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5205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7 22:43
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包括有本体、切换体、出水体、分水盘、面盖及弹簧;本体与面盖上下密封配合中部形成容置空间,本体的顶部设有入水孔,面盖上布有出水孔,并分隔若干个对应出水孔的功能水腔;分水盘与出水体配合设于面盖的上方,该出水体上圆周方向等分布设有数组通水孔,出水体的底部则成型与该通水孔对应并相通的过水腔,分水盘设于出水体的底部,设有与出水体过水腔对应的分水孔;切换体结合弹簧活动设于容置空间内,该切换体在其两端水压差的作用下在容置空间内纵向上下移动,并与本体或出水体配合,令切换体的侧孔选择导通出水体的一组通水孔,组成相应的功能水水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淋浴花洒的领域,与花洒的功能水切换结构相关。
技术介绍
目前不论是手持式花洒或莲蓬头花洒大都具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水供使用者选择,比如有花洒水、一柱水、按摩水、混合水等等,花洒内各功能水的水路是由各自对应的水腔及水道组成,而功能水的选择与切换是通过切换装置来实现的,传统切换装置的构件多、 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需要手动操作按钮才能进行水路的切换;对于莲蓬头花洒来说,由于莲蓬头花洒大都安装在较高处,操作切换时较不方便,本技术即是针对此不足而进行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利用水力达到自动切换花洒功能水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包括有本体、切换体、出水体、分水盘、面盖及弹簧;本体与面盖上下密封配合中部形成容置空间,该本体的顶部设有连通容置空间的入水孔,该面盖上布有出水孔,并分隔若干个对应出水孔的功能水腔;分水盘与出水体配合置于容置空间内,设于面盖的上方,该出水体上于圆周方向等分的布设有数组通水孔,出水体的底部上则成型有与该通水孔对应并相通的过水腔,分水盘设于出水体的底部,其设有与出水体过水腔对应的分水孔;切换体结合弹簧活动设于容置空间内,切换体的底部形成一止水端并设有侧孔,该切换体在其两端水压差的作用下在容置空间内纵向上下移动,并与本体或出水体配合,令切换体的侧孔选择导通出水体的一组通水孔,组成相应的功能水水路。该本体的顶部设有数个导向筋。该出水体的上端于中部间隔分布有数个导柱。该切换体上端向内陷入一沉槽,沉槽的中部圆周方向等分的凸出数个朝向同一倾斜方向的斜导面,该斜导面与本体的导向筋形成配合,切换体的底部止水端的中部设有一沉孔,沉孔内圆周方向等分的凸出数个朝向同一倾斜方向的斜导面,该斜导面与出水体的导柱形成配合。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水路的开与关,即可利用水的压力变化,使切换体受其两端水压差的作用在容置空间内纵向的上下移动,并与本体或出水体配合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令切换体选择性导通出水体的一组通水孔,组成相应的功能水水路,水路的切换同样是操作水路开关来实现的,无需在花洒上另设置切换开关,令产品的结构更为简化,节能减碳,降低成本。附图说明CN 202219209 U说明书2/3 页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4A为本技术切换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5A为本技术出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7、8为本技术三种出水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作为莲蓬头实施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作为手持式花洒实施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说明。