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旋转电机,其能提高保护罩与外壳拆装的作业性,并能抑制外壳大径化。树脂制的保护罩(25)被制造成由底部和筒形的周壁部(27)组成的有底筒状,且将所述保护罩(25)安装于后支架3,以覆盖配设于后支架(3)的轴向外侧的整流装置和电压调整器。保护罩(25)具有由从周壁部(27)的开口端延伸设置的轴部(33)和从轴部(33)的前端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爪部(34)构成的卡定爪(32),将卡定爪(32)插入形成于外壳(4)的卡定孔(35)以使保护罩(25)在后支架(3)上弹性地保持成卡定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交流发电机等车用旋转电机,尤其涉及对被外壳支承的整流装置和电压调整器予以保护的保护罩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中,整流装置和电压调整器安装于后支架的外侧端面, 有底圆筒状的保护罩从轴向外侧安装于后支架,以覆盖整流装置和电压调整器。此外,将从有底圆筒状的周壁部朝轴向延伸设置的卡定爪插入凹陷设置于后支架的外周缘部的卡定孔,使卡定爪的爪部与卡定孔卡合,从而将保护罩支承于后支架。专利文献1 韓国特許出願公開第2003-7^59号明細書(韩国专利申请公开 2003-72659号说明书)在现有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中,爪部朝内侧突出设置于卡定爪的轴部前端。因此,爪部能一边使轴部朝外径侧弹性变形一边在卡定孔的内壁面上滑动地插入卡定孔。接着,在爪部滑过卡定孔时,轴部复原,爪部卡定于后支架,从而将保护罩保持于后支^K O因而,由于需要使用某种工具来使轴部朝外径侧弹性变形,以解除爪部与后支架的卡定,因此,在现有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中,存在将保护罩从后支架取下的作业很繁杂、拆装作业性较差这样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在拆装保护罩时爪部在卡定孔内壁面的面向后支架外径侧的部位上滑动,因此,需要将卡定孔形成为比保护罩的圆筒部更朝外径侧凸出的孔形,因而还存在会导致后支架大径化这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提高保护罩与外壳拆装的作业性、并能抑制外壳大径化的车用旋转电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旋转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在外壳内被支承成可旋转;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及卷绕安装于定子铁心的定子绕组,且上述定子以围绕上述转子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外壳;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配设于上述外壳的轴向一侧的外侧,并对在上述定子绕组中产生的交流电进行整流;电压调整器,该电压调整器配设于上述外壳的轴向一侧的外侧,并对在上述定子中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以及树脂制的保护罩,该保护罩被制造成由底部和筒形的周壁部组成的有底筒状,且上述保护罩安装于上述外壳以覆盖上述整流装置和上述电压调整器。此外,上述保护罩具有由从上述周壁部的开口端延伸设置的轴部和从该轴部的前端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爪部构成的卡定爪,将该卡定爪插入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卡定孔以使保护罩在该外壳上弹性地保持成卡定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保护罩的卡定爪的爪部从由周壁部的开口端延伸设置的轴部的前端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因此,能通过使延伸设置有轴部的周壁部的部位朝径向内侧弹性变3形,来解除卡定爪与形成于外壳的卡定孔的卡定状态。因此,由于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就能解除卡定爪与卡定孔的卡定状态,因此能提高安装于外壳的保护罩的拆装作业性。此外, 由于使轴部发生弹性变形来使爪部朝径向内侧变位,以进行保护罩的拆装,因此,不需要将卡定孔形成为比保护罩的周壁部更朝径向外侧凸出的孔形,从而能抑制后支架的大径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中未安装有保护罩的状态的后侧端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后视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安装方法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符号说明)4 外壳8 转子12 定子19电压调整器21整流装置25保护罩26 底部27周壁部31 凹部32卡定爪33 轴部34 爪部35卡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用旋转电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中未安装有保护罩的状态的后侧端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后视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安装方法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保护罩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1及图2中,车用交流电机1包括外壳4,该外壳4由分别大致呈碗状的铝制的前支架2和后支架3构成;轴6,该轴6通过一对轴承5被外壳4支承成可自由旋转;带轮7,该带轮7固接于朝外壳4的前侧伸出的轴6的端部;转子8,该转子8固定于轴6且配设在外壳4内;风扇11,该风扇11固定于上述转子8的轴向上的两端面;定子12,该定子 12以围绕转子8的形态固定于外壳4 ;一对集电环15,这一对集电环15固定于朝外壳4的后侧伸出的轴6的伸出部,并对转子8供电;一对电刷16,这一对电刷16在各集电环15的表面滑动;刷握17,该刷握17收容上述电刷16 ;电压调整器19,该电压调整器19安装于设置在刷握17外径侧的散热器18并对在定子12中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连接器 20,该连接器20与散热器18的安装部一体成形,并输入输出电压调整器19等与外部装置 (未图示)之间的信号;整流装置21,该整流装置21配置于后支架3的后侧且将在定子12 中产生的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以及保护罩25,该保护罩25以覆盖刷握17、电压调整器19、整流装置21的形态安装于后支架3。转子8是爪极式转子,其包括磁场绕组9,该磁场绕组9流过励磁电流而产生磁通;以及磁极铁心10,该磁极铁心10设置成覆盖磁场绕组9,并利用磁场绕组9的磁通来形成磁极。此外,定子12包括圆筒状的定子铁心13 ;以及定子绕组14,该定子绕组14卷绕安装于定子铁心13,并随着转子8的旋转,因来自磁场绕组9的磁通的变化而产生交流电。 定子12配设成将定子铁心13从轴向两侧夹在前支架2和后支架3的开口端以围住转子8。整流装置21包括安装有多个正极侧整流元件的正极侧散热器22 ;安装有多个负极侧整流元件的负极侧散热器23 ;以及电路板M,其中,将电路板M夹在正极侧散热器22 与负极侧散热器23之间而构成大致C字形。此外,正极侧整流元件和负极侧整流元件通过电路板M连接成构成规定的桥式电路。如上所述构成的整流装置21在集电环15的外周侧配置成在与轴6的轴心正交的平面上以轴6为中心的扇形,并连接固定于后支架3的外侧端面。此外,将定子绕组14的导线1 从后支架3拉出而与电路板M的端子连接,从而使整流装置21与定子绕组14电连接。此外,刷握17配置于整流装置21的大致呈C字形的前端之间,并连接固定于后支架 3的外侧端面。接着,参照图3至图6对保护罩25的结构进行说明。保护罩25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尼龙66等绝缘性树脂,成形成由底部沈和圆筒形的周壁部27组成的有底圆筒状。底部沈形成有多个吸气孔观。将保护罩25的底部沈和周壁部27的一部分切去而形成连接器导出孔四。输出端子取出孔30形成在保护罩25的连接器导出孔四的周向一侧。而且,分别使周壁部27 的一部分朝内径侧凹陷,从而从周壁部27的开口端至底部沈连续凹陷设置有三个凹部31。 而且,将一个凹部31形成于保护罩25的连接器导出孔四的周向另一侧。将剩下的两个凹部在周向上彼此分开地形成于与连接器导出孔四相反的一侧。卡定爪32由在各凹部31的周向中央位置从周壁部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和德,大西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