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硅为主体的动态消泡微乳液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4437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纺织印染生产中使用的非硅为主体的动态消泡微乳液及其制作方法,其中含有植物油、乙撑双硬脂酰胺类、N-烷基双马来酰亚胺类、N-不对称或对称烷基代脲类、超支链聚酯聚醇、异构醇聚氧乙烯醚(EO)↓[3]磷酸酯、松节油透醇、缩乙二醇醚类、缩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L-52、磺化蓖麻油、6501月桂基醇酰胺、N-烷基氮酮类、N-烷基脂肪酰胺类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方法是:A.将植物油增溶于乙撑双硬酯酰胺中形成络合物;B.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外的其他12种组分混合,并与络合物混合配制成消泡微乳液;C.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优点是不采用石蜡和矿物油、环境友好、成本低、不易析出、消泡效果好,处理浴的温度25-140℃,pH值2.5-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生产中使用的一种消泡助剂,具体是指在织 物前处理、印、染、漂、整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非硅为主体的动态消 泡微乳液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生产的织物前处理、印、染、漂、整理过程中,由各种助剂 配制成的处理浴常常会起泡沫,影响处理过程的进行和处理的质量, 为此常常用各种消泡剂消除处理过程中的泡沫。常用的硅类消泡剂含无机硅如铝硅酸钠镁,或含有机硅如聚二甲 基硅氧烷,当两者组合使用时,消泡的效果更好。但硅类消泡剂在应用中,尤其是在pH值偏高,温度高或液流在 处理时剪切力偏大的应用场合,很容易产生无机硅或有机硅等抑泡组 分漂析,这类疏水性硅沾在处理的织物或设备上,形成"硅斑",影 响手感和外观。为此,许多专利技术提出了对聚二甲基硅氧垸作改性以提高其在 处理浴中稳定性的措施。如DE3807247HE和USP3951832号专利用聚 醚与聚二甲基硅氧垸作接枝嵌段共聚,但形成的Si-0-C侧键不耐酸, 不耐碱,不耐热,在105'C以上pH10.0的染浴中,侧键会发生断裂, 仍会产生硅斑。USP 7056870号专利采取了将聚二甲基硅氧垸加氟取代的化学措 施,增强了表面活性和消泡效果,但聚二甲基硅氧烷氟化后很不稳定,更易漂析。DE3011304, DE3123103号专利提出了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 嵌段共聚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上,但该技术对分子量需严格控制的合成 工艺难以实现。因此,专家们认为,提高硅系消泡剂的处理浴稳定性是一条路, 而研发非硅为主体的消泡剂则又是一条路,UPS 6350787和 UPS5895605专利提出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环氧氯丙烷加成的消泡 剂。它们既不含有机硅,又易生物降解,本身又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并不会影响染浴功能,但动态消泡效果用于溢流染色中远远不足。另一类非有机硅消泡剂是以乙撑双硬脂酰胺增溶于蜡质和矿物 油之后的非有机硅类消泡组分。德国Cognis在UPS6610752专利中提 出,应用中发现其用量在重量百分比1%及以下时,其消泡效果尚不 够满意,当用量再增加,超过1%时,消泡体系出现了不稳定现象, 虽然没有有机硅存在,但是其中的蜡和无机硅较易漂析出来,对织物 的手感有较大的妨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陷,提 出一种能在处理浴较大温度范围内和较宽pH值范围内保持稳定和有 良好消泡效果的非硅为主体的动态消泡微乳液。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出的以非硅为 主体的动态消泡微乳液,按重量比包括如下组分 组分1 、植物油 含量1. 0%-30. 0%组分2、乙撑双硬脂酰胺类 含量0.01%-8.0% 组分3、 N-烷基双马来酰亚胺类 含量0. 01%-5. 0%含量1%-30. 0%含量0. 05%-5. 0%含量1%-25% 含量0. 1%-12% 含量1%-80% 含量0. 05%-10%含量0. 05%-8% 含量0. 5%-20%含量0. 5%-3. 0% 含量0. 01%-8. 0% 含量1%-30. 0%组分4、 N-不对称或对称烷基代脲类 组分5、超支链聚酯聚醇 组分6、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组分7、松节油透醇 组分8、縮乙二醇醚类 组分9、縮水山梨醇油酸酯 组分IO、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L-52 组分ll、磺化蓖麻油 组分12、 6501月桂基醇酰胺 组分13、 N-烷基氮酮类 组分14、 N-烷基脂肪酰胺类由以上14个组分组成的动态消泡微乳液,每kg动态消泡微乳液 中还加入有10-15mg的聚二甲基硅氧垸,为组分15。所述的植物油为椰子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葵 花籽油、玉米油、茶油、山茶油、棉籽油、棕榈油或花生油,最佳含 量为5%-25%。