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6276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9:50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在与发动机输出轴(2)同轴的第一轴(I)上配置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7),在与该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II)上配置电动马达(6)。配置在第一轴(I)上的中间轴(4)向被传递来自电动马达(6)的减速旋转的第一齿轮机构(23)的前方延伸,并与第一齿轮机构(23)形成一体。中间轴(4)通过轴承(45)被第一支撑壁(12b)支撑,在其前方侧经由阻尼器(29)以及离合器(27)与发动机输出轴(2)连接,在其后方侧通过花键(26)与输入侧(7)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通过发动机和电动马达驱动车轮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将电动马达与多级或无级自动变速装置组装为一体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在与发动机输出轴同轴的第一轴上配置自动变速装置,并且在与该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上配置电动马达,通过减速齿轮机构将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所述第一轴上的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参照专利文献 1>2)关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第一轴上的所述输入轴通过轴承支撑在箱体上,在该输入轴上,通过花键嵌合的方式支撑有在所述箱体内用于传递来自所述电动马达的动力的驱动齿轮机构(第一齿轮机构),并且,该输入轴的一部分突出到所述箱体外方,通过离合器以及阻尼器(damper)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关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在配置在所述第一轴上的构成对所述电动马达的转速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机构内,配置使发动机输出轴与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之间的动力传递切断/连续的离合器。所述第一齿轮机构为内置所述离合器的中空结构,其发动机侧通过第一轴承被隔壁(第一支撑壁)支撑,其变速装置侧通过第二轴承被泵体(第二支撑壁)支撑,成为双支撑结构。所述离合器的作为输入侧的中间轴经由阻尼器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输出侧与所述第一齿轮机构一起与变速装置输入轴连接,所述中间轴通过滚针轴承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所述第一齿轮机构支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9-156388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9-1017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专利文献1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在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上通过花键结合有驱动齿轮机构(第一齿轮机构)以及离合器,还有改善驱动齿轮机构(第一齿轮机构) 的支撑精度的余地。对于专利文献2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由于离合器内置在第一齿轮机构内,所以第一齿轮机构由形成为凹状的输入侧径向延伸部和将所述离合器容纳在凹部并进行掩盖的中间轴侧径向延伸部构成,该中间轴侧径向延伸部在容纳了所述离合器后,需要通过焊接等与输入侧径向延伸部固定为一体,但是有可能在该固定部分产生变形,由于所述输入侧以及中间轴侧的两延伸部分别被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支撑,所以有可能不能够充分地得到第一齿轮机构的支撑精度。变速装置的输入轴通过花键与所述中间轴侧径向延伸部连接,提高了组装性,但是,由于通过所述中间轴侧延伸部被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所以有可能影响该输入轴的支撑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提高第一齿轮机构的支撑精度,并且以高精度支撑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12),在与发动机输出轴O)同轴的第一轴 (I)上,配置自动变速装置(3、32)的输入轴(7)、离合器07)、中间轴(4、42)以及第一齿轮机构(23),在与所述第一轴(I)不同的第二轴(II)上,配置电动马达(6)以及设置在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1 上的第二齿轮机构(19),使所述发动机输出轴( 的旋转经由所述离合器(XT)以及所述中间轴(4、42)传递至所述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7),并且使所述电动马达(6)的旋转经由所述第二齿轮机构(19)以及所述第一齿轮机构传递至所述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7),在所述第一齿轮机构的发动机输出轴侧即轴向前方侧以及所述自动变速装置侧即轴向后方侧,分别配设与箱体(1 一体的第一支撑壁(Ub1)以及第二支撑壁(1 ),所述第一齿轮机构与所述中间轴G、42) —体,并且向所述第一齿轮机构的轴向前方侧延伸地设置所述中间轴,该中间轴通过轴承0 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所述第一支撑壁(Ub1)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壁(Ub1)的轴向前方侧,在所述中间轴G、42) 与发动机输出轴( 之间配置有所述离合器(27),所述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7)的前方侧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所述第二支撑壁(12e)支撑,并且通过花键06)与所述中间轴G、42) 连接。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齿轮机构(gear)为基于啮合关系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包括齿轮(Toothed gear)以及经由链传递动力的链轮(sprocket)。另外,轴承(bearing)为对轴进行支撑并使轴旋转的构件,包括滚珠轴承、滚柱轴承、滚针轴承等滚动轴承以及轴套(bush)等滑动轴承。例如,参照图2,所述中间轴(4)的前方侧和发动机输出轴O)的后方侧通过轴承 (59)相互支撑。例如,参照图2,所述离合器为干式单片离合器(27),该干式单片离合器被油压促动器操作,该油压促动器由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壁(Ub1)上的缸体(5 以及与该缸体嵌合的活塞(56)构成,该油压促动器(55、56)配置为在轴向上与用于支撑所述中间轴(4)的所述轴承0 重叠。例如,参照图2,所述第一齿轮机构03)以及所述第二齿轮机构(19)为齿轮,经由怠速齿轮0 进行连动,具有所述怠速齿轮0 的怠速轴(11)的轴向前方通过轴承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所述第一支撑壁(Ub1)支撑,并且所述怠速轴(11)的轴向后方通过轴承00)被所述箱体支撑,所述油压促动器(55、56)配置为在轴向上与用于对所述怠速轴(11)的轴向前方侧进行支撑的所述轴承重叠。例如,参照图2,所述离合器为干式单片离合器(27),在所述离合器(XT)和所述中间轴(4)之间配置阻尼器(四),并且该阻尼器09)的至少一部在轴向上与所述离合器 (27)重叠。例如,参照图1,所述自动变速装置为多级自动变速装置(3),该多级自动变速装置(3)具有通过离合器切换多个齿轮机构形成的传动路径的多级变速机构(5)。例如,参照图1,具有配置在第三轴(III)上的副轴⑶和配置在第四轴(IV)上的差速器装置(9),所述多级变速机构( 配置在所述第一轴(I)上,使所述多级变速机构的输出旋转经由齿轮机构(30、31)传递至所述副轴(8),然后使该副轴的旋转经由齿轮机构 (32,43)传递至所述差速器装置(9),所述副轴(8)的轴向前方侧以及轴向后方侧通过轴承 (35,33)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所述箱体(12)支撑,对所述副轴(8)的所述轴向前方侧进行支撑的所述箱体的支撑部(Ub1)配置为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齿轮机构重叠。例如,参照图4以及图6,所述自动变速装置为无级自动变速装置,该无级自动变速装置具有输出构件(7 以及与所述输入轴(7)驱动连接的输入构件(72),改变所述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的接触位置,并且借助处于该接触位置的油膜的剪切力,对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进行无级变速,然后传递至所述输出构件。例如,参照图4以及图6,无级自动变速装置为一种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32),具有配置在第三轴(III)上的副轴(8)和配置在第四轴(IV)上的差速器装置(9),所述无级自动变速装置由圆锥形状的摩擦轮构成,所述圆锥形状的摩擦轮配置为所述输入构件(72) 以及所述输出构件(73)的轴线相互平行并且大径部与小径部在轴向相反,在两摩擦轮的相向的倾斜面上夹持的环(7 在轴向上移动来进行变速,由所述圆锥形状的摩擦轮构成的所述输入构件m配置在所述第一轴(I)上,由所述圆锥形状的摩擦轮构成的所述输出构件(7 配置在所述第三轴(III)上,将所述锥环式无级变速装置(3 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糟谷悟鬼头昌士关祐一高桥佑介山下贡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