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及光扩散性成型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092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在刚性和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同时,耐热性、透光性和光扩散性等也优良的光扩散性成型体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以及用该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的光扩散性成型体。作为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采用相对于每100质量份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以0.1~1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下述特定的有机硅酮微粒的组合物:所述有机硅酮微粒是由聚硅氧烷交联结构体构成的有机硅酮微粒,从纵剖面上看,该有机硅酮微粒由内侧小劣弧(11)、覆盖该内侧小劣弧(11)的外侧大劣弧(21)、横跨内侧小劣弧(11)和外侧大劣弧(21)的端部之间的棱线(31)形成,整体呈中空半球体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及光扩散性成型体。近年来,人们广泛使用背光源型液晶显示器用光扩散板、防反射膜、光扩散膜、导光板、照明用罩、反射型屏幕、透射型屏幕等光扩散性成型体。对于该光扩散性成型体,要求在刚性和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同时,耐热性、透光性和光扩散性等也优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获得满足该要求的光扩散性成型体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以及用该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的光扩散性成型体。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已知使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中含有聚苯乙烯类微粒、聚丙烯酸类微粒以及它们的复合微粒等非硅酮类有机微粒而得的各种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6),还已知使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中含有硅酮类有机微粒而得的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但是,这些现有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存在如下问题,即,用这些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的光扩散性成型体无法充分满足近年来的高要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3-14395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4-14961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平2003-82114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开2002-30151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特开2001-194513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专利特开2003-183410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专利特开平2-1940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在刚性和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同时,耐热性、透光性和光扩散性等也优良的光扩散性成型体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以及用该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的光扩散性成型体。解决课题用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本身公知的各种微粒中的某种特定的有机硅酮微粒而得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是非常合适的。S卩,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每100质量份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以0. 1 1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下述有机硅酮微粒。本专利技术还是一种用该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的光扩散性成型体。有机硅酮微粒由聚硅氧烷交联结构体构成的有机硅酮微粒,从纵剖面上看,该有机硅酮微粒由内侧小劣弧(11)、覆盖该内侧小劣弧(11)的外侧大劣弧(21)、横跨内侧小劣弧(11)和外侧大劣弧的端部之间的棱线(31)形成,整体呈中空半球体状,内侧小劣弧(11)的端部之间的宽度(W1)的平均值在0.01 9. 5μπι的范围内,外侧大劣弧的端部之间的宽度(W2)的平均值在0.05 10 μ m的范围内,且外侧大劣弧的高度(H) 的平均值在0. 015 9μπι的范围内。这里,平均值是指从有机硅酮微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中抽取的任意100个有机硅酮微粒的平均值。首先,对本专利技术中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下称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 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是在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中以规定的比例含有上述特定的有机硅酮微粒而成的组合物。图1是简要表示供至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机硅酮微粒的放大纵剖视图。供至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机硅酮微粒本身如日本专利特开 2009-114330号公报中记载,是公知的有机硅酮微粒。该有机硅酮微粒由聚硅氧烷交联结构体构成,从纵剖面上看由内侧小劣弧(11)、覆盖该内侧小劣弧(11)的外侧大劣弧01)、 横跨内侧小劣弧(11)和外侧大劣弧的端部之间的棱线(31)形成,整体呈中空半球体状。内侧小劣弧(11)的端部之间的宽度(W1)的平均值在0.01 9. 5μπι的范围内,外侧大劣弧的端部之间的宽度(W2)的平均值在0.05 10 μ m的范围内,且外侧大劣弧的高度(H)的平均值在0.015 9μπι的范围内;其中,内侧小劣弧(11)的端部之间的宽度 (W1)的平均值优选在0.02 6μπι的范围内,外侧大劣弧的端部之间的宽度(W2)的平均值优选在0. 06 8 μ m的范围内,且外侧大劣弧的高度(H)的平均值优选在0. 03 6μπι的范围内。有机硅酮微粒中的内侧小劣弧(11)的端部之间的宽度(W1)的平均值、外侧大劣弧的端部之间的宽度(W2)的平均值、以及外侧大劣弧的高度(H)的平均值均为如下所述的数值,即,对从供至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硅酮微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中抽取的任意100个有机硅酮微粒分别进行测定,求出其平均值而得的数值。供至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机硅酮微粒是由硅氧烷单元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而成的聚硅氧烷交联结构体。构成聚硅氧烷交联结构体的硅氧烷单元的种类和比例无特别限制,作为该硅氧烷单元的种类,优选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和化学式2 表示的硅氧烷单元,作为其比例,优选化学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化学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30/70 70/30(摩尔比)的构成比例,更优选30/70 40/60(摩尔比)的构成比例。SiO2R1SiO15化学式2中,R1 与硅原子直接连接的碳数1 12的有机基团化学式2中的R1可例举烷基、环烷基、芳基、烷基芳基、芳烷基等碳数1 12的有机基团,其中优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碳数1 4的烷基或苯基,更优选甲基。化学式2中的R1为上述有机基团时,作为化学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优选甲基硅氧烷单元、乙基硅氧烷单元、丙基硅氧烷单元、丁基硅氧烷单元、苯基硅氧烷单元,更优选甲基硅氧烷单元。供至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机硅酮微粒的制造方法无特别限制,优选如下方法按照化学式3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硅化合物/化学式4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硅化合物=30/70 70/30 (摩尔比)的比例、优选30/70 40/60 (摩尔比)的比例使用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硅化合物和下述化学式4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硅化合物,使它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水接触而水解,藉此生成硅烷醇化合物,然后使生成的硅烷醇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来制造。SiX4R2SiY3化学式3、化学式4中,R2 与硅原子直接连接的碳数1 12的有机基团X、Y 碳数1 4的烷氧基、具有碳数1 4的烷氧基的烷氧基乙氧基、碳数2 4 的酰氧基、具有碳数1 4的烷基的N,N- 二烷基氨基、羟基、卤素原子或氢原子化学式3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硅化合物是最终形成化学式1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的化合物。化学式3中的X是1)甲氧基或乙氧基等碳数1 4的烷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或丁氧基乙氧基等具有碳数1 4的烷氧基的烷氧基乙氧基;3)乙酰氧基或丙酰氧基等碳数2 4的酰氧基;4) 二甲基氨基或二乙基氨基等具有碳数1 4的烷基的N,N- 二烷基氨基;5)羟基;6)氯原子或溴原子等卤素原子;或7)氢原子。作为化学式3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硅化合物,可例举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丁氧基硅烷、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三丁氧基乙氧基硅烷、四乙酰氧基硅烷、四丙酰氧基硅烷、四(二甲基氨基)硅烷、四(二乙基氨基)硅烷、硅烷四醇、氯硅烷三醇、二氯二硅烷醇、四氯硅烷、氯三氢硅烷等,其中优选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丁氧基硅烷。化学式4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硅化合物是最终形成化学式2表示的硅氧烷单元的化合物。化学式4中的Y与上述化学式3中的X相同,化学式4中的R2与上述化学式2 中的R1相同。作为化学式4表示的硅烷醇基形成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斎藤千秋石川文义
申请(专利权)人: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