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395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具备:主体壳体,其在侧面具有内气口、排气口、外气口及供气口,且在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开口部;排气用风扇及供气用风扇;换热元件单元,其中,将排气用风扇和供气用风扇形成为一体而得到风扇单元,从开口部取出换热元件单元和风扇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换热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06-349223号公报所公开的图13 图14 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以往的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14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3及图14所示,换热装置的主体100在下表面具有检修罩101,在一个侧面具有室内吸入口 102和室内吹出口 103,以及在另一侧面具有屋外吸入口 104和屋外吹出口 105。而且,在主体100的中央部分设置安装于电动机108的排气用叶片106和供气用叶片 107。而且在排气用叶片106的外侧设置排气用风扇外壳109而构成排气用的鼓风风扇,在供气用叶片107的外侧设置供气用风扇外壳110而构成供气用的鼓风风扇。并且,将具有L字的风路的板体层叠多张而得到的多个换热元件111配置在排气用风扇外壳109及供气用风扇外壳110的外周部。供气风路114是从屋外吸入口 104将供气用风路结构板112、换热元件111、供气用叶片107、吹出管113及室内吹出口 103连通的风路。排气风路116是从室内吸入口 102将排气用风路结构板115、换热元件111、排气用叶片106、吹出管113及屋外吹出口 105连通的风路。在该结构中,在进行电动机108、排气用叶片106及供气用叶片107的维护时,取下检修罩101而使主体100的内部露出。并且,在取下了供气用风路结构板112和多个换热元件111之后,需要按照排气用叶片106、排气用风扇外壳109、电动机108、供气用叶片 107、供气用风扇外壳110的顺序将它们分别取下。在此种现有的换热装置中,需要将安装于换热装置主体的供气用的鼓风风扇和排气用的鼓风风扇分别分割而取下,从而存在安装工时多,结构变得复杂,维护作业困难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此种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维护作业的换热直ο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装置,其具备主体壳体,其在侧面具有内气口、排气口、 外气口及供气口,且在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开口部;设置在主体壳体内的排气用风扇及供气用风扇,该排气用风扇将室内空气从内气口吸入并从排气口排出,该供气用风扇将外气从外气口吸入并从供气口向室内供给;具有换热元件的换热元件单元,该换热元件在主体壳体内将多个板体分别隔开规定间隔层叠而成,在板体与板体之间交替地使室内空气和外气通过而进行室内空气与外气的换热,其中,将排气用风扇和供气用风扇形成为一体而得到风扇单元,从开口部取出换热元件单元和风扇单元。其结果是,排气用风扇及供气用风扇无需分别进行分割而取出,因此维护作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换热元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换热元件单元的侧视剖视图。图5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换热元件单元的主视立体图。图6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不同的换热元件单元的主视立体图。图7A是该换热装置的排气喷出部的详细图。图7B是该换热装置的供气喷出部的详细图。图8A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风扇单元固定部的固定前的详细情况的主视剖视图。图8B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风扇单元固定部的固定后的详细情况的主视剖视图。图9是表示该换热装置具备元件单元保持部时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元件单元保持部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不同的元件单元保持部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该换热装置具备元件单元保持部时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以往的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14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换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在主体壳体1的侧面Ia具有内气口 2、排气口 3、外气口 4及供气口 5。在此,从内气口 2经由通道等(未图示)将室内产生的污染空气吸入。从排气口3将该吸入的污染空气向外部排出。从外气口4吸入外气。从供气口5将该吸入的外气向室内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四个侧面Ia中的内部侧面Ic设有内气口 2、供气口 5,在与内部侧面Ic对置的面设有排气口 3、外气口 4。而且,在图2所示的主体壳体1的上表面Id 或下表面Ie的至少一面具备图1所示的开口部If。并且,检修罩Ib覆盖开口部If。在主体壳体1内设有由室内空气用的排气用叶片6a、排气用外壳6b及排气用喷出部6d构成的排气用风扇6。而且,设有由外气用的供气用叶片7a、供气用外壳7b及供气用喷出部7d构成的供气用风扇7。在此,排气用风扇6从内气口 2吸入室内空气并从排气口 3排出。供气用风扇7从外气口 4吸入外气并从供气口 5向室内供给。而且,在主体壳体1内设有与排气用风扇6的喷出面即排气用喷出部6d连通的排气喷出口 6e和与供气用风扇7的供气用喷出部7d连通的供气喷出口 7e。排气喷出口 6e 与滑动的排气用喷出部6d连通,并被固定。供气用喷出部7d以在其与供气口 5之间形成截面三角形的空间的方式设置。该三角形的成为锐角的角的角度为30°以下。并且,供气侧的供气喷出口 7e和供气用喷出部7d平行地进行面接合而被固定。并且,排气风路6c (在图1及图2中是从内气口 2到排气口 3的风路)将内气口 2、排气用风扇6、排气喷出口 6e及排气口 3连通而形成。而且,供气风路7c (在图1及图2 中是从外气口 4到供气口 5的风路)将外气口 4、供气用风扇7、供气喷出口 7e及供气口 5 连通而形成。排气风路6c和供气风路7c被风路分隔件8和电动机座9a分隔,以免发生混流。即,风路分隔件8将排气风路6c和供气风路7c隔开。而且,在排气风路6c和供气风路7c配置有具备换热元件11的换热元件单元12。如图1所示,在风路分隔件8形成有风扇单元轨道8a。并且,以夹在风扇单元轨道 8a之间的方式设置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的电动机座9a。在电动机座9a固定有电动机%、 排气用外壳6b及供气用外壳7b,该电动机9b对排气用叶片6a及供气用叶片7a进行固定及旋转驱动。如图2所示,风扇单元13将排气用风扇6、供气用风扇7及对排气用风扇6和供气用风扇7进行分隔的电动机座9a —体形成。其结果是,通过安装风扇单元13而容易地将排气用风扇6侧和供气用风扇7侧分隔。风扇单元13朝向换热元件单元12沿着水平方向在风扇单元轨道8a上滑动。其结果是,使风扇单元13在从主体壳体1取出换热元件单元12的空间中滑动,从而容易进行风扇单元13的维护作业。接下来,使用图3 图6,详细地说明换热元件单元12的结构。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热装置的换热元件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换热元件11将多个板体IOc分别隔开规定间隔例如1 3mm进行层叠而形成。而且,换热元件11在板体IOc与板体IOc之间交替地使室内空气和外气通过而进行室内空气与外气的换热。板体IOc通过L字状的壁IOa而形成L字通风路10b,为大致长方形。板体IOc由传热板IOd和L字状的壁IOa构成。并且,通过传热板10d,进行室内空气与外气的潜热及显热的换热。如此,构成换热元件单元12的换热元件11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曾根孝昭高山吉彦桥本俊彦饭尾耕次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