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能够使混合动力车的马达小型轻量化、并且防止马达的内部阻力及惯性成为驱动阻力、能够有效利用能量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第1离合器(10),从输入轴(2)对传递轴(3)传递动力、另一方面将从传递轴(3)向输入轴(2)的动力的传递切断,并且能够将从输入轴(2)向传递轴(3)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此外,通过第2离合器(20),从传递轴(3)对输入轴(2)传递动力,并且将从输入轴(2)向传递轴(3)的动力的传递切断。由此,当仅通过发动机(111)的驱动力行进时,将从输入轴(2)向传递轴(3)的动力的传递切断,能够防止对发电马达(112)传递动力。结果,能够使发电马达(112)小型轻量化,并且能够防止发生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涉及能够使具备发动机及发电马达的混合动力车的发电马达小型轻量化、并且能够防止发电马达的内部阻力及惯性成为驱动阻力、有效利用能量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及发电马达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被从发动机传递动力的输入轴与发电马达的转子同轴地连结、在发电马达与变速器之间配置有能够将来自发动机及发电马达的输入切断的离合器的结构。在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输入轴与发电马达的转子同轴地连结,所以转子随着发动机的输入轴的旋转而总是旋转。由此,转子兼有飞轮的作用,能够抑制发动机的旋转变动。非专利文献1:“Honda Technology”,[online],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平成21年4月10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honda.co.jp/tech/auto/engine/honda-ima/detail/index.html>。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不仅在通过发电马达的行进辅助时或再生时,在仅通过发动机的驱动力行进的高速行进时,转子也总是旋转。结果,马达躯体需要支承发动机的可旋转域(最高转速也有成为10000rpm附近的情况)中的转子的高速旋转的强度,所以有发电马达大型化而重量增加的问题。此外,由于发电马达的转子总是旋转,所以在不需要通过发电马达的行进辅助的通常的行进时,发电马达的内部阻力及惯性成为驱动阻力,有发生能量损失的问题。<br>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具备发动机及发电马达的混合动力车的发电马达小型轻量化、并且能够防止发电马达的内部阻力及惯性成为驱动阻力、能够有效利用能量的动力传递装置。为了达到该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第1离合器,从输入轴对传递轴传递动力、另一方面将从传递轴向输入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并且能够将从输入轴向传递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此外,通过第2离合器,从传递轴对输入轴传递动力,并且将从输入轴向传递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由此,通过第1离合器及第2离合器,在通过发电马达进行的行进辅助时,将从传递轴输入的发电马达的动力向输入轴传递,在再生时,能够从输入轴经由传递轴将动力向发电马达传递。另一方面,在仅通过发动机的驱动力行进的高速行进时,通过第1离合器及第2离合器将从输入轴向传递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能够防止对转子传递动力。结果,发电马达的躯体不需要支承转子的高速旋转的强度,所以具有能够使发电马达小型轻量化的效果。此外,由于能够防止在不需要通过发电马达进行的行进辅助的通常的行进时转子旋转,所以能够防止发电马达的内部阻力及惯性成为驱动阻力而发生能量损失,具有能够有效利用能量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由第3离合器将从输入轴向变速装置的动力的传递切断、并由第1离合器将从输入轴向传递轴的动力传递切断,从发电马达经由第2离合器对发动机传递动力,能够使发电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起动器动作。由于从输入轴向发电马达侧的动力的传递被切断,所以在发动机起动后,仅通过使第3离合器闭合就对变速装置传递动力。另一方面,以往在使用发电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起动器的情况下,当发动机起动时车辆不运动,所以在将发电马达与变速器之间的离合器切断的状态下使发电马达旋转而对发动机施加旋转,使发动机起动。为了使车辆起步,需要在控制发电马达以使其不成为发动机的阻力后将离合器闭合。结果,有从发动机起动到使车辆起步的时间变长、并且控制也复杂化的问题。相对于此,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由于具备将从输入轴向变速装置的动力的传递切断的第3离合器,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以外,仅通过将第3离合器闭合就能够从输入轴对变速装置传递动力,结果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具有能够缩短从发动机的起动到向变速装置传递动力的时间的效果。此外,在发动机的起动时,通过由第3离合器将从输入轴向变速装置的动力的传递切断,具有难以将起动时的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的效果。