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浮式风扇装置,包括一固定壳体与一设有叶轮的磁浮壳体,固定壳体与磁浮壳体均分别设有一磁铁单元。当这些磁铁单元之间具有相斥的磁力时,磁浮壳体磁浮于固定壳体,以防止磁浮壳体的震动传递至固定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浮式风扇装置
本专利技术主要关于一种磁浮式避震风扇,特别指利用磁浮原理将具有叶轮的磁浮壳体磁浮于固定壳体。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今电脑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电脑产生大量的废热,为了能使废热快速的排出电脑的机壳之外,多半是将机壳上装设更多的风扇来帮助散热。但是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震动会使得机壳产生共振,使得装设于机壳上的其他电子装置一并受到震动的影响。尤其是如硬碟这样的储存装置,极容易在运作时受到前述震动的影响,导致读取头刮伤硬碟磁盘导致坏轨产生与资料的损毁,严重者更可能导致硬碟的损坏。一般已知的作法是,在机壳内部与风扇之间加上避震的设计,例如于风扇与机壳之间加上垫片,以缓冲风扇所传递的震动,但是由于风扇还是透过垫片与机壳接触,其减震的效果有限,其减震的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另一种作法是于风扇的叶轮与马达间加上磁浮的设计,但由于马达是以极高的速度驱动叶轮并且风扇本身还是锁固于机壳上,因此马达本身的震动以及叶轮快速转动以带动气流时所产生的震动,还是会传递至机壳,若风扇的数量较多时,还是无法达到对于最低震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已知技术的缺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浮式风扇装置,其依据一般风扇的壳体拆分为一固定壳体与一磁浮壳体,并于固定壳体与磁浮壳体上分别设置一磁铁单元,利用两磁铁单元间的相斥的磁力,将磁浮壳体磁浮于固定壳体,以防止磁浮壳体的震动传递至固定壳体。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浮式风扇装置,包括一固定壳体、一第一磁铁单元、一磁浮壳体、一叶轮、与一第二磁铁单元。固定壳体可固定于一风扇架上,此风扇架可装设于机壳上或为机壳的一部分。第一磁铁单元设置于固定壳体的上侧。磁浮壳体位于固定壳体的上方。叶轮设置于磁浮壳体的内部。第二磁铁单元设置于磁浮壳体的下侧, 并对应第一磁铁单元。其中当该第一磁铁单元与该第二磁铁单元磁力相斥面相对时,该磁浮壳体沿一磁浮方向磁浮于该固定壳体。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利用磁浮的原理,使得设有叶轮的磁浮壳体并不直接接触固定壳体与风扇架,可相较于已知技术,减少绝大部份因磁浮壳体所产生的震动,可达到较低震动的要求。此外,使用者不需要更改原本风扇架的结构,即可于一般的风扇架上装设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以减少机壳内部的震动。附图说明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与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于图4中第一磁铁单元浮起并与第二磁铁单元相互间隔;以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 是本专利技术的磁浮式风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本实施例的磁浮式风扇装置1包括一磁浮式风扇100与一风扇架200,其中磁浮式风扇100的尺寸可符合一般已知风扇的规格,因此本实施例的磁浮式风扇100可装设于一般的风扇架200。前述的风扇架200可为装设于电脑机壳上或为电脑机壳的一部分,因此本实施例的磁浮式风扇100可应用于一电脑中,利用磁浮式风扇100将电脑所产生的废热带出于机壳之外。另外,本实施例的磁浮式风扇100的外壳体相较于已知的风扇拆分为一固定壳体 110与一设有叶轮130的磁浮壳体120,固定壳体110可固定于风扇架200。本实施例利用磁浮的原理,将磁浮壳体120磁浮于固定壳体110,可避免磁浮式避震风扇100的震动传递于风扇架200。如图1与图2所示,磁浮式风扇100可包括一固定壳体110、一磁浮壳体120、一叶轮130、二第一磁铁单元140、与二第二磁铁单元150。固定壳体110设有一固定顶面111, 由固定顶面111向下凹设一容置凹槽112,固定壳体110可设有二锁固孔113,使用者可以一螺丝(图未示)经由锁固孔113将固定壳体110锁固于风扇架200。磁浮壳体120位于固定壳体110的上方,磁浮壳体120设有一通风面121与一磁浮底面122,叶轮130设置于磁浮壳体120的内部,并可沿一转动轴AXl转动,于本实施例中转动轴AXl可与磁浮底面122位于同一水平面。当叶轮130转动时,气流经由通风面121流动。磁浮壳体120更包括一凸出部123,凸出部123由磁浮底面122延伸而出,凸出部123 容置于容置凹槽112,其中叶轮130的一部分位于凸出部123内。于本实施例中叶轮130于转动轴AXl与磁浮底面122以下的部份位于凸出部123 内。容置凹槽112的形状可配合凸出部123,如图中所示,容置凹槽112与凸出部123为一相互配合的弧状结构。藉由上述的结构,可防止当磁浮壳体120以转动轴AXl为轴心作微小的转动或摆动时,凸出部123碰撞到容置凹槽112。此外,固定壳体110更包括二固定限位部114,设置于固定壳体110的上侧。磁浮壳体120更包括二磁浮限位部124,固定限位部114与磁浮限位部IM用以限制磁浮壳体 120相对于固定壳体110沿一磁浮方向Dl移动,避免磁浮壳体于其他方向的位移。举例而言,固定限位部114可包括二限位凸柱,由固定壳体110的固定顶面111沿磁浮方向Dl延伸而出,限位凸柱并且分别位于固定顶面111邻近固定壳体110的两相对侧,换句话说,限位凸柱分别邻近容置凹槽112顶部的两相对侧。磁浮限位部124包括二限位凹槽,其可凹设于磁浮壳体120的磁浮底面122,限位凹槽分别位于邻近磁浮壳体120的两相对侧面,换句话说,限位凹槽分别邻近凸出部123的两相对侧。限位凸柱容置于限位凹槽。因此可藉由限位凸柱与限位凹槽之间的配合,使得磁浮壳体120限制于沿磁浮方向Dl移动。于本实施例中,该限位凸柱的形状并不予以限制, 其可为圆柱体、梯形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该限位凹槽配合于该限位凸柱的形状。藉由上述的结构,可防止当磁浮壳体120磁浮于固定壳体110时,磁浮壳体120脱离与固定壳体110的相对位置。第一磁铁单元140设置于固定壳体110的上侧。第二磁铁单元150设置于磁浮壳体120的下侧,并对应第一磁铁单元140。第一磁铁单元140与第二磁铁单元150可为一永久磁铁(permanent magnet)及/或一电磁铁(electromagnet)。其中当第一磁铁单元140 与第二磁铁单元150之间具有相斥的磁力时,第二磁铁单元150带动磁浮壳体120磁浮于固定壳体11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单元140设置于固定壳体110内部的上侧,并分别邻近固定壳体Iio的两相对侧面与固定顶面111,换句话说,第一磁铁单元140分别邻近容置凹槽 112顶部的两相对侧。第二磁铁单元150设置于磁浮壳体120内部的下侧,并分别邻近磁浮壳体120的两相对侧面与磁浮底面122,换句话说,第二磁铁单元150分别邻近凸出部123 的两相对侧。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铁单元140与第二磁铁单元150均由多个磁铁所构成,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可利用部份第一磁铁单元140的磁铁与第二磁铁单元150的磁铁之间相吸或是相斥的排列使磁浮壳体120更稳定地磁浮于固定壳体110。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弘,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