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6009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3:54
一种扁平热导管,包括中空的扁平管体及设置于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由金属粉末烧结形成的烧结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由若干间隔的凸起及形成于相邻凸起之间的沟槽形成的沟槽状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相互贴合,所述管体内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以外的区域形成蒸气通道。上述热导管中,工作介质可于所述第一、第二毛细结构间相互渗透,既具有较大的毛细力,又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从而使该热导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热导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导管,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元件散热领域的。
技术介绍
现阶段,热导管因其具有较高传热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具较大发热量的电子元件中。该热导管工作时,利用管体内部填充的低沸点工作介质在其蒸发部吸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后蒸发汽化,蒸气带着热量运动至冷凝部,并在冷凝部液化凝结将热量释放出去,从而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该液化后的工作介质在热导管壁部毛细结构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部,继续蒸发汽化及液化凝结,使工作介质在热导管内部循环运动,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源源不断的散发出去。现有热导管的毛细结构一般可分为沟槽型、烧结型、纤维型及丝网型等,这些毛细结构的特点单一,沟槽型、纤维型、丝网型毛细结构的渗透率高、热阻小,但其毛细力弱,打扁后的最大传热量损失大;烧结型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强、抗重力效果好,打扁后的最大传热量损失较小,但其渗透率低、热阻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热管性能的。一种扁平热导管,包括中空的扁平管体及设置于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由金属粉末烧结形成的烧结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由若干间隔的凸起及形成于相邻凸起之间的沟槽形成的沟槽状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相互贴合,所述管体内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以外的区域形成蒸气通道。一种扁平热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杆体,所述杆体呈圆柱状,其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及缺口 ;提供圆管,所述圆管呈中空状,包括一弧形的第一部分及与第一部分连接的一弧形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内侧顶端的一弧形凸条朝向圆管的中心凸伸,第一部分沿周向的长度远小于第二部分沿周向的长度,第二部分的内径与杆体的外径相当,将该杆体插入该圆管中,并使圆管第一部分的凸条收容在开口中;将金属粉末填入位于所述圆管内的杆体的缺口中,将金属粉末高温烧结形成第二毛细结构;取出杆体,蚀刻圆管第一部分的凸条,使其形成若干间隔的凸起,且相邻的凸起之间形成有一沟槽,这些凸起及沟槽共同形成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第二毛细结构留置于该圆管的内壁上;及将圆管打扁形成扁平热导管,使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贴合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上, 所述扁平热导管内于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以外的区域形成蒸气通道。上述中,所述第一毛细结构设于该管体内的一侧上,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设于该管体内的另一侧上,并且所述第一、第二毛细结构相互贴合,当所述热导管工作时,工作介质可于所述第一、第二毛细结构间相互渗透,既具有较大的毛细力,又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及较小的热阻力,从而使该热导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扁平热导管侧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扁平热导管沿II-II线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扁平热导管的一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图3所示制造方法中杆体及圆管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制造方法中杆体沿V-V线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制造方法中圆形热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扁平热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扁平热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制造方法中圆形热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扁平热导管的另一制造方法中杆体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扁平热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扁平热导管10、20、30、40管体11第一毛细结构12、22、32、42、17第二毛细结构13、23、33、43、18、18a杆体14、14a圆管16圆形热导管19、19a蒸发段101冷凝段102内部空间110顶板111底板112侧板113、114蒸气通道118开口141缺口142、142a凸起121、221、321、421、1651沟槽123、1653第一部分161第二部分163凸条165平直边1815弧形边18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与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扁平热导管10,该热导管10包括一纵长的扁平管体11、纵向设于该管体11内的一第一毛细结构12与一第二毛细结构13、及注入该管体11内的适量工作介质(图未示)。该热导管10沿长度方向具有一蒸发段101及一冷凝段102,该蒸发段101与冷凝段102分别设于该管体11的两端。该管体11由铜等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其可将外部的热量传递至内部。该管体 11呈中空密封状,其内形成一内部空间110,该管体11由一中空圆管压扁而成。该管体11 包括一顶板111、一底板112及两侧板113、114。该顶板111与底板112相互平行且上下相对,该两侧板113、114呈弧形,其分别位于该管体11的两侧并与该顶板111、底板112相连, 以使该管体11在与纵向垂直的横向的截面上形成类似跑道型的轮廓。该第一毛细结构12呈连续的沟槽状,包括若干等距离间隔的凸起121及形成于二相邻凸起之间的一沟槽123。这些凸起121设于管体11内的中部一侧上。在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毛细结构12的凸起121为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且自该管体11底板112的内表面中部向上凸设形成,其顶端平齐且结合于第二毛细结构13上。该第一毛细结构12的空隙率大,因此渗透率高,热阻小,有益于工作介质于其沟槽123中顺利流动。该第二毛细结构13与第一毛细结构12的构造不同,其为由铜等金属粉末烧结形成的多孔性结构。该第二毛细结构13内部空隙小,蒸发表面积大,毛细力强,抗重力效果好,且打扁后的最大传热量损失较小,有助于工作介质的蒸发吸热,从而有效的传递热导管 10的蒸发段101的热量。该第二毛细结构13设于该管体11内的中部与该第一毛细结构 12正对的另一侧上,即该第二毛细结构13正对该第一毛细结构12。该第二毛细结构13贴合于该第一毛细结构12的一侧的尺寸小于该第二毛细结构13远离该第一毛细结构12的一侧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毛细结构13大致呈三棱柱状,其尺寸较大的顶端面通过高温烧结紧密贴合于该管体11的顶板111的内表面上,而尺寸较大的底端形成一尖端并贴合于且部分嵌入该第一毛细结构12的中部的凸起121中。该第一、第二毛细结构12、13上下层叠贴合,并沿纵向将该管体11的内部空间110 一分为二,从而于该第一、第二毛细结构12、13的两侧各形成一蒸气通道118,这些蒸气通道118可供蒸气通过。该工作介质为水、蜡、酒精、甲醇等具较低沸点的物质。当该热导管10的蒸发段 101与一热源(图未示)接触时,该工作介质从蒸发段101处吸热蒸发,并通过蒸气通道118 向冷凝段102移动,在冷凝段102放热后凝结成液体,将热量释放出去,完成对热源的散热。 该第一、第二毛细结构12、13提供毛细力使在管体11的冷凝段102凝结形成的工作介质回流至蒸发段101,实现工作介质在管体11内的循环运动,以完成对热源的持续散热。上述热导管10中,该第一毛细结构12呈沟槽状,其设于该管体11内的一侧(底板112的内表面)上,而该第二毛细结构13由金属粉末烧结形成,其设于该管体11内的另一侧(顶板111的内表面)上,并且该第一、第二毛细结构12、13均位于管体11内的中部且相互上下层叠贴合,当该热导管10工作时,该工作介质于该第一、第二毛细结构12、13间相互渗透,既因烧结的第二毛细结构13而具有较大的毛细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升亮周生国刘金朋刘悦吴声麟罗友梁
申请(专利权)人: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