此外,通过由第3离合器将从输入轴向变速装置的动力的传递切断,在使车辆停止的状态下使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全部传递给转子,具有能够使用发电马达发电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第4离合器中,通过由施力部件对斜撑施加作用力、斜撑向自锁方向倾斜移动,在向外周面及内周面的卡合面的接点发生摩擦力,并且通过自锁角,斜撑卡合在内圈及外圈上。结果,内圈和外圈的向一定旋转方向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相对于此,通过由载荷施加装置抵抗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对斜撑施加载荷、斜撑向反自锁方向倾斜移动,斜撑向内圈及外圈的卡合被解除,内圈与外圈相对旋转。这样,使斜撑倾斜移动而进行向一定方向的旋转的传递及切断的切换,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缩短切换所需要的时间、能够迅速地变速的效果。此外,由于使斜撑倾斜移动而进行向一定方向的动力的传递及切断,所以在从动力的传递被切断的状态成为被传递的状态的变速时,能够防止内圈和外圈空转。由此,具有能够防止变速时的冲击的效果。此外,通过使第4离合器的载荷施加装置动作,将从连结轴向输出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在发动机起动后,通过使载荷施加装置的动作停止,能够进行从连结轴向输出轴的动力的传递。这样,仅通过将载荷施加装置的动作停止就能够对输出轴传递动力,所以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具有能够缩短从发动机的起动到向输出轴传递动力的时间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由于具备将从发动机向切换装置的动力的传递切断的第5离合器,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种的效果以外,还通过在再生时将发动机从切换装置切离,能够防止发动机成为发电马达的驱动阻力,具有能够消除能量损失而增加再生量的效果。此外,通过将发动机从切换装置切离,能够用只有发电马达的驱动力行进,所以具有能够抑制发动机带来的燃料消耗量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由于变速装置不经由离合器而与切换装置连结,所以在使第4离合器的载荷施加装置动作的状态下通过发电马达使发动机起动后,通过仅使第4离合器的载荷施加装置的动作停止的控制,能够由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斜撑向自锁方向倾斜移动。由此,使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输出轴,能够将车辆起步。由此,除了技术方案3或4的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进行从发动机的起动到车辆的起步、并且能够缩短其时间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由于具备将由输入轴的旋转带来的转子的旋转速度增速的增速器,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至5的任一种的效果以外,还具有在发电时使转子的旋转速度增加、能够增加发电量的效果。此外,具有在发动机的起动时或通过发电马达进行的行进辅助时能够增大输入轴的转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第1离合器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线的第1离合器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12 JP 2009-140753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输入轴,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变速装置;
传递轴,将从该输入轴传递的动力传递给发电马达的转子;
切换装置,配设在从上述输入轴到上述传递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切换上述输入轴与上述传递轴之间的动力的传递方向;
该切换装置具备:
第1离合器,将从上述输入轴输入的动力可切断地传递给上述传递轴,另一方面将从上述传递轴向上述输入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
第2离合器,将从上述输入轴向上述传递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另一方面将从上述传递轴输入的动力传递给上述输入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配设在从上述切换装置到上述变速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将从上述发动机向上述变速装置的动力的传递切断的第3离合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从上述输入轴传递动力的变速装置;
上述变速装置具备连结在上述输入轴上而被输入来自上述发动机的动力的连结轴、平行于该连结轴而配设的输出轴、配设在该输出轴及上述连结轴上、相互啮合而设定为成为不同的变速比的多个第1齿轮对、和配设在该第1齿轮对的分别一个齿轮上、将从上述连结轴输入的动力可切断地传递给上述输出轴、另一方面将从上述输出轴向上述连结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的第4离合器;
上述第4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忠彦,
申请(专利权)人:优尼邦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