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2470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18:13
一种眼镜结构,包括镜框、镜脚、枢轴及限位结构。镜框具有第一枢部,其中第一枢部具有第一轴孔。镜脚具有第二枢部,其中第二枢部具有对应于第一轴孔的第二轴孔。枢轴的一端穿入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以枢接镜框及镜脚,其中枢轴具有限位部。限位结构固定于镜脚,其中限位部被夹置于第二枢部与限位结构之间,以固定枢轴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眼镜结构,具有枢轴不易脱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镜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眼镜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藉由枢轴枢接镜框与镜脚的眼镜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在显示技术的发展方面,除了追求显示装置的轻薄短小之外,更希望能达成显示三维(three dimension,3D)立体画面的目标。一般来说,显示三维立体画面的原理为将两种不同画面分别送入左右眼,进而使大脑建构出一幅三度空间的画目前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主要可分为两种,亦即需要戴三维立体眼镜的显示技术与不须戴三维立体眼镜的显示技术。三维立体眼镜可分为早期的红蓝眼镜、快门眼镜与现今的偏光眼镜,其包括藉由枢轴而相互枢接的镜框与镜脚。详细而言,枢轴一般是由外推入镜框与镜脚的轴孔,而以紧配的方式达到固定效果。在此种配置方式之下,镜脚经过多次的旋转开阖仍可能造成枢轴脱落的现象。美国专利编号56691M揭露一种眼镜,藉由加热枢轴使其变形而达到紧配的效果。美国专利编号6260965揭露一种眼镜,其枢轴与镜框一体成形,镜脚的一端具有环设于枢轴的环状结构。美国专利编号5325132揭露一种眼镜,其镜脚枢设于用以固定镜框的固定件,以适于相对镜框枢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眼镜结构,具有枢轴不易脱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眼镜结构,包括镜框、镜脚、枢轴及限位结构。镜框具有第一枢部,其中第一枢部具有第一轴孔。 镜脚具有第二枢部,其中第二枢部具有对应于第一轴孔的第二轴孔。枢轴的一端穿入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以枢接镜框及镜脚,其中枢轴具有限位部。另外,限位结构固定于镜脚,其中限位部被夹置于第二枢部与限位结构之间,以固定枢轴的位置。所述的眼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部更具有一第三轴孔,该第二枢部更具有对应于该第三轴孔的一第四轴孔,该枢轴的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三轴孔与该第四轴孔用以枢接该镜框及该镜脚。所述的眼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部具有相对的两第一枢接端,该第一轴孔与该第三轴孔分别位于该两第一枢接端,该第二枢部具有相对的两第二枢接端,该第二轴孔与该第四轴孔分别位于该两第二枢接端,该两第二枢接端分别承靠于该两第一枢接端并位于该两第一枢接端之间。所述的眼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盖体,固定于该镜脚而覆盖该枢轴,其中该限位结构从该盖体延伸出。所述的眼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具有一缺口,该枢轴穿过该缺口。所述的眼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以弯折的方式形成于该枢轴。所述的眼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镜脚具有一限位肋,该限位肋具有一缺口,该枢轴穿过该缺口。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枢轴具有限位部,限位部被夹置于镜脚的第二枢部与固定于镜脚的限位结构之间,藉以固定枢轴的位置而可避免枢轴脱落的现象发生。此外,由于枢轴非以紧配的方式加以固定,因此枢轴的外形在设计上不必受限于轴孔的孔径大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眼镜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眼镜结构的局部透视图。图3为图1的眼镜结构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4为图2的限位结构与枢轴沿剖面A-A的剖面图。图5为图2的盖体的立体图。图6A及图6B为图2的枢轴的组装流程图。100 眼镜结构110 镜框112 第一枢部112a 第一轴孔112b 第三轴孔112c:第一枢接端120 镜脚122 第二枢部122a 第二轴孔122b:第四轴孔122c 第二枢接端1 限位肋124a、152 缺口130 枢轴132:限位部140 盖体150 限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4「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 而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眼镜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眼镜结构的局部透视图。图3为图1的眼镜结构的部分构件立体图。为使图式较为清楚,图2的盖体140以透视的方式绘示,且图3未绘示图1及图2的盖体140。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眼镜结构100例如为三维立体眼镜结构且包括镜框110、镜脚120、枢轴130、盖体140及限位结构 150。镜框110具有第一枢部112,第一枢部112具有第一轴孔11加。镜脚120具有第二枢部122,第二枢部122具有对应于第一轴孔11 的第二轴孔12加。枢轴130的一端穿入第一轴孔11 与第二轴孔12 用以枢接镜框110及镜脚120,其中枢轴130具有限位部 132。盖体140固定于镜脚120而覆盖枢轴130,限位结构150从盖体140延伸出。限位部 132被夹置于第二枢部122与限位结构150之间,用以固定枢轴13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枢轴130被夹置于第二枢部122与限位结构150之间而以限制其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住,因此可避免在镜脚120经过多次的旋转开阖后发生枢轴130脱落的现象。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枢轴130非以紧配的方式加以固定,因此枢轴130的外形在设计上不必受限于轴孔(第一轴孔11 与第二轴孔122a)的孔径大小。请参考图3,第一枢部112更具有第三轴孔112b,第二枢部122更具有对应于第三轴孔112b的第四轴孔122b,枢轴130的另一端穿入第三轴孔112b与第四轴孔122b,用以枢接镜框110及镜脚120。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枢部112具有相对的两第一枢接端 112c,第一轴孔11 与第三轴孔112b分别位于两第一枢接端112c,第二枢部122具有相对的两第二枢接端122c,第二轴孔12 与第四轴孔122b分别位于两第二枢接端122c,两第二枢接端122c分别承靠于两第一枢接端112c并位于两第一枢接端112c之间。图4为图2的限位结构与枢轴沿剖面A-A的剖面图。图5为图2之盖体的立体图。 请参考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50被设计为具有缺口 152,用以让枢轴130穿过。此外,请参考图3,镜脚120更具有限位肋124,限位肋IM亦具有缺口 IMa,供枢轴130 穿过。藉此,枢轴130穿设于第一轴孔11 、第二轴孔122a、缺口 152、缺口 IMa、第三轴孔 112b及第四轴孔122b而稳固地枢接于镜框110与镜脚120之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形成V字型的限位部132系以弯折的方式形成于枢轴 130,然本专利技术不对限位部132的形式加以限制,其可为其它适于被夹置于第二枢部122与限位结构150之间的适当形状。以下藉由图式说明本实施例之枢轴130的组装方式。图6A及图6B为图2的枢轴的组装流程图。首先,将枢轴130由图6A所示位置向下穿入第四轴孔122b及第三轴孔112b,如图6B所示状态。接着,将枢轴130由图6B所示位置向上穿入第二轴孔12 及第一轴孔112a,如图3所示状态。最后,如图2所示将盖体 140固定于镜脚120以完成组装,此时枢轴130的限位部132被夹置于限位结构150及第二枢部122之间,而使枢轴130的位置可被固定。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枢轴具有限位部,限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徽高福顺刘名宸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