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该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包括与电极联动且并行设置的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通过液压油管与同步分流马达(7)连接,同步分流马达(7)对进出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的压力油进行同步分流;同步分流马达(7)通过输油管(14)连接到逻辑控制阀组(13),逻辑控制阀组(13)控制系统内压力油向同步分流马达(7)的供应与回流;逻辑控制阀组(13)上还连接有输入油管(10)和回流油管(11)。(*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铁合金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中的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大型铁合金矿热炉已逐渐成为生产铁合金的主要设备,目前铁合金产量中约72%是采用此种方法生产的。在冶炼过程中,矿热炉的热量主要来源为电能,采用的还原剂为碳。其中,电极升降系统是用来控制矿热炉负荷的,因为冶炼过程中需要保持恒功率,故当变压器低电侧电压确定以后,为了保持恒功率,就需要维持恒电流,如此就要控制电极端部与料面的距离。冶炼过程中随着料面的波动,电极必须随之升降。这就是电极升降装置的主要作用。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液压部分,其中机械部分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电极把持装置1和连接横梁2,连接横梁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其中,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上各自连接有液压油管,压力油从液压油管进入、流出两侧的电极升降柱塞油缸,以实现柱塞缸筒的上下移动。两侧的柱塞油缸通过连接横梁2带动电极把持装置1,使其伴随柱塞缸筒一起上升、下降,从而实现电极的升降操作。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的液压部分则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液压部分主要包括顺次连接的电磁换向阀9、单向节流阀8和同步分流马达7,同步分流马达7上连接有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相连。另外,电磁换向阀9的进油口 P上连接有输入油管10,出油口 T上连接有回流油管11,而渗漏油管12则与系统中的各器件分别相连。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电极上升时,电磁换向阀(Y型)9上的第一电磁铁DTa得电。此时电磁阀的进油口 P与第二出油口 B接通,压力油从液压油泵(图中未示)通过输入油管10流进电磁换向阀9,然后经单向节流阀8、同步分流马达7分流至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进而通过液压油管进入第一电极升降柱塞油缸3和第二电极升降柱塞油缸4,以便托起柱塞缸体,带动电极把持装置1上升。电极上升到预定位置后,电磁换向阀9的第一电磁铁DTa断电,在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的作用下,柱塞缸处于锁紧保压状态。电极下降时,电磁换向阀9的第二电磁铁DTb得电,压力油通向第一液控单向阀5 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使其解除锁紧,两侧电极升降柱塞油缸的缸体在电极把持装置1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油液则经过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同步分流马达7、 单向节流阀8、电磁换向阀9从回流油管11流回油箱(图中未示)。电极下降到预定位置后,电磁换向阀9的第二电磁铁DTb断电,柱塞油缸处于锁紧保压状态。为使电极把持装置1平稳地下降,不受液控单向阀的影响,电磁换向阀9的一路压力油必须作为控制油路使3用。现有的大型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其结构比较复杂,元件配置较零散,锁紧、 调速、换向均需专用元件完成,且油路节点较多,存在很大的渗漏隐患。随着矿热炉的大型化,这种配置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大通径的换向、调速、锁紧元件产生的冲击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用量少,调速、锁紧简捷可靠,且可以有效减小电极下降过程中的机械冲击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本技术的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包括与电极联动且并行设置的第一柱塞油缸和第二柱塞油缸,第一柱塞油缸和第二柱塞油缸通过液压油管与同步分流马达连接,同步分流马达对进出第一柱塞油缸和第二柱塞油缸的压力油进行同步分流;同步分流马达通过输油管连接到逻辑控制阀组,逻辑控制阀组控制系统内压力油向同步分流马达的供应与回流;逻辑控制阀组上还连接有输入油管和回流油管。另外,逻辑控制阀组包括梭阀,梭阀的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一控制油路与输入油管相连,第二进油口通过第二控制油路与输油管相连,出油口与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接;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梭阀的出油口相接,第一出油口与第一插装阀的控制口相接,第二出油口与第二插装阀的控制口相接,回油口通过回流油支管与回流油管相连;第一插装阀,第一插装阀的控制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相接,进油口与输入油管相接,出油口与输油管相接;第二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的控制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出油口相接,进油口与输油管相接,出油口与回流油管相接。而且,第一插装阀上设置有行程调节器,第二插装阀上也设置有行程调节器。同步分流马达上连接有渗漏油管,逻辑控制阀组上也连接有渗漏油管。本技术的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充分利用了液压元件的集成技术,整合出一种逻辑控制阀组,使其兼具换向、调速、锁紧等功能,且由于液压逻辑阀具有流阻小、 响应快、工作可靠、密封性好等特点,使得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调速简捷、锁紧可靠、换向迅速而平稳。另外,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还可以有效减小电极下降过程中的机械冲击,而且,系统所需元件用量也可以相应的减少,使得本技术的液压系统元件配置简单、明晰、造假低廉,在同等级元件配置中可节省费用20%左右。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特别适用于大型的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 矿热炉容量越大,功能发挥就越充分,经济效益越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系统中机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系统中液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中的逻辑控制阀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也包括有与电极联动且彼此并行设置的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亦是通过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带动电极把持装置1上升和下降,以便实现对电极升降的控制。另外,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液压油泵(图中未示)相连的输入油管10和与油箱(图中未示)相连的回流油管11,其中,输入油管10主要用于向本技术的电极升降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以便各元件可以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实现电极升降功能,回流油管11则主要用于将系统内的压力油回收,并输送回油箱,实现压力油的循环使用。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中的第一柱塞油缸3、第二柱塞油缸4和输入油管10、回流油管1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形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松的从现有技术中获得并理解其具体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电极升降液压系统的逻辑控制部分。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中的输入油管10和回流油管 11是与逻辑控制阀组13相接,逻辑控制阀组13主要用于控制本技术的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内系统内压力油向同步分流马达7的供应与回流,具有换向、调速和锁紧等功能,并可以通过联合同步分流马达7、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实现矿热炉电极的升降。另外,本技术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中的逻辑控制阀组13通过输油管 14连接同步分流马达7,且与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不同的是,本技术中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包括与电极联动且并行设置的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G),其特征在于,第一柱塞油缸C3)和第二柱塞油缸(4)通过液压油管与同步分流马达(7)连接,同步分流马达(7)对进出第一柱塞油缸C3)和第二柱塞油缸的压力油进行同步分流;同步分流马达(7)通过输油管(14)连接到逻辑控制阀组(13),逻辑控制阀组(13)控制系统内压力油向同步分流马达(7)的供应与回流;逻辑控制阀组(1 上还连接有输入油管(10)和回流油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逻辑控制阀组(13) 包括梭阀(15),梭阀(15)的第一进油口(C)通过第一控制油路(18)与输入油管(10)相连,第二进油口⑶通过第二控制油路(19)与输油管(14)相连,出油口(E)与电磁换向阀 (9)的进油口⑵相接;电磁换向阀(9),电磁换向阀(9)的进油口⑵与梭阀(15)的出油口(E)相接,第一出油口㈧与第一插装阀(16)的控制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新民,郭飞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