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德明专利>正文

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990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30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属于烟囱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烟囱设置的内膛螺旋线贴壁扰流效果不佳,且安装困难、烟囱的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所述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包括下部设有进烟口的烟囱筒体,设置在烟囱筒体内壁上的多根扰流筋,所述相邻两根扰流筋的同向布置,且相邻两条两根扰流筋之间的间距为0.3m~6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减弱收尘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扰流筋结构,保证湿烟气以及含酸杂质完全不贴壁,且结构稳定度高,环保效果好,与同高度、同排放量常规烟囱相比,使用寿命长,环保效果好,自身阻力低,可降低引风机动力消耗8.5%左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
本技术涉及烟囱,进一步是指具有无腐、收尘、节能功能的烟囱。技术背景近年来,为保护环境,将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含有害物二氧化硫的烟气在其进入烟 前即进行湿法脱硫,从而使烟温下降至露点以下;但由此产生湿烟气在烟囱内形成含酸液的冷凝水贴壁沿烟 内壁下流,极易使内衬腐烂导致筒体开裂。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的方法是在烟囱筒体内壁设置内膛螺旋线,一般设置1 60根用于扰流的内膛螺旋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扰流作用,但由于内膛螺旋线根数少,长度长,在设计时很难达到最佳扰流效果的设计参数,而且因为烟 内径和坡比的问题,不能保证湿烟气完全不贴壁上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湿烟气仍然会腐蚀内衬。另外内膛螺旋线长度长,一般从烟 底部内壁螺旋延伸至烟 顶部,制造难度大,安装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烟囱设置的内膛螺旋线贴壁扰流效果不佳,且安装困难的缺陷,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该烟囱采用扰流筋结构,其对湿烟气贴壁流动时予以扰动,保证湿烟气完全不贴壁,免其湿烟气以及含酸杂质对烟 内壁的腐蚀,延长烟囱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包括下部设有进烟口的烟 筒体,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设置在烟 筒体内壁上的多根扰流筋,所述相邻两根扰流筋的同向布置,且相邻两条两根扰流筋之间的间距为0. 3m 6m。所述扰流筋,是指设置在烟@筒体内壁上,对贴壁湿烟气进行扰流,达到湿烟气紊流效果的凸肋。为了保证扰流效果,所述每根扰流筋相对于水平面的升角β优选为 5°彡β彡90°,更优选为80° < β彡90°。所述每根扰流筋优选由不相连的多段且同向布置的凸肋组成,即单根扰流筋在烟囱筒体内壁从上至下由不相连的多段凸肋组成,且这些凸肋同向布置,这相对于传统的几根或几十根内膛螺旋线而言,扰流筋可以达到数百根,甚至更多,因此扰流效果更好。从整体上看,所述每根扰流筋的形状为直线、曲线或折线。进一步地,根据实际需要,所述扰流筋的过烟囱筒体轴心线的截面形状可选自直线、斜线、曲线和折线段中的至少一种,且扰流筋靠近烟囱筒体轴心的一端可以高于其另一端,也可以不低于其另一端。更进一步地,所述任意相邻两条扰流筋中,上部的一条扰流筋相对于下部的一条扰流筋在过烟 筒体轴心线的截面形状上,上部扰流筋靠近轴心的一端与烟 筒体壁面的垂直距离)(a不大于下部扰流筋靠近轴心的一端与烟囱筒体壁面的垂直距离胁。所述扰流筋优选由砖块砌成,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能满足扰流筋性能要求的材料制作,即耐腐蚀、不易老化、不易分解的材料;如混凝土块、金属块、玻璃钢块、塑料块、新材料块等各种实心或空心块、板。上述扰流筋的上侧面可以抹有砂浆。所述扰流筋可以通过卡接,部分材料可以采用焊接或粘接方式与烟 筒体相连。藉由上述结构,烟气通过扰流筋上,贴着烟@筒体壁面螺旋上升,由于扰流筋可以分为多段,甚至达到数百段,其对湿烟气的扰动效果更好,可以保证湿烟气完全不贴壁,上述进烟口优选为一个或两个,其径向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圆形。