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能够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而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为此,在具备轴(11)和衰减部件(20)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设置有紧固带(25),该轴(11)将输入到输入侧端部(11a)的转矩从输出侧端部(11b)输出,该衰减部件(20)具有固定于旋转轴(11)的固定部(21)和与旋转轴(11)摩擦接触的摩擦接触部(22),该紧固带(25)对摩擦接触部(22)向轴(11)施力,使得摩擦接触部(22)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旋转轴(11)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特别是通过摩擦接触部使振动衰减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
技术介绍
自以往,大多在车辆用驱动轴的中间轴安装具有弯曲振动衰减功能的动力减振器 (dynamic damper),作为应对齿轮噪声和隆隆的噪声的对策。但是,该驱动轴的中间轴一般只不过是钢棒且没有衰减功能的旋转轴,因此,因驱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导致的所谓的嘎嘎的噪声(rattling noise,在中高变速级的加减速中由于驱动系统扭转共振,使传动装置内的空转齿轮组发生碰撞产生的嘎嘎那样的异常声响)和急动(jerkiness)等成为问题。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的驱动系统扭转振动的衰减机构,例如下述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已为公众所知,所述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配置在发动机和变速齿轮之间,构成为具有下述的特性,即在输入部和输出部的相对扭转角度小时,为通过第1弹性部件和第1摩擦发生机构产生相对小的滞后(hysteresis)作用的第1级的特性,在输入部和输出部的相对扭转角度大时,为通过比第1弹性部件弹簧压力大的第2弹簧部件和产生比第1摩擦发生机构大的摩擦的第2摩擦发生机构产生相对大的滞后作用的第2级的特性。在该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例如,第1摩擦发生机构具有向半径方向弯曲了的盘簧状的施力部件,另一方面,设置毂移动机构部,其在作为输入侧部件和输出侧部件的凸缘和第1圆板的相对扭转角度超过预定角度时,移动凸缘,使其从第1圆板沿轴向分离。而且,在该毂移动机构部工作时,夹着凸缘连接到第1圆板的第2板和具有弯曲的截面的施力部件的抵接位置(半径方向的支点位置)慢慢变化,由此,通过施力部件和凸缘的摩擦产生的滞后转矩(hysteresis torque)无级地放射状增加,在第1级的特性和第2级的特性切换时扭转特性平滑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减振盘方式的振动衰减机构,径向的尺寸变大,因此容易受到布局上的制约,不适于安装在驱动轴的中间轴上。因此,为了难以受到减振衰减机构的布局的制约,提出了在形成在动力传递轴的中空孔的内部设置振动衰减机构的方案。该振动衰减机构具有如下结构插入第1轴的中空孔的第2轴,其一端部被固定在第1轴的内周面部,并且,另一端侧相对于第1轴的内周面部隔有环状间隙地分离,在该环状间隙装填有环状的摩擦部件。而且,该摩擦部件,与第1轴和第2轴的相对扭转相应地产生滞后转矩,该滞后转矩的大小,被设定成与第2轴的扭转刚性和第1轴的输入侧端部和输出侧端部之间的扭转角度成比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9-10087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3813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即使为如上述那样通过抑制动力传递轴的径向的尺寸来使其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了的以往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也会有如下的问题。在振动衰减机构的摩擦部件在第1轴的中空孔内与第1轴和第2轴大范围摩擦接触的状态下,产生与两轴的相对扭转角度相对应的滞后转矩,因此,由于摩擦部件和两轴的接触压力的偏差和/或变化,使所产生的滞后转矩产生大的偏差或变化。不仅如此,摩擦部件的磨损的发展在摩擦部件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有很大的不同,在第1轴和第2轴的相对扭转角度变为最大的位置(轴向位置)附近,摩擦部件的磨损大幅度发展。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振动衰减机构的衰减功能的降低变得显著。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该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受到布局上的制约、而且能够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本专利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一种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其具备旋转轴和衰减部件,所述旋转轴将输入到输入侧端部的转矩从输出侧端部输出,所述衰减部件具有固定于上述旋转轴的固定部和与上述旋转轴摩擦接触的摩擦接触部,其中,设置有施力单元,所述施力单元朝向上述旋转轴对上述摩擦接触部施力,使得上述摩擦接触部以预先设定的接触压力与上述旋转轴接触。根据该构成,通过施力单元稳定地施加摩擦接触部向旋转轴的接触压力,能够不受摩擦接触部的磨损和/或旋转轴与摩擦接触部的组合尺寸的偏差的影响,无变化地长期稳定地保持由摩擦接触部产生的衰减性能。另外,与减震盘型的摩擦衰减机构相比,能够抑制径向尺寸,难以受到布局的制约。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的上述摩擦接触部配置成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分离。根据该构成,不仅能够稳定地确保摩擦接触部向旋转轴的接触压力,而且能够稳定地确保旋转轴振动时摩擦接触部与旋转轴的相对摩擦移动量,能够发挥稳定的衰减性能。另外,在此所说的旋转轴振动时摩擦接触部与旋转轴的相对摩擦移动量包括旋转轴扭转振动时摩擦接触部和旋转轴的相对扭转方向的摩擦移动量、和在旋转轴伴随弯曲而振动时摩擦接触部件和旋转轴的相对的轴向的摩擦移动量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优选是,上述施力单元,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分离的位置,对所述衰减部件施加的作用力,以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对所述摩擦接触部施力。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用简单的紧固用的环等对摩擦接触部施加适度的接触压力。 另外,若通过例如具有可摇动或可挠曲地被支撑在固定部的一端部和比摩擦接触部距固定部远的另一端部的臂部件,对摩擦接触部件施加作用力(推压力),则只要通过对比摩擦接触部距固定部远的位置施加小的作用力,就可得到摩擦接触部处的有效的摩擦接触压力。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具有在上述摩擦接触部和上述固定部之间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的至少1个挠曲臂部,上述摩擦接触部通过上述挠曲臂部被支撑在上述固定部,并且,能够与上述挠曲臂部的挠曲相应地在上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变位。根据该构成,通过使用简单的紧固用的环等或者设定能够赋予挠曲臂部充分的接触压力的程度的初期的挠曲量(弹性变形量),能够长期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适度的接触压力。另外,至少1个挠曲臂部,更加优选是为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2个以上的挠曲臂部。另外,在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的上述固定部形成为包围上述旋转轴的环状,上述衰减部件具有至少1个狭缝,该狭缝通过上述固定部和上述挠曲臂部形成为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将挠曲臂部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的半径方向的厚度在周向上宽度宽,能够制成为能充分承受摩擦接触部的摩擦阻力的高刚性的挠曲臂部,并且,通过在筒状的材料形成狭缝,就能够容易地制作具有至少1个摩擦接触部和至少1个挠曲臂部的衰减部件。在上述衰减部件具有上述挠曲臂部的情况下,优选是,上述施力单元由弹性环部件构成,该弹性环部件形成为沿上述旋转轴和上述挠曲臂部的周围延伸的大致环状,并且, 朝向上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对上述摩擦接触部施力。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用简单的弹性环部件长期稳定地赋予摩擦接触部适度的接触压力。在该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弹性环部件形成为C环状,并且通过与该C环状的两端部接合的连接部件能调节间距地连接上述两端部。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弹性环部件向衰减部件的组装容易化,并且能够将摩擦接触部的摩擦接触压力调节为最优。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轴的振动衰减机构中,优选是,上述衰减部件的上述摩擦接触部与上述旋转轴的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野保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