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轻便开沟追肥镇压覆土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5647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01:47
一种麦田轻便开沟追肥镇压覆土一体机,目的是一次完成开沟、追肥、镇压及覆土工序,作业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追肥装置、镇压装置、覆土装置、传动装置、机架及地轮;机架包括前叉、前叉柄、斜立杆、拉杆和扶手,扶手形似工字形;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肥料箱支架、排肥构件和输肥构件;排肥构件和输肥构件均为两套;排肥构件包括排肥轴、调节阀、阻塞轮、清肥刷、拨肥轮和压缩弹簧;肥料箱支架包括四根横梁、两根纵梁、两根斜立臂和一根前梁;镇压装置包括调节板B、镇压轮和镇压轮柄;调节板B的中点焊接在机架的前叉柄上,调节板B左右两侧各装有一个镇压轮;覆土装置包括调节板C和耙子,耙子由耙柄和耙齿组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麦田开沟追肥镇压覆土一体机。
技术介绍
较多研究表明,麦田将氮素的基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不仅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还具有减少环境风险的作用。研究还表明氮肥深施可增强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减少氨挥发、随水流失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氮肥在深施10-15 厘米的条件下,氨挥发损失率很容易降低到10%以下,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小麦产量。 在上世纪80-90年代,黄淮麦区麦农曾用畜力牵引小麦播种机实施追肥作业,但随着畜力逐年减少和小麦播种机的更新换代,这一追肥作业方式在生产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表施”的追肥方法,造成氨挥发损失高达50%。2007年娄占春研制了 “一种小麦追肥装置”,该机具需有配套动力,生产成本较高,与目前土地分散经营的农户的购买力仍有一定距离,且该机具作业成本较高与目前麦田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不尽相辅;随着小麦追肥农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日趋成熟,氮肥深追施已成为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农艺技术。 但以往研制的较多类型的小麦追肥机具在实施追肥过程中,当土壤墒情较大或一般的情况下,在重粘、中粘、轻粘及重壤土质中,开沟后常出现大小不一的土坷垃,造成“回土 (土壤回流合缝)”较差的状况,追肥过后肥料暴露在追肥沟底部,肥料常不能得到覆土。这一状况往往导致一是氮肥的覆土效果差,易造成氨的挥发;二是春季风多失墒较快,这些问题常造成氮肥利用率不高和保墒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可完成开沟、追肥、镇压及覆土工序、作业效率高、成本低、轻便人力牵引的麦田轻便开沟追肥镇压覆土一体机。本技术包括追肥装置、镇压装置、覆土装置、传动装置、机架及地轮;镇压装置和覆土装置均为两套。机架包括前叉、前叉柄、斜立杆、拉杆和扶手,扶手形似工字形;拉杆上、下端分别与斜立杆和前叉柄焊接;地轮装在前叉的前端;追肥装置装在前叉的末端,并位于前叉的正上方,前叉柄上由前至后分别装有镇压装置和覆土装置。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肥料箱支架、排肥构件和输肥构件;排肥构件和输肥构件均为两套。排肥构件包括排肥轴、调节阀、阻塞轮、清肥刷、拨肥轮和压缩弹簧。排肥轴、拨肥轮、清肥刷、压缩弹簧均在肥料箱的底部,调节阀、阻塞轮均在肥料箱外部的一侧;输肥构件包括肥料中转箱、导肥软管、套管、输肥管、调节板A和箭铲式开沟器肥料中转箱形拟漏斗,上与肥料箱相连,下与导肥软管相接,导肥软管镶嵌在输肥管中,输肥管装在套管中,箭铲式开沟器与输肥管相连;套管上焊接有固定板,套管和输肥管装在调节板A上,调节板A 的中点焊接前叉上,调节板A上设有多个调节螺孔。肥料箱支架包括四根横梁、两根纵梁、 两根斜立臂和一根前梁;前梁焊接在调节板A前端。四根横梁、两根纵梁、两根斜立臂均在前叉上端,两根纵梁的前端分别与两根斜力臂的上端焊接,两根斜力臂的下端分别与前梁的两端焊接,四根横梁包括中间三根和后端一根,后端横梁与机架的斜立杆焊接,中间三根横梁组成的两个口字形,两个肥料中转箱与两根纵梁固定。