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具有:移位寄存器(SR),其在基板上一体地形成;第1配线(11),其具有能够和与该移位寄存器(SR)分开地设置的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端子(101);第2配线(12a~12c),其用于将上述移位寄存器(SR)的输出波形向该移位寄存器(SR)的外部取出;以及切换部(13a~13c),其将上述第1配线(11)和上述第2配线(12a~12c)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进行切换。由此,即使是驱动器单片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确认驱动电路(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电子电路的电子装置,特别涉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等设备和作为用于驱动该设备的驱动电路的电子电路在同一基板上一体地形成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安装成本的降低等,提出了显示面板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电子电路)在同一基板上一体地形成的电子装置、所谓的驱动器单片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187994号公报(2000年7月4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驱动器单片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贴合了相对基板的状态下,各驱动电路处在被玻璃包围的内部,另外,通常为了提高集成度,各驱动电路的配线宽度是数μm~数十μm,非常细,另外,配线上面被绝缘膜保护,因此,将取样器的探针直接碰触配线,通过示波器等外部设备来确认输出波形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驱动器单片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在对已完成的装置进行检查的阶段发生了缺陷的情况下,无法确认驱动电路的输出波形,因此,无法确定发生缺陷的原因,其结果是:出现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成品率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驱动器单片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确认驱动电路(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的电子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子电路,其在基板上一体地形成;第1配线,其具有能够和与该电子电路分开地设置的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第2配线,其用于将上述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向该电子电路的外部取出;以及切换部,其将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的状态切换预先设定的次数。在此,上述预先设定的切换次数是指将第1配线和第2配线从非导通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或从导通状态切换为非导通状态)作为第1次,接着,将从导通状态切换为非导通状态(或从非导通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作为第2次来进行计算。根据上述构成,具有切换部,其将第1配线和第2配线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状态切换预先设定的次数,所述第1配线具有能够和与电子电路分开地设置的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第2配线用于将上述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取出,由此通过上述切换部将第1配线和第2配线之间的导通/非导通的状态切换预先设定的次数,与电子电路分开的外部设备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切换次数中成为导通状态的次数,取得在该电子电路中由第2配线取出的输出波形。这样,用于取入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的配线、连接端子与该电子电路分开地形成,由此即使是在基板上一体地形成的电子电路、所谓的单片结构的电子电路,也可以可靠地确认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因此,即使是单片结构的电子电路在检查阶段产生了缺陷的情况下,也可以确认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因此,可以确定产生缺陷的原因,其结果是:起到提高电子装置的合格率的效果。其特征在于,针对上述第1配线具有从主线分支的分支配线、上述第2配线在上述切换部具有与上述分支配线交叉的至少2根交叉配线的情况,或针对上述第1配线具有从主线分支的分支配线、上述分支配线在上述切换部具有与上述第2配线交叉的至少2根交叉配线的情况,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上述交叉配线形成为每次一根地与上述分支配线或第2配线成为导通状态。根据上述构成,上述第2配线或上述分支配线所具有的至少2根交叉配线形成为每次一根地与上述分支配线或第2配线成为导通状态,由此可以对来自电子电路的相同部位的输出波形至少确认2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上述交叉配线相对于上述分支配线或第2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根据上述构成,交叉配线相对于分支配线或第2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由此可以将交叉配线与分支配线或第2配线的交叉部通过激光等进行熔接,由此成为导通状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配线按照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的每一种类设置,上述第1配线具有从主线分支了上述第2配线的根数以上的分支配线,上述第2配线形成为在上述切换部与上述分支配线成为导通状态。根据上述构成,上述第2配线形成为每次一根地与上述第1配线的分支配线成为导通状态,由此可以将电子电路的不同的输出波形取入1次以上。而且,即使作为从电子电路取入的对象的输出波形的数量有所增加,也仅是第2配线的根数增加,第1配线的根数是1根即可,因此,不会降低配线的集成度。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支配线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1配线的主线隔着绝缘膜交叉。根据上述构成,直到必要时才能使分支配线与第1配线的主线电连接,因此,来自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端子的无用的信号难以经由主线进入分支配线以及第2配线,难以对其后面的电子电路带来不良影响。其特征在于,与上述连接端子连接的端子配线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1配线的主线隔着绝缘膜交叉。根据上述构成,直到必要时才能使端子配线与第1配线的主线电连接,因此,来自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端子的无用的信号不会经由主线进入,难以对其后面的电子电路带来不良影响。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配线形成为与引出线隔着绝缘膜交叉,所述引出线与电子电路的成为取出对象的输出波形的配线电连接。根据上述构成,直到必要时才能使第2配线与电子电路的引出线电连接,因此,无用的信号不会经由第2配线进入电子电路,难以对该电子电路带来不良影响。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出线的长度设定为在该引出线与第2配线的交叉部所产生的电容成为规定值以下的长度。根据上述构成,引出线的长度设定为在该引出线与第2配线的交叉部所产生的电容成为规定值以下的长度,由此可以将在上述交叉部所产生的电容造成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电子电路串联地设置有多级时,对最终级的电子电路设置有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其特征在于,当上述电子电路串联地设置有多级时,对初级的电子电路设置有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通常在电子电路串联地设置有多级的情况下,确认初级的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等同于确认本来的电子电路的工作,确认最终级的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等同于确认在整个电子电路群中波形变化最大的输出波形。优选上述电子电路例如是移位寄存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子电路,与该电子电路所包括的晶体管的源极电极、漏极电极、栅极电极分别连接的信号配线在中途分支为两方,当将一方分支配线设为第1分支配线,将另一方分支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09 JP 2009-138566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子电路,其在基板上一体地形成;
第1配线,其具有能够和与该电子电路分开地设置的外部设备
电连接的连接端子;
第2配线,其用于将上述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向该电子电路的
外部取出;以及
切换部,其将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的导通/非导通
的状态切换预先设定的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针对上述第1配线具有从主线分支的分支配线、
上述第2配线在上述切换部具有与上述分支配线交叉的至少2
根交叉配线的情况,或
针对上述第1配线具有从主线分支的分支配线、
上述分支配线在上述切换部具有与上述第2配线交叉的至少2
根交叉配线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上述交叉配线形成为每次一根地与上述
分支配线或第2配线成为导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上述交叉配线相对于上述分支配线或第
2配线隔着绝缘膜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配线按照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的每一种类设置,
上述第1配线具有从主线分支了上述第2配线的根数以上的分
支配线,
上述第2配线形成为在上述切换部与上述分支配线成为导通状
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支配线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1配线的主线隔着绝缘膜交
叉。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连接端子连接的端子配线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第1配线的
主线隔着绝缘膜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配线形成为与引出线隔着绝缘膜交叉,所述引出线与
电子电路的成为取出对象的输出波形的配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出线的长度设定为在该引出线与第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胁弘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