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了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寄生参数的关联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2031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5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了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寄生参数的关联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合-分闸操作过程技术分析等效电路模型;步骤2:将上述电路模型通过软件形式固化进硬件计算机中,形成关联分析系统;步骤3:将需要分析的相关参数输入关联分析系统,完成操作过电压的短路风险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运用电路模型可以直接技术、分析、仿真出断路器机械运动过程与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分布规律,从而计算、分析出配电网电容器容量从1000~12000KVAR、串联电抗器从1~12%参数配置中的问题所在,并以此提出规避策略;为消除配网低规律因素回路操作事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奠定可靠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了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寄生参数对操作过电压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判断变电站短路风险的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变电站10千伏电容器、电抗器回路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内部短路炸裂事故。本申请单位通过大量实例调查、分析,又通过实验发现变电站10千伏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寄生参数对于操作过电压的幅值影响很大,发生事故的断路器柜体烧损都与寄生参数有关。通过对电力系统配电网配置有电容器回路的真空断路器的合闸过程进行的仿真研究,发现了长期存在于电网的中且长期被人们忽视寄生电容(也称对地电容或分布电容) 是引起电力系统电容器回路断路器炸裂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理论仿真结果,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的现场接线方式,配置相关的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方式的相关参数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实测试验,申请单位通过实测证实了这种寄生电容的客观存在。有鉴于此,有必要根据仿真分析与实测结果,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可以系统分析寄生电容参与了断路器分-合照操作分析电路,计算分析或仿真模拟断路器的操作过程中的电流电源分布规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了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寄生参数的关联分析方法。从而为消除配网低规律因素回路(电力电容器、电抗器补偿)操作事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奠定可靠的基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建立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合一分闸操作过程技术分析等效电路模型; 步骤2 将上述电路模型通过软件形式固化进硬件计算机中,形成关联分析系统; 步骤3 将电路模型的相关参数输入关联分析系统,完成操作过电压的短路风险分析。进一步,所述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合一分闸操作过程技术分析等效电路模型包括变电站母线三相电源回路;变电站母线三相电源回路通过三相断路器分别与三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相联接,其中A相的电源输出端与A相断路器之间为A相寄生回路,A相寄生回路包括电阻 Rak、电容Camo、电感Lamo,其中电容Camo与电感Lcmo并联后,一端通过电阻Rak接入A相电源输出端与A相断路器之间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所述A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ax、电抗Lax和电容Cax,所述A相断路器与电阻Rax的公共接点通过电容Cao接地;B相的电源输出端与B相断路器之间为B相寄生回路,B相寄生回路包括电阻Rbk、电容Cbmo、电感Lbmo,其中电容Cbmo与电感Lbmo并联后,一端通过电阻Rak接入B相电源输出端与B相断路器之间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所述B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bx、电抗Lbx和电容Cbx,所述B相断路器与电阻Rbx的公共接点通过电容Cbo接地;C相的电源输出端与C相断路器之间为C相寄生回路,C相寄生回路包括电阻Rck、电容Ccmo、电感Lcmo,其中电容Ccmo与电感Lcmo并联后,一端通过电阻Rck接入C相电源输出端与C相断路器之间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所述C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ex、电抗Lcx和电容Ccx,所述C相断路器与电阻Rcx的公共接点通过电容Cco接地;所述电容Cax、Cbx和Ccx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zo接地。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需要分析的相关参数包括电阻Rax、电抗Lax、电容Cax,电阻Rbx、电抗Lbx和电容Cbx、电阻Rex、电抗Lex、电容Ccx、Czo、Cao、Cbo、Cco的取值;还包括变电站母线三相电源回路的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数是指采用现有的的Δ型或者Y型接法所形成的电路模型的相关参数,属于公知常识范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经过系统分析,发现期存在于电网的中且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寄生电容(也成对地当然或分布电容)的存在是引起电力系统电容器回路断路器炸裂的技术原因之一,并以此提出包含配电网电源、寄生电容、断路器等原件在内的电路模型,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运用电路模型可以直接技术、分析、仿真出断路器机械运动过程与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分布规律,从而计算、分析出了配电网电容器容量从1000 12000KVAR、串联电抗器从1 1 参数配置中的问题所在,并以此提出规避策略;为消除配网低规律因素回路(电力电容器、 电抗器补偿)操作事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奠定可靠的基础。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模型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Δ接法的变电站母线三相电源回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为变电站的短路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操作方法。以变电站IOKV母线为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建立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合一分闸操作过程技术分析等效电路模型; 如图所示,所述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合一分闸操作过程技术分析等效电路模型包括变电站母线三相电源回路,变电站母线三相电源回路通过三相断路器分别与三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相联接;其中A相的电源输出端与A相断路器之间为A相寄生回路,A相寄生回路包括电阻Rak、 电容Camo、电感Lamo,其中电容Camo与电感Lcmo并联后,一端通过电阻Rak接入A相电源输出端与A相断路器之间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所述A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ax、电抗Lax和电容Cax,所述A相断路器与电阻Rax的公共接点通过电容Cao接地;B相的电源输出端与B相断路器之间为B相寄生回路,B相寄生回路包括电阻Rbk、电容Cbmo、电感Lbmo,其中电容Cbmo与电感Lbmo并联后,一端通过电阻Rak接入B相电源输出端与B相断路器之间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所述B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bx、电抗Lbx和电容Cbx,所述B相断路器与电阻Rbx的公共接点通过电容Cbo接地;C相的电源输出端与C相断路器之间为C相寄生回路,C相寄生回路包括电阻Rck、电容Ccmo、电感Lcmo,其中电容Ccmo与电感Lcmo并联后,一端通过电阻Rck接入C相电源输出端与C相断路器之间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所述C相电力电容器-电抗器串联回路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ex、电抗Lcx和电容Ccx,所述C相断路器与电阻Rcx的公共接点通过电容Cco接地;所述电容Cax、Cbx和Ccx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zo接地。如图2所示,变电站的母线电源可以采用Δ型联接的三相电源回路,其中A相电源回路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an和电抗Lan以及电源fe,Ran和电抗Lan之间的接点通过电容Cyao接地;B相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bn、电抗Lbn和电源证,电阻Rbn、电抗Lbn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世友李历波王贤亮胡思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