前梁位于调节板A的前端,并与调节板A平行焊接在前叉上。镇压装置包括调节板B、镇压轮和镇压轮柄;调节板B的中点焊接在机架的前叉柄上,调节板B的两端各装有一个镇压轮;调节板B上有多个调节螺孔,用于调节镇压轮的位置,镇压轮柄上部带有螺纹,镇压轮柄穿过调节板B上的调节螺孔,可上下移动,调节板B的长度与调节板A的长度相同,调节板B的调节螺孔与调节板A的调节螺孔数量相同而且位置相对应,同样可满足三种行距镇压的需求。覆土装置包括调节板C和耙子,耙子由耙柄和耙齿组成。调节板C的中点焊接在机架的前叉柄上,调节板C的两端各装有一个耙子;调节板C为三角铁状,上面有多个调节螺孔,用于调节耙子的位置,耙柄的前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调节板C连接,耙柄后端焊接有耙齿;调节板C的长度与调节板A、调节板B长度相同,调节板C上的螺孔与调节板 A的调节螺孔数量相同而且位置相对应,同样可满足三种行距覆土的需求。箭铲式开沟器、 镇压轮和耙柄三者前、中、后分布在同一条纵线上。传动装置包括链条、地轮上安装的齿轮、排肥装置中排肥轴上齿轮及两个相互咬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当地轮在地面滚动带动地轮上齿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排肥轴上齿轮及相连的排肥轴转动,进而带动主动轮与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转动使与其相连的排肥轴转动。本技术作业效率高,一次可完成开沟、追肥、镇压及覆土工序,一次可完成四行小麦的追肥作业。作业成本低、轻便人力牵引,可有效弥补畜力减少或小麦播种机更新换代造成的追肥机具空缺;有效解决目前氮肥追施机具覆土效果差的问题,为有效突破传统氮肥表施方法提供一种追肥机具;提高追肥作业效率,降低麦田追肥作业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镇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输肥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排肥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轮,2、齿轮A,3、链条,4、前叉,5、前叉柄,6、斜立杆,7、扶手,8、追肥装置支架,9、肥料箱,10、排肥构件,11、肥料中转箱,12、输肥软管,13、套管,14、输肥管,15、箭铲式开沟器,16、固定板,17、调节板A,18、调节螺孔,19、前梁,20、镇压轮,21、镇压轮柄,22、 调节板B,23、调节螺孔,M、调节板C,25、调节螺孔,26、固定板,27、耙柄,观、耙齿,四、齿轮 B,30、主动轮,31、从动轮,32、螺栓A,33、螺栓B, 34、螺母,35、螺栓C,36、螺栓D,37、拉杆, 38、斜立臂,39、纵梁,40、后梁,41、排肥轴,42、调节阀,43、阻塞轮,44、清肥刷,45、拔肥轮, 46、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机架包括前叉4、前叉柄5、斜立杆6、拉杆37和形似工字形的扶手7 ;拉杆37上、下端分别与斜立杆6和前叉柄5焊接;地轮1装在前叉4前端;追肥装置装在前叉4末端及其正上方,前叉柄5上由前至后分别装有镇压装置和覆土装置,调节板B 22中点焊接在前叉柄5的前部,调节板B22左右两侧各装有1个镇压轮;调节板C24中点焊接在前叉柄 5的后部,调节板CM左右两侧各装有一个耙子;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9、肥料箱支架8、排肥构件2套、输肥构件2套。排肥构件(每套)包括排肥轴41、调节阀42、阻塞轮43、清肥刷 44、拨肥轮45、压缩弹簧46和螺拴D36。其中排肥轴41、拨肥轮45、清肥刷44、压缩弹簧46 在肥料箱9的底部,调节阀42、阻塞轮43、螺拴D36在肥料箱9外部的一侧;输肥构件包括肥料中转箱10、导肥软管(塑料)12、套管13、输肥管(铁管)14、调节板A17和箭铲式开沟器 15 肥料中转箱11形拟漏斗式,上与肥料箱9通过螺栓C35的底部相连,下与导肥软管12 相接,导肥软管12镶嵌在输肥管14中,输肥管14装在套管13中,箭铲式开沟器15通过螺栓B33与输肥管14固定相连;套管13上焊接有固定板16,通过螺栓A32将套管13和输肥管14装在(螺栓A32分别穿过固定板16、套管13,然后卡住输肥管14)调节板A17上,调节板A17固定在前叉4上,调节板A17上配有多个调节螺孔18 ;肥料箱支架8包括4根横梁、 两根纵梁39、两根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爱平亢秀丽靖华王裕智亢秀萍王毅李楠杨丽萍靖金莲崔欢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