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594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循环风机(2)、吸收塔(3)、供氧机构(4)、循环贮槽(5)和循环机构(6),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与循环风机(2)的进气口连接,吸收塔(3)的下部由第一管路(33)与循环风机(2)的出气口连接,供氧机构(4)由第二管路(41)与吸收塔(3)的下部连接,在吸收塔(3)的下部还连接有一第六管路(32)的一端,而第六管路(32)的另一端伸展到循环贮槽(5)中,循环贮槽(5)设在吸收塔(3)的一侧,循环机构(6)设在吸收塔(3)与循环贮槽(5)之间,并且与吸收塔(3)和循环贮槽(5)相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 装置,用于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并且回收稀硝酸。
技术介绍
对于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碱液吸收法和还原法。 碱液吸收法的不足在于吸收不完全和容易产生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二次污染,以及碱原料消耗大而导致处理费用高;还原法不能体现循环经济,例如氮资 源被白白的浪费。鉴于上述现状,有必要探索合适的处理装置,本技术在下面将要介 绍的技术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能体现循环经济 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它 包括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循环风机、吸收塔、供氧机构、循环贮槽和循 环机构,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与循环风机的进气口连接,吸收塔的下部由 第一管路与循环风机的出气口连接,供氧机构由第二管路与吸收塔的下部连 接,在吸收塔的下部还连接有一第六管路的一端,而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伸展到循环贮槽中,循环ie槽设在吸收塔的一侧,循环机构设在吸收塔与循环贮 槽之间,并且与吸收塔和循环贮槽相通。本技术所述的吸收塔内的中部设有填料。本技术所述的填料为拉西环或波尔环。本技术所述的填料为拉西环。本技术所述的供氧机构为氧气瓶或变压吸附制氧装置。。本技术所述的循环贮槽为开挖在地坪上的并且经浇铺所构成的池。本技术所述的循环贮槽为埋置于地坪上的预制容器。 本技术所述的预制容器为不锈钢罐或搪玻璃罐。本技术所述的循环机构包括电机、液泵和第三、第四、第五管路, 电机与液泵相组配,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液泵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伸展到所 述的吸收塔内的上部,第四管路延接在第三管路上,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液泵 的进液口连接,另一端伸展并且探入到所述的循环贮槽内,其中所述的第 三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而所述的第四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本技术所述的第三管路所伸展到所述的吸收塔内的上部的管体上间 隔设置有喷淋头。本技术所介绍的技术方案由于能将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后所得到的稀硝酸回收,从而既可体现循环经济,又可避免二次污染;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见附图,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的一端与循环风机2的进气口连接, 另一端应当是与含氮氧化物废气源连接的(图中未示出〉,这里所讲的含氮氧 化物废气源例如酸洗装置或类似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当开启含 氮氧化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的管路上的第一阀门11,便可将含氮氧化物废气 引入循环风机2的进气口,循环风机2支承在支架或墩子21上,支架或墩子 21固定在地坪上。循环风机2的出气口由吸收塔3下部的第一管路33与吸收 塔3相通。吸收塔3的中部设置填料31,填料31可以是波尔环,也可以是拉 西环,本实施例选择后者。上面提到的第一管路33在吸收塔3下部的接续部 位是处于填料31的下方的。在吸收塔3的底部接有排污管34,排污管34上 配有第二阀门341,并且在吸收塔3的下部的下封头部位侧接有一第六管路 32的一端,而第六管路32的另一端伸展到循环贮槽5内。