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311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1-06-01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包括一连接管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弹簧及端盖,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沿轴向设置的圆柱头及第一连接部,所述圆柱头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内,第一连接部由所述连接管体端面的中心孔穿出;且所述圆柱头的端面成型有第一凹凸面,其中心沿轴向开设转轴插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内,其一端面成型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凹凸面对应的第二凹凸面,且沿该端面中心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轴插孔对应的旋转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轴机构作为盒子的转轴,使人感觉开合动作力感十足,而且可进一步改善盒子的外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特指一种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技术背景人们日常生活用经常用到化妆盒、针线盒等之类的开合盒类产品,现有的开合盒类产品中,其盒盖与盒子本体之间的转轴主要以直线型塑胶轴或者销钉之类的结构,这类结构虽然简单易行,但仅有连接、旋转之用,人们在开合盒子的过程中,无明显的张开与闭合之力感;而且,这类盒子的盒盖与盒子本体前方必须有卡扣机构或者磁铁以使二者卡接或相吸闭合,否则盒子无法闭合,这种方式使盒子整体外观受影响且成本较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另外,目前也有在盒子中设置扭簧的方式来使盒盖自动打开和增加关闭盒子的力感,但由于扭簧两端部须分别作用在盒盖和盒子本体上,其结构更为复杂而且更影响盒子的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其不但可以增加盒子开合之力感,而且盒子前方无需设计卡扣结构或者磁铁机构,大大改善盒子外观。本技术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包括一连接管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弹簧及端盖,其中所述连接管体的一端为开设有中心孔的端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端盖;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沿轴向设置的圆柱头及第一连接部,所述圆柱头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内,第一连接部由所述连接管体端面的中心孔穿出;且所述圆柱头的端面成型有第一凹凸面,其中心沿轴向开设转轴插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内,其一端面成型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凹凸面对应的第二凹凸面,且沿该端面中心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轴插孔对应的旋转轴;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面与端盖之间。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一凹凸面、第二凹凸面分别具有呈交错对称分布的两个凹面和两个凸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背面还成型有弹簧定位柱。所述端盖具有插设在所述连接管体内的空心延伸段,且该空心延伸段的外侧设有卡扣,对应地,所述连接管体侧壁上设有卡口。采用本技术转轴机构作为盒子的转轴,通过第一连接件上第一凹凸面与第二连接件上第二凹凸面以及弹簧的相互作用,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要使盒盖与盒子本体发生相对旋转,必须克服弹簧所产生的反弹力,无论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均给人们一定的力感,使人感觉开合动作力感十足;而且本技术转轴机构组装简单方便、外观整洁,使用后无需在盒子上设置卡扣或者磁铁机构,可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改善盒子的外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转轴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轴机构的整体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主要用于如化妆盒、针线盒等盒类产品的盒盖与盒子本体的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该转轴机构包括一连接管体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弹簧4及端盖5,其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连接管体1整体呈方管状,其内部呈方形空心状,一端开口,另一端成型端面11,该端面11中心开设圆形中心孔10,开口端用来连接端盖5 ;再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2具有沿轴向设置的圆柱头21及第一连接部 22,所述圆柱头21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1内,第一连接部22由所述连接管体1端面11的中心孔10穿出;且所述圆柱头21的端面成型有第一凹凸面211,其中心沿轴向开设转轴插孔 212 ;结合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3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1内,其径向轮廓与连接管体1的内部形状吻合,呈方形;其一端面成型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第一凹凸面211对应的第二凹凸面31,且沿该端面中心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转轴插孔212对应的旋转轴 3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凹凸面211、第二凹凸面31分别具有呈交错对称分布的两个凹面和两个凸面,凹面、凸面均呈扇形,且其凹面、凸面之间的凹凸转角处均呈圆滑的弧面形,因此当受到一定扭力时二者可发生相对旋转并可沿轴向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弹簧4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另一端面与端盖5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背面还成型有弹簧定位柱33。再结合图6所示,所述端盖 5具有插设在所述连接管体1内的空心延伸段51,且该空心延伸段51的外侧设有卡扣511, 对应地,所述连接管体1侧壁上设有卡口 111,其作用是便于端盖5与连接管体1固定连接, 而且空心延伸段51也有利于弹簧4定位。本技术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一连接件2从连接管体1的开口端插入,使其圆柱头21位于连接管体 1内部,而其第一连接部22由该圆形中心孔10穿出连接管体1外部;由于第一连接件1的4圆柱头21呈圆柱形、中心孔10亦呈圆形,因此连接管体1与第一连接件2可相对旋转;第二连接件3的外围形状与连接管体1的内部空心形状相吻合,即第二连接件3 与连接管体1为径向限位配合,二者无法相对旋转;然后再从连接管体1的开口端将第二连接件3插入,使第二连接件3的旋转轴32 插入第一连接件2的转轴插孔212中、其第二凹凸面31与第一连接件2的第一凹凸面211 凹凸对应吻合;然后装入弹簧4,并用端盖5将弹簧4压缩在其与第二连接件3之间即可。结合图7所示,在本应用实施例中,转轴机构所在的开合盒体包括盒盖A、中盒B和底盒C,其中盒盖A下表面边缘的枢接部两端(或至少一端)开设与转轴机构的第一连接部 22对应的方孔Al,用来连接第一连接部22 ;中盒B则具有两个(或者至少一个)容纳安装转轴机构连接管体1的方形通孔Bi,即安装时,将组装好的转轴机构整体从中盒B的方形通孔Bl由外向内穿入,并使第一连接部22插入盒盖A的方孔Al中,使盒盖A与中盒B连接成可开合的整体;然后将盒盖A与中盒B整体嵌入底盒C中,即中盒B与底盒C相对固定,底盒C中具有至少一阻挡面Cl,即可以防止转轴机构从中盒B中掉出,同时由将转轴机构隐藏起来,使盒体外观更为整洁。本实施例中两侧的转轴一个采用本技术所述的转轴机构, 另一个则采用普通转轴,即可达到使用效果,当然,也可以两侧均使用本技术所述的转轴机构。当盒盖A与中盒B发生相对旋转即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发生相对旋转时, 由于第一凹凸面211、第二凹凸面31的凹凸转角处之间的相互抵触,从而使第二凹凸面31 即第二连接件3向弹簧4 一侧发生轴向移动,使弹簧4进一步呈压缩状态,因此要使二者发生相对旋转,必须克服弹簧4所产生的反弹力方可,这就使得人们在开、合盒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量的力度才能进行操作,使人感觉开合动作力感十足;而且只要安装角度合适,采用本技术转轴机构的盒类无需在前方使用卡扣机构即可盖紧。当然,附图所示只是本技术的简单实施例。本技术中,第一凹凸面和第二凹凸面可以设置更多的凹面和凸面,这样可以实现打开角度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盒类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机构包括一连接管体(1)、第一连接件O)、第二连接件(3)、弹簧(4)及端盖(5),其中所述连接管体(1)的一端为开设有中心孔(10)的端面(11),另一端连接所述端盖(5);所述第一连接件( 具有沿轴向设置的圆柱头及第一连接部(22),所述圆柱头 (21)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1)内,第一连接部0 由所述连接管体(1)端面(11)的中心孔(10)穿出;且所述圆柱头的端面成型有第一凹凸面011),其中心沿轴向开设转轴插孔012);所述第二连接件C3)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体(1)内,其一端面成型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2)的第一凹凸面(211)对应的第二凹凸面(31),且沿该端面中心设有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凯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