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通廊(1),产品的队列通过连续输送带在弯曲通廊中被输送,所述通廊(1)由以下限定:第一固定壁(2),其一体地连接至框架(4)并且具有第一固定曲率半径;以及第二壁(3),其相对于所述框架(4)是活动的并且具有基于产品而变化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活动壁包括:引导件(12),其可包括多个元件,该引导件用作摩擦表面并且从所述弯曲通廊的入口延伸到出口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壁(2)相对;支撑所述引导件(12)的结构(10),结构(10)包括附接至移动装置的若干区段(11),所述区段(11)彼此邻接并且分布在所述弯曲通廊(1)的入口(E)与出口(S)之间,且可活动地容纳于所述引导件(12)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这种类型的输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可调整宽度的弯曲通廊。
技术介绍
从文献FR 2 806 395已知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通廊,其中产品队列被输送。该通廊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限定,第一侧壁是系统的框架的一体部分并且具有第一固定曲率半径,第二侧壁是径向活动的并且在所述框架上被引导。文献FR 2 806 395提到,第二活动壁由从所述弯曲通廊的入口延伸到出口的连续引导件构成,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壁。该引导件具有第二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的大小基于所述产品的直径而变化,以允许使所述第二侧壁移动得更接近或进一步远离所述第一侧壁。这种系统具体地被设计成对由颈部支撑的瓶进行引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针对文献FR 2 806 395中描述的方案的可替代方案,其更适合于输送直立于连续输送带上并处于两个侧壁之间的瓶。这种系统是已知的。具体地,文献US 5 211 280、DE 43 30 702、DE 20 2005 0016 8和DE 87 14 605描述了这样的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通廊,其中当产品被输送时产品通过它们的底部被支撑。通廊由两个壁限定,其中至少一个壁具有可变的曲率半径以允许增加或减小通廊的宽度。这些文献均限定了分布式引导支撑件,每个引导件连接至用于使它们移动得进一步远离彼此(扩大曲率半径)或使它们移动得更靠近一起(缩小曲率半径)的装置。<br>这种实施方式需要改变引导件或去除引导件以改变曲率半径。换句话说,当要改变曲率半径时,有必要去除引导件,将分布式支撑件调整到期望位置,并取决于增加还是减少曲率半径而安装更长或更短的引导件。为了增加通廊的宽度,必须停止系统以更换引导件。引导件由弹性材料制成。然而,当使支撑件移动以增加或减小曲率半径时,引导件被拉伸或弯折。这可能削弱引导件,或可能导致在引导与引导件接触的产品时出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不仅不要求停止系统以改变通廊的宽度,而且其也克服了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用于被输送的产品的更稳健的技术方案,其中由于离心力,产品对由弯曲通廊形成的弯曲的外壁施加更大的压力。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系统,在此也被称为输送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通廊,产品的队列通过连续输送带在弯曲通廊中被输送,所述通廊由以下限定:—第一固定壁,其一体地附接至框架并且具有第一固定曲率半径,以及—第二壁,其相对于所述框架是活动的并且具有根据产品而变化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活动壁包括:—引导件(在此也被称为引导轮廓件),其可包括多个元件,引导件用作摩擦表面并且从所述弯曲通廊的入口延伸到出口且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壁,—支撑所述引导件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体地附接至移动装置的若干区段,所述区段分布在所述弯曲通廊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且彼此邻接并滑动地位于所述引导件中,所述引导件形成了结构的区段之间的桥接。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廊,它们是复合的,这意味者如文献FR 2 918 983中所描述的那样,它们包括刚性结构元件和柔性引导件,柔性引导件封住所述结构元件。具有可变曲率半径的弯曲壁具有双重厚度:厚度之一由引导件的厚度产生,另一厚度由沿引导件的整个长度延伸的领接的区段产生。因此,具有可变曲率半径的该壁比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系统中的壁更具抵抗性(不可变形的以用于所有实用目的)。区段在引导件中并在它们邻接的位置与它们彼此远离的位置之间滑动,但是它们各自形成圆弧,每个区段支撑引导件的具有特定长度的一部分。因而当曲率半径极大增加时对于引导件来说无需提供辅助支撑件,因为引导件不像现有技术那样是在特定点被支撑,而是在由区段形成的相邻弯曲的多个部分中被支撑。除了区段一体地附接至引导件外,当由移动装置致动时,区段在所述引导件内滑动以增加或减小第二壁的半径。