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6212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前上罗拉具有:纤维接触部,该纤维接触部的直径形成为大致一定,并使纤维束与该纤维接触部的外周面接触;以及缩径部,在纤维接触部的轴向两端部,该缩径部的直径形成为比纤维接触部的直径小。将纤维接触部与缩径部合在一起的轴向的宽度为30mm以上34mm以下。纤维接触部的轴向的宽度为不足18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牵伸装置所具备的牵伸罗拉的形状。
技术介绍
纺纱机利用牵伸装置将纤维束(纱条)牵伸(将纤维束拉伸)后,利用纺纱装置对该纤维束加捻而成为细纱。这种牵伸装置具备多个牵伸罗拉,通过由牵伸罗拉将纤维束夹持(夹入)并旋转驱动各牵伸罗拉,从而将该纤维束牵伸。近几年,由于利用纺纱装置的纺纱高速化,从而牵伸装置所具备的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也变快。若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变快,则在该牵伸罗拉的表面连带流动的空气的流动(以下,称为伴随气流(associated air current))变大。目前,指出了以下问题,由于该伴随气流,纤维束的纤维被扩散,从而制成的细纱的均勻度(evenness)下降。日本特开平7-1269 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两端大范围切除、将有效罗拉宽度变窄至接近标准的一半的牵伸装置的前上罗拉(牵伸罗拉中的配置于最下游侧的上罗拉)。由此,专利文献1中,即使在前上罗拉高速旋转的情况下纤维束也不会受到伴随气流的影响,飞花(fluff:绒毛)基本上不会从前上罗拉的前方朝向两侧飞散。日本特开2005-11327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牵伸装置, 在构成罗拉对的罗拉间的端部设置有形成空气通路的间隙,该间隙使伴随着罗拉的旋转的伴随气流通过,并且使所述伴随气流成为形成防止壁的气流,其中防止壁阻止被牵伸且送出的纤维束的扩散。在纤维机械中各部件的尺寸以及形状极其重要,例如牵伸罗拉的微小的形状的不同给纱线质量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是由于构成纤维束的纤维非常细且轻,从而牵伸罗拉近旁的伴随气流的微小的变化会使纤维的扩散状态产生较大变化。由于牵伸罗拉的尺寸以及形状如何设定有多个选择,从而改良公知的牵伸罗拉的尺寸以及形状来提高纱线质量是技术课题之一。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了将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变窄至接近标准的一半,没有记载“接近一半”是何种程度,也不清楚正好一半的情况是否包含在内。像这样,虽然在制作牵伸罗拉方面尺寸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记载中也没有明确 “接近标准的一半”的有效罗拉宽度是包含何种程度的范围的尺寸。因此,作为想基于专利文献1的记载而制作前上罗拉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只能参考实施例中记载的“切除两端之后的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的尺寸。专利文献2是着重于台阶部的高度与宽度的专利技术,关于有效罗拉宽度的重要性没有记载或提示,作为前上罗拉的夹持部的宽度(专利文献1所说的有效罗拉宽度)的一例仅公开为18mm(图7)。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或提示怎样设定有效罗拉宽度的长度才能提高纱线的质量。因此,若作为看了该专利文献2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着重于怎样优化台阶部,而不会有余地来考虑优化有效罗拉宽度。另一方面,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之间,公知在牵伸装置的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不足18mm的情况下,纤维束的纤维容易从有效罗拉宽度露出,从而纱线的质量不稳定。当然,由于实际上纤维是否从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露出是由于牵伸条件而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若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能够在大部分的条件下防止纤维的露出。即,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的前上罗拉可以被称为通用性高的前上罗拉。因此,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应为18mm以上是最近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常识。