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318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6: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它包括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4、对重体5,对重轮2的个数为4个,其中的3个并排设置于对重体5的上方,其中的1个单独设置在3个并排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侧导轮1的个数为2个,并排设置于单独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曳引绳4的缠绕顺序为: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并由最后一个对重轮2出并连至固定绳头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载货量更大、安装更方便、运行更平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6:1曳引电梯中,尤其是大载重量的6:1曳引轿厢贯通门载货电梯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的对重系统,具体地说,涉及6: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对重也称重量平衡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由于其重要性,对重的设计布置也成为电梯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市面上的小机房载货电梯,均为4:1曳引设置,即曳引绳的速度与轿厢运行的速度之比为4:1,即曳引绳走4米,轿厢运行1米,同时,曳引绳所受张力基本为对重体的四分之一。如图1所示,4 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设计,它包括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 3、曳引绳4、对重体5,其侧导轮1的个数只有1个,其对重轮2的个数为2个,2个对重轮呈垂直设置;曳引轮3通过曳引绳4自下面的对重轮2入,经由侧导轮1,至上面的对重轮2 出并连至固定绳头。本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不适合更大载重量的货梯。原因在于4:1布置的电梯,其曳引绳所受张力基本为载货重量的四分之一,当货物过重时,如5吨以上的载货量时,对曳引绳及曳引轮的基本参数都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特提出一种新的对重设计方案,它不仅能解决现有技术中载货量不够大的问题,还具有其它有益效果。6 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它包括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4、对重体5,所述的侧导轮1、对重轮2和对重体5组成电梯对重系统,所述的曳引轮3通过所述的曳引绳4和所述的电梯对重系统连接,所述的对重轮2的个数为4个,其中的3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的对重体5的上方,其中的1个单独设置在所述的3个并排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所述的侧导轮1的个数为2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的单独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所述的曳引绳4的缠绕顺序为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对重轮2—— 侧导轮1——对重轮2,并由最后一个对重轮2出并连至固定绳头M。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达成小机房电梯,本技术的曳引轮3由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该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通常应用在载人电梯中,在货梯中,尤其是大吨位载货电梯中没有应用,因其属于电梯尤其是载人电梯中的通用组件,故不再赘述,在本说明书附图中也没有示出。相比于4:1对重布置的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曳引绳所受张力基本为载货重量的六分之一,对于同样技术参数的曳引绳和曳引轮,其载货量能提高约 50%,故能适合载货重量更大的载货电梯,尤其是5吨以上载重量时。2、由于设置了 4个对重轮,可使对重中心尽量接近轿厢导轨中线,从而更适合于轿厢贯通门的布置。由于上述有益效果,本技术广泛应用于6:1曳引电梯中,尤其是大载重量的 6:1曳引轿厢贯通门载货电梯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4:1对重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识说明1一侧导轮;2—对重轮;3—曳引轮;4一曳引绳;5—对重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6: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它包括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 3、曳引绳4、对重体5,所述的侧导轮1、对重轮2和对重体5组成电梯对重系统,所述的曳引轮3通过所述的曳引绳4和所述的电梯对重系统连接,所述的对重轮2的个数为4个,其中的3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的对重体5的上方,其中的1个单独设置在所述的3个并排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所述的侧导轮1的个数为2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的单独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所述的曳引绳4的缠绕顺序为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 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并由最后一个对重轮2出并连至固定绳头M。适当调整上述各轮子的位置,可以使对重受力平衡,并使对重中心尽量接近轿厢导轨中线,从而更适合于轿厢贯通门布置。曳引绳4在对重轮及侧导轮上的缠绕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安装、 维修时绕绳操作比较直观容易。图2中类似于“接地”标志的是为固定绳头M,是所有电梯的通用设置,不再详细说明。曳引系统的动力装置是为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非本技术专利技术要点, 图2中没有示出,也不再详细说明。关于本实施例的设计优点及使用场合,基本同前述说明,故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6: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包含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 (4)、对重体(5),所述的侧导轮(1)、对重轮(2)和对重体(5)组成电梯对重系统,所述的曳引轮(3)通过所述的曳引绳(4)和所述的电梯对重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轮 (2)的个数为4个,其中的3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的对重体(5)的上方,其中的1个单独设置在所述的3个并排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所述的侧导轮(1)的个数为2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的单独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所述的曳引绳(4)的缠绕顺序为曳引轮(3)—— 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 (2 ),并由最后一个对重轮(2 )出并连至固定绳头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轮(3)由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6: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结构,它包括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4、对重体5,对重轮2的个数为4个,其中的3个并排设置于对重体5的上方,其中的1个单独设置在3个并排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侧导轮1的个数为2个,并排设置于单独设置的对重轮2的上方;曳引绳4的缠绕顺序为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并由最后一个对重轮2出并连至固定绳头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载货量更大、安装更方便、运行更平稳。本技术广泛应用于6:1曳引电梯中,尤其是大载重量的6:1曳引轿厢贯通门载货电梯中。文档编号B66B7/06GK202226513SQ20112016926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谭平西 申请人:广东菱王电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平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