因而通过致动移动装置,两个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特点,它们可以是单独的或组合的,—长的区段在它们的端部之一附接至移动装置;—引导件包括位于弯曲通廊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一体地附接至结构的中央区段的单个连续元件;—引导件包括固定至结构的区段的多个元件;—结构的每个区段位于引导件的元件内,使得引导件的元件形成结构的两个驱动之间的桥接;—第二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所述活动壁限定具有在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之间变化的半径的圆弧,并且区段包括弯曲板,弯曲板限定具有在所述最大半径和所述最小半径之间的平均半径的圆弧;—区段移动装置能够使区段在横向的径向上移动;—第二活动壁的区段移动装置包括呈径向布置的U形截面杆形式的径向支撑件,每个径向支撑件包括附接有区段的至少一个托架,所述U形截面的径向支撑件由滑轨的系统相对于框架被引导并且由致动机构致动;—U形截面的径向支撑件的致动机构包括:—第一机构,用于使所述U形截面的径向支撑件移动,包括:—浮动螺母,一体地附接至所述U形截面的径向支撑件,—径向布置的蜗杆,在一体地附接至框架的导套中被引导,以及—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径向蜗杆;—用于驱动径向蜗杆的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齿轮,齿轮由带螺纹的柔性轴驱动,带螺纹的柔性轴在护套内、沿固定的外部通廊的一侧、在待被致动的U形截面的径向支撑件之间、从齿轮延展到齿轮;—系统包括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座,基座具有至少一个弯曲凹槽以引导相应的输送带,所述基座具有开口以容许附接至相应固定和活动壁的托架通过;—用于活动壁的引导件具有与相邻的引导件对应的斜面端,以确保引导产品时的连续性而无论产品的尺寸如何;—支撑引导件的结构包括区段,区段的数目与对应通廊的长度相关;—支撑引导件的结构在弯曲通廊的中央处或中央处附近具有短额中央区段,并且在输送机的具有最小曲率半径的部分上具有分别布置在所述短的中央区段的两侧的两个区段,所述区段位于引导件中;—支撑引导件的结构在弯曲通廊的中央处或中央处附近具有短的中央区段,并且在输送机的具有最大曲率半径的部分上具有布置在所述短的中央区段的两侧的4个区段,所述区段位于引导件中。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对现在参照附图示出的若干实施方式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以立体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图2以俯视图示出图1的系统的不同通廊;—图3以俯视图示出图1和图2中示出的系统的最长通廊的壁,且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11 FR 09538711.输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通廊(1),产品(B)的队列
通过连续输送带在弯曲通廊中被输送,所述通廊(1)由以下限定:
第一固定壁(2),其一体地附接至框架(4)并且具有第一固定曲
率半径,以及
第二壁(3),其相对于所述框架(4)是活动的并且具有根据产品
(B)而变化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活动壁包括:
引导件(12),其能够包括多个元件,所述引导件用作摩擦
表面并且从所述弯曲通廊的入口延伸到出口且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壁
(2),
支撑所述引导件(12)的结构(10),所述结构(10)包括
一体地附接至移动装置的若干区段(11),所述区段(11)分布在所述
弯曲通廊(1)的入口(E)与出口(S)之间并且彼此邻接且滑动地
位于所述引导件(12)中,所述引导件(12)形成结构(10)的区段
(11)之间的桥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长的区段(11)在
其端部之一附接至移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
件(12)包括单个连续元件,所述单个连续元件位于弯曲通廊的入口
与出口之间并且一体地附接至结构(10)的中央区段(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
件(12)包括多个元件,所述多个元件固定至结构(10)的所述区段
(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10)的每个
区段(11)部分地位于引导件(12)的两个相邻元件内以确保连续性。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
壁(3)限定具有在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间变化的半径的圆弧,并且
区段(11)包括弯曲金属板,弯曲金属板限定具有处于所述最大半径
与所述最小半径之间的平均半径的圆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使
区段(11)移动的装置能够使区段在横向的径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第二活动壁
(3)的区段(11)移动的装置包括呈径向布置的U形截面杆形式的
径向支撑件(17),每个径向支撑件(17)包括附接有区段(11)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莱斯·皮莱尔德,大卫·佩兰,兹马伊·彼得罗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西德尔合作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