具有该技术常识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即使接触了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也只会考虑将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如实施例记载的那样设为18mm即可,而没有想到例如将有效罗拉宽度设为不足18mm的情况。可是,最近测量仪器发达且纱线质量的测量精度也提高了,其结果是,能够正确地评价牵伸罗拉的形状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在像这样的趋势中,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等反复致力于研究的结果是明白了,在具备采用了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的前上罗拉的牵伸装置的纺纱机中,在对粗支(coarse yarn count)的纱线进行纺纱的情况下能够确实得到纱线质量提高的效果,但是在对中支(medium yarn count)、细支(fine yarn count)的纱线进行纺纱的情况下未必会如期望地提高纱线质量。即,通过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等的实验提示如下,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的前上罗拉对于为了获得比粗支细的纱线(中支或细支的纱线) 的纤维束而进行牵伸未必是最优的形状。这个方面,在专利文献1或者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或提示有关根据纱线的支数 (粗细)等优化前上罗拉的尺寸和形状的想法。专利文献1或者专利文献2的申请当时的纱线质量的测量精度没有现在高,由于重视牵伸罗拉的通用性,从而缺乏使用有效罗拉宽度在18mm以外的前上罗拉的必要性。然而,最近,如上所述地纱线质量的测量精度提高了,其结果是,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的申请当时相比变得更进一步严格要求纱线的质量。因此判断,与通用的牵伸罗拉相比,提供根据纱线的支数(粗细)而优化了的牵伸罗拉是符合需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事实而产生的,其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对用于中支或细支的纱线的纤维束的牵伸来说最优的牵伸罗拉。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机构与其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牵伸装置的牵伸罗拉具有纤维接触部,该纤维接触部的直径形成为大致一定,并使纤维束与该纤维接触部的外周面接触;以及缩径部,在所述纤维接触部的轴向两端部,该缩径部的直径形成为比所述纤维接触部的直径小。将所述纤维接触部与所述缩径部配合在一起的轴向的宽度为30mm以上34mm以下。所述纤维接触部的轴向的宽度为不足18mm。像这样,通过在纤维接触部的两端部形成缩径部,能够放掉伴随牵伸罗拉的旋转而产生的伴随气流,因此能够抑制纤维束的扩散。通过将纤维接触部的宽度设为不足18mm, 能够在牵伸的纤维束的宽度窄时(为了获得比粗支细的纱线而牵伸纤维束时),降低伴随气流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纱线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牵伸装置具备所述牵伸罗拉和对置罗拉,该对置罗拉与所述牵伸罗拉对置配置,并在与所述牵伸罗拉的所述纤维接触部之间夹持纤维束。所述纤维接触部的轴向的宽度在7mm以上Ilmm以下的范围内比在所述纤维接触部与所述对置罗拉之间被夹持的状态下的纤维束的宽度宽。这样,通过相对于被夹持的纤维束的宽度给纤维接触部的宽度留有富余,能够防止纤维从纤维接触部露出。若相对于被夹持的纤维束的宽度,纤维接触部的宽度过宽,则伴随气流的影响变大从而纤维束容易扩散。通过将纤维接触部的宽度相对于纤维束的宽度的富余设在所述范围内,能够抑制纤维束因伴随气流而扩散的情况。如上所述,通过根据被牵伸的纤维束的宽度而决定牵伸罗拉的纤维接触部的宽度,能够提供最优的牵伸装置。所述牵伸装置优选为,以如下方式将该纤维束牵伸,即,使在所述纤维接触部与所述对置罗拉之间被夹持状态的纤维束的宽度为7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牵伸罗拉在为了获得比粗支细的纱线(中支或细支的纱线)的纤维束的牵伸中适用。因此,牵伸装置通过使由该牵伸罗拉夹持的状态的纤维束的宽度为7mm(中支,相当于大致30支(Ne30)的纱线)以下,能够以尤其良好的质量来进行纤维束的牵伸。在所述牵伸装置中,优选所述牵伸罗拉为前上罗拉。前上罗拉配置于在牵伸装置所具备的罗拉中纤维束的送出方向的最下游侧,由于以最高的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成利藤田学森秀茂一阶朋之里见真一池野正行森田晃弘秦直基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