如图1至图5、5A所示,本技术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包括有本体1、切换体2、 出水体3、分水盘4、面盖5及弹簧6,本体1与面盖5上下密封配合中部形成容置空间11,该本体1的顶部内设有导向筋12并设有连通容置空间的入水孔13以接入水源,该面盖5上散布有出水孔51,并分隔若干个功能水腔52,各功能水腔52与对应的出水孔51相通组成功能水出水水路,以下以花洒具有三种功能水模式为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说明。具体结构是面盖5上分隔三个功能水腔52,分别对应面盖上相应的出水孔形成三个出水区域,分水盘4与出水体3配合置于容置空间11内,设于面盖5的上方与面盖的功能水腔52形成配合,如图5、5A所示,该出水体3的上端于中部间隔分布三个导柱31,并于圆周方向等分的布设三组通水孔32,各组通水孔32可由轴向对称的两个孔组成,而且该出水体3的底部上成型有三组与通水孔32对应并相通的过水腔33,分水盘4设于出水体3的底部,其上设有与出水体过水腔33对应的分水孔41,令过水腔33内的水流经分水孔41连通面盖5的功能水腔52 ;切换体2结合弹簧6活动设于容置空间11内,与出水体3或本体 1形成配合,该切换体2始终受到弹簧6向上顶持的作用力,如图4、4A所示,该切换体2上端向内陷入一沉槽21,沉槽21的中部圆周方向等分的凸出三个朝向同一倾斜方向的斜导面22供与本体的导向筋12配合,切换体2的底部形成一止水端23,该止水端23的中部设有一沉孔231,沉孔231内一样圆周方向等分的凸出三个朝向同一倾斜方向的斜导面232, 该斜导面232供与出水体3的三个导柱31形成配合,又该止水端23的边缘轴向对称的设有两侧孔233,安装后该切换体2在其两端水压差的作用下在容置空间11内纵向上下移动, 并与本体及出水体配合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令切换体的两侧孔233与出水体的其中一组通水孔32相通,而导通相应的功能水水路。前述出水体的导柱31,本体的导向筋12以及切换体的斜导面22、232设置的数量可根据花洒需要实现的功能数来定义,本案以三个功能水模式为例,因此均设为三个,具体实施时不以此为限。以下是花洒与供水管连接安装后使用、切换时的几种状态,如图2所示,当供水开关关闭时,此时花洒未通水,则切换体2在弹簧6的顶持作用下,位于容置空间11的上部, 与本体1配合;如图6中箭号所指,当供水开关开启后,水由本体1顶部的入水口 11进入, 使切换体2在水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6纵向向下移动,此移动过程中切换体2底部的斜导面232与出水体3的导柱31接触,使切换体2在向下移动的同时绕轴线转动60 ,令其侧孔233与出水体3的一组通水孔32相通,并利用止水端23密封出水体3的其余两组通水孔,此时的水是由本体顶部的入水口 11进入后,经过本体1与切换体2之间的间隙进入切换体的侧孔233,经侧孔233、出水体通水孔32进入过水腔33,再通过分水片上与过水腔对应的分水孔41以及面盖的出水孔51流出,组成一条切能水路。关闭水路后,切换体2在则弹簧6的顶持作用下纵向向上移动,此移动过程中切换体上端的斜导面22与本体的导向筋 12接触,使切换体2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再绕轴线转动60 。再次打开水路后,如图7箭号所示,切换体1又在水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6纵向向下移动,此移动过程中切换体底部的斜导面232再次与出水体的导柱31接触,使切换体2在向下移动的同时绕轴线再转动60 , 令其侧孔233与出水体的另一组通水孔32相通,并利用止水端23密封出水体的其余两组通水孔,此时的水是由本体顶部的入水口 11进入后,经过本体1与切换体2之间的间隙进入切换体的侧孔233,经侧孔、出水体通水孔进入过水腔33,再通过分水片上与过水腔对应的分水孔41以及面盖的出水孔51流出,切换成另一条功能水路。以此类推,如图8所示, 为关闭后又再打开水路后的状态,图中箭号所指,为第三种功能水的水路走向。由上述可见,只需开关水路,即可利用水的压力变化,使切换体2在其两端水压差的作用下在容置空间11内纵向的上下移动,并与本体及出水体配合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一定角度,进行水路的切换,而无需在花洒上另设置切换开关,令产品的结构更为简化,节能减碳,降低成本。 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作为莲蓬头使用时,只要在使用者触手可及的位置上安装一控水开关,将此开关的水路引到莲蓬头,即可通过控水开关对莲蓬头进行功能水的切换。如图10所示,本技术也可作为手持式花洒使用,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