有空腔,一方面可有效减重,另一方面有效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管设有用于放置钢瓶的内支撑杆,方便了钢瓶的放置。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灭火器的正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灭火器的正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灭火器的局部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灭火器的弹簧座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图中所示Γ、钢瓶,2'、瓶身,3'、刺针,4'、弹簧座,5'、气孔,6'、 安装管,7'、阀体,7.1'、喷嘴。本技术图中所示1、把手,1. 1、空腔,1.2、底部,1.3、顶部,2、瓶身,3、阀体, 4、阀杆,4. 1、环形径向凹槽,5、销轴,6、保险销,7、弧形凹槽,8、吸管,9、钢瓶,10、复位弹簧, 11、弹簧座,11. 1、侧柱,12、气流通道,13、刺针,14、内支撑杆,15、喷气通道,16、密封圈,17、侧气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灭火器,它包括内部装有灭火剂的瓶身2、把手 1、阀体3、吸管8、用于封装二氧化碳气体且位于吸管8内的钢瓶9,所述钢瓶9的外壁与瓶身2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吸管8的上端经螺接的方式安装在阀体3的下端,所述吸管8的底部与瓶身 2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也就是说所述吸管8悬空位于瓶身2内。所述阀体3通过螺接(即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瓶身2的瓶口处,且阀体3的上部分位于瓶身2之外,下部分位于瓶身2之内。位于瓶身2之外的阀体3的上部分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大气连通的喷气通道15。所述阀体3中上端内通过密封圈16密封配合有阀杆4,所述阀杆4在自然状态下伸出阀体2之外且位于把手11的下方。所述阀杆4的侧壁上设有与喷气通道15连通的环形径向凹槽4. 1。所述阀体3下端内设有弹簧座11,所述弹簧座11设有沿轴向贯穿弹簧座11的内腔,该内腔的下端设有台阶,该台阶上放置有复位弹簧10。所述弹簧座11的侧壁上设有一端与弹簧座11内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阀体3外侧壁且与瓶身2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12。所述弹簧座11的侧壁还设有将弹簧座11与阀体 3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不同侧气室17的侧柱11. 1,所述侧柱11. 1与弹簧座11 一体成型。所述侧气室17的上端用于与阀杆4的环形径向凹槽4. 1连通,所述侧气室17的下端用于与吸管内腔连通。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位于吸管8内的钢瓶9采用瓶底在下瓶口朝上的方式放置在吸管8内。所述阀杆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用于刺穿钢瓶9封口的刺针13。所述弹簧座 11通过其内腔的台阶搭置于钢瓶9的瓶颈上,且为防止搭置处有漏气现象,台阶和钢瓶9瓶颈之间设有密封垫。另外所述刺针13套设在复位弹簧10内,也就是说所述刺针13向下伸入复位弹簧10内并位于钢瓶9封口的正上方。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所述把手1的下端经销轴5转动安装在阀体3的上端, 所述阀体3的上端还设有用于阻止把手1绕销轴5转动的保险销6。所述把手1的底部1. 2 从左向右向上倾斜,所述把手1的顶部1. 3从左向右向下倾斜,所述阀体3的右下端设有便于手握持的弧形凹槽7。为便于防止钢瓶9,所述吸管8内设有用于放置钢瓶9的内支撑杆14。本技术灭火器的灭火过程为按压把手1,使阀杆4向下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 10,在阀杆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环形径向凹槽4. 1与气室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器,它包括装有灭火剂的瓶身O)、把手(1)、安装在瓶身( 瓶口的阀体(3)、安装在阀体(3)下端的吸管(8)、用于封装二氧化碳气体且位于吸管(8)内的钢瓶 (9),所述阀体(3)内设有阀杆⑷和内腔放置有复位弹簧(10)的弹簧座(11),所述弹簧座(11)的侧壁上设有一端与弹簧座(11)内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阀体C3)外侧壁且与瓶身O)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瓶(9)瓶底在下瓶口朝上放置于吸管⑶内,所述阀杆⑷的下端设有用于刺穿钢瓶(9)封口的刺针(13),所述弹簧座(11) 置于钢瓶(9)瓶颈上,所述刺针(13)套设在复位弹簧(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岳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