所述的乙撑双硬脂酰胺类为乙撑双硬酯酰胺、乙撑双月桂酰胺、 乙撑双肉桂酰胺、乙撑十六酰胺或乙撑双油酰胺,最佳含量为1%-5%。所述的N-垸基双马来酰亚胺为N-甲基双马来酰亚胺、N-乙基双 马来酰亚胺、N-丙基双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双马来酰亚胺、N-异丁 基双马来酰亚胺、N-异戊基双马来酰亚胺、N-异辛基双马来酰亚胺或 N-异壬基双马来酰亚胺,最佳含量为0. 8%-4%。所述的N-不对称或对称垸基代脲类为N, N' -二甲基脲、N,N' -二乙基脲、N'-甲基N-乙基脲、N,N-二乙基脲、N-甲基N' -丁基脲、 N-甲基N'-丙基脲、N-乙基N' -丁基脲、N-甲基N'-丙基脲、N- 乙基N' -丁基脲、N-甲基N-丁基N'-乙基脲、N-甲基N'-异戊基脲、 N,N,N' ,N' -四甲基脲、N,N,N' ,N'-四乙基脲、N,N,N' ,N'-四异 丙基脲、N,N,N' ,N'-四异丁基脲、N,N,N' ,N'-四正丁基脲、 N,N,N' ,N'-四异戊基脲、N,N,N' ,N'-四异辛基脲、N-甲基N-乙 基N' -丁基脲或N,N,N'-三异丁基脲,最佳含量为5%-25%。所述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为异辛基或辛烷基聚氧乙烯醚 (E0) 3磷酸酯、异辛基或辛垸基聚氧乙烯醚(E0) 6磷酸酯、异辛 基或辛垸基聚氧乙烯醚(E0) 7磷酸酯、异辛基或辛烷基聚氧乙烯醚 (E0) 9磷酸酯或异辛基或辛垸基聚氧乙烯醚(E0) 12磷酸酯,最佳 含量均为4%-20%。所述的縮乙二醇醚类为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 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縮乙二醇单甲醚、二縮乙二醇单乙醚、二縮 乙二醇单丙醚、二縮乙二醇单丁醚、三縮乙二醇单甲醚、三缩丙二醇 单甲醚、三縮乙二醇单乙醚、三縮乙二醇单丙醚、三縮乙二醇单丁醚、 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二縮 丙二醇单甲醚、二縮丙二醇单乙醚、二縮丙二醇单丙醚或二缩丙二醇 单丁醚,最佳含量为10%_60%。所述的N-烷基氮酮类为N-异戊基氮酮、N-异辛基氮酮、N-癸基 氮酮、N-异十三基氮酮或N-月桂基氮酮,最佳含量为1%-5%。所述的N-垸基脂肪酰胺类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 酰胺、N,N-二甲基辛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N,N-二丁基乙酰胺或 N,N-二戊基乙酰胺,最佳含量为5%-25%。针对上述非硅为主体的动态消泡微乳液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 法包括以下3步A、将组分1植物油增溶于组分2乙撑双硬酯酰胺中,增溶后形成络合物;B、 将组分3至14共12种物质混合,将形成的混合物与步骤A中所 述的络合物混合配制成消泡微乳液;C、 作消泡处理时,在步骤B所述的消泡微乳液中或直接在消泡处理 浴中加入组分15聚二甲基硅氧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植物油而不采用石蜡和矿物油,环境友好,成本低,不易析 出,增溶混合制成的微乳液能提高动态消泡效果,可用于纺织品的染 前处理,以及印花、染色、漂白和后整理过程中,处理浴的温度范围 为25-140。C, pH值范围为2. 5-13。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羊毛、棉、丝、麻、纯纺或混纺机织物、针织物、 无纺织物的前处理(包括纤维原料的脱胶、精练)、漂白、印花和染 整过程中各种处理液的动态消泡。 实施例1非硅为主体的动态消泡微乳液按重量比包括如下组分组分l、大豆油 含量10%组分2、乙撑双硬酯酰胺 含量2%组分3、 N-异丁基双马来酰亚胺 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硅为主体的动态消泡微乳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包括如下组分: 组分1、植物油 含量1.0%-30.0% 组分2、乙撑双硬脂酰胺类 含量0.01%-8.0% 组分3、N-烷基双马来酰亚胺类 含量0.01%-5.0% 组分4、N-不对称或对称烷基代脲类 含量1%-30.0% 组分5、超支链聚酯聚醇 含量0.05%-5.0% 组分6、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含量1%-25% 组分7、松节油透醇 含量0.1%-12% 组分8、缩乙二醇醚类 含量1%-80% 组分9、缩水山梨醇油酸酯 含量0.05%-10% 组分1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L-52 含量0.05%-8% 组分11、磺化蓖麻油 含量0.5%-20% 组分12、6501月桂基醇酰胺 含量0.5%-3.0% 组分13、N-烷基氮酮类 含量0.01%-8.0% 组分14、N-烷基脂肪酰胺类 含量1%-30.0% 由以上14个组分组成的动态消泡微乳液,每kg动态消泡微乳液中还加入有10-15mg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组分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达机张德良方磊周勤谦姚明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