当一个烟 设置两个进烟口时,最好将该两个进烟口相互平行布置,以使进入的烟尘可以以相同的旋向在烟囱筒体中进行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也可由一个进烟口单向进入的烟尘形成旋流,同样达到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所述进烟口外连接有烟囱烟道,该烟囱烟道的进烟方向与邻接的烟囱筒体内壁扰流筋的布置方向为同向;所述烟囱烟道为位于烟囱筒体下端外侧的曲线烟道、位于烟囱筒体下端外侧且与该烟囱筒体切线连接的切线烟道或位于烟囱筒体下端外侧且与该烟囱筒体非切线连接的斜线烟道。所述进烟口设有与进烟口平滑对接的烟@烟道,该烟@烟道可以是曲线烟道、斜线烟道或切线烟道方式与烟囱进烟口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烟气流的流通效果,所述进烟口的一侧设有置于烟囱筒体内的导流板,该导流板与烟囱筒体相连接的一端与该导流板另一端所构成的平面b相对于进烟口导流板处烟囱筒体切线的夹角α为20° 9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为直板、折线板或曲线板。更优选为弧形板,当导流板为弧形板时,该弧形导流板的为弧背(凸面)朝向烟囱轴心方向,便于对烟尘进行贴壁导流。为了使得烟气流的流通效果更好,所述进烟口的另一侧开有一个缺口。对于有两个进烟口的现有烟囱,还需要保证两进烟口的导流板相互平行布置,便于烟气在烟囱筒体内产生同旋向的旋流。进一步地,上述烟囱筒体由下至上有不同的坡比。藉由上述结构,上述结构的烟囱,突破传统的内膛螺旋线设计,将内膛螺旋线改进呈扰流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贴壁流动湿烟气扰动效果更好,烟气可以从曲线烟道、切线烟道或斜线烟道通过进烟口进入烟囱筒体,能在进入烟囱筒体前,于曲线烟道、切线烟道或斜线烟道中预先产生良好的旋转,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使总压损失小、烟气含尘量大为降低,而且烟羽刚度大;烟气进入烟 后,在扰流筋的作用下,烟气继续维持上升。由于烟气流上升离心作用,烟气流内尚存的少量尘埃颗粒主要分布在烟道中心。烟气发生冷凝与所含尘粒有关,首先是依赖与尘粒形成冷凝核,然后逐渐扩大形成全局冷凝。由于尘粒多集中在烟道中心,故冷凝多发生在烟道中轴一带,而近壁烟流仍能维持未饱和状态,壁面干燥,不受冷凝液体腐蚀。与现有烟囱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不减弱收尘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扰流筋结构,烟气流通顺畅,保证湿烟气以及含酸杂质完全不贴壁,大大降低了湿烟气以及含酸杂质对烟 内壁的腐蚀,且结构稳定度高,环保效果好,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且造价相对低廉本技术烟囱与同高度、同排放量常规烟囱相比,使用寿命长,环保效果提高25-45%,自身阻力低20%,因而可降低引风机动力消耗8. 5%左右;烟气在筒内经扰流筋的扰动下,相当于旋风除尘器,可收尘30% -80%。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图2是图1中扰流筋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扰流筋为斜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扰流筋截面形状为折线);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扰流筋截面形状为斜线);图7是图4的B-B剖视图(扰流筋截面形状为曲线);图8是图1的外形图。在图中1-烟囱筒体,2-进烟口, 3,3a,北-扰流筋,4-导流板, 5-内漩流, 6-外旋流,7-烟道;b-导流板4和烟囱筒体1的连接处与导流板4另一端所构成平面;d-垂直于导流板4处烟囱筒体1切线的直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如图1所示,包括下部设有进烟口 2的烟囱筒体1,设置在烟囱筒体1内壁上的多根扰流筋3,该扰流筋3位于设在进烟口 2的上部,所述相邻两根扰流筋3的同向布置,且相邻两条两根扰流筋3之间的间距为0. 3m 6m,优选为0. 5m 5m。 所述进烟口 2径向截面形状可为如图2所示的矩形,也可以为如图1和3所示的圆形,还可以为椭圆形或其它多边形。所述进烟口 2外连接有烟囱烟道7,该烟囱烟道7的进烟方向与邻接的烟囱筒体1内壁扰流筋3的布置方向为同向,且烟囱烟道7的出口与所述烟囱筒体 1内壁平滑连接;所述烟囱烟道7为如图8所示的位于烟囱筒体3下端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明常熹钰
申请(专利权)人:郑德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