在吸收塔3的下部 侧接供氧机构4,具体是由第二管路41与吸收塔3相接,供氧机构4为氧气瓶(也称氧气罐)或变压吸附制氧机构,本实施例选择前者,但并不排斥后 者。若废气处理量大,则可优选后者,反之亦然。请继续见附图,上面提及的循环贮槽5的高度必须低于吸收塔3的底部 位置,以便由第六管路32将吸收塔3内的液体以自流的方式引入循环贮槽5 内。对于该循环贮槽5,既可以在地坪上开挖并且经过浇铺构成池子,也可以 在地坪上挖坑后将预制容器例如由市场购取的不锈钢罐或搪瓷罐埋入到坑 中,本实施例选择前一种方式。作为本技术的推荐的循环机构6的电机61与液泵62相配接并且支 承在地坪上或专用的支架上,循环机构6的第三管路63的一端即图示的下端 与液泵62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即图示的上端接入到吸收塔3内的上部,并 且在位于吸收塔3内的第三管路63的管体上间隔分布有数量不受图示限制的 喷淋头632,在第三管路63上还安装有第三阀门631。第四管路64连接在第 三管路63上,并且配有第四阀门641。第五管路65的一端即图示的上端与液 泵62的进液口连接,另一端即图示的下端探入到循环贮槽5中。使用时,开启第一阀门11和开启循环风机2,含氮氧化物废气由第一管 路1引入吸收塔3,此时由供氧机构4向吸收塔3内供氧,同时,循环机构6 处于工作状态,循环C:槽5内的吸收液被循环机构6引入吸收塔3,并由吸收 塔3下部侧接的第六管路32引出,如此周而复始,当测取循环贮槽5内的液 体中的硝酸浓度达到设定浓度时回收稀硝酸并且更换吸收液(清水)。具体是 关闭第一阀门11和关闭第在阀门631,开启第四阀门641停止供氧机构4向 吸收塔3供氧,此时在电机61的工作下,通过第五管路65、液泵62和第四 管路64将循环贮槽5内的稀硝酸液引出,收集。待循环贮槽5内抽尽后,向 循环贮槽5内再次引入清水作为吸收液,以便继而进入处理工作,上述处理 过程由化学反应式表示如下3N02+H20=2HN03+NONO+ 02=3N02二氧化氮被作为清水的吸收液吸收,使从放空管35排向外界的空气达标。权利要求1、一种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循环风机(2)、吸收塔(3)、供氧机构(4)、循环贮槽(5)和循环机构(6),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与循环风机(2)的进气口连接,吸收塔(3)的下部由第一管路(33)与循环风机(2)的出气口连接,供氧机构(4)由第二管路(41)与吸收塔(3)的下部连接,在吸收塔(3)的下部还连接有一第六管路(32)的一端,而第六管路(32)的另一端伸展到循环贮槽(5)中,循环贮槽(5)设在吸收塔(3)的一侧,循环机构(6)设在吸收塔(3)与循环贮槽(5)之间,并且与吸收塔(3)和循环贮槽(5)相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吸收塔(3)内的中部设有填料(3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填料(31)为拉西环或波尔环。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填料(31)为拉西环。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供氧机构(4)为氧气瓶或变压吸附制氧装置。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循环贮槽(5)为开挖在地坪上的并且经浇铺所构成的池。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循环贮槽(5)为埋置于地坪上的预制容器。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预制容器为不锈钢罐或搪玻璃罐。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循环机构(6)包括电机(61)、液泵(62)和第三、第四、第五管路(63、 64、 65),电机(61)与液泵(62)相组配,第三管路(63)的一端与液泵(62)的出液口连接, 另一端伸展到所述的吸收塔(3)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循环风机(2)、吸收塔(3)、供氧机构(4)、循环贮槽(5)和循环机构(6),含氮氧化物废气引入管(1)与循环风机(2)的进气口连接,吸收塔(3)的下部由第一管路(33)与循环风机(2)的出气口连接,供氧机构(4)由第二管路(41)与吸收塔(3)的下部连接,在吸收塔(3)的下部还连接有一第六管路(32)的一端,而第六管路(32)的另一端伸展到循环贮槽(5)中,循环贮槽(5)设在吸收塔(3)的一侧,循环机构(6)设在吸收塔(3)与循环贮槽(5)之间,并且与吸收塔(3)和循环贮槽(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宏顾一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胜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