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742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4 06:15
一种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涉及轨道交通车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轮幅为蝶盆型的薄壳,接近轮毂的薄壳为锥形,接近轮辋的薄壳为抛物线曲线形,在所述锥形和抛物线曲线形之间的薄壳为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采用不同的相连接的薄壳的数量,薄壳的相互位置,以及薄壳截面轮廓中央纵轴线倾斜角度,不同的构造方法来实现车轮疲劳强度和动力强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车轮通常是由轮毂、轮幅及形成轮缘与轮轨接触面的轮辋组成。轮幅是由相连接的平面、锥面或曲线形的薄壳系统组成的薄壳。轮幅幅板的形状有直幅板、s型幅板、波浪型幅板、盆型幅板。幅板的形状对车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有较大的影响,其径向刚度可使车轮有较大的弹性,可以改善制动热负荷下车轮的应力状态和降低轮轨动作用力。幅板的轴向刚度应尽量大,减少车轮的轴向变形,防止轮轨正常接触位置和轮缘角度,影响车辆运行性能和增加爬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等应力、高铸造材质密度和质量的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本专利技术所述轮幅为蝶盆型的薄壳,接近轮毂的薄壳为锥形,接近轮辋的薄壳为抛物线曲线形,在所述锥形和抛物线曲线形之间的薄壳为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不同的相连接的薄壳的数量,薄壳的相互位置,以及薄壳截面轮廓中央纵轴线倾斜角度,不同的构造方法来实现车轮疲劳强度和动力强度的提高。本专利技术所述锥形的高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10 15%。本专利技术所述抛物线曲线形薄壳的深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20 10%。本专利技术所述盆底形的渐近线曲线的离心率e > 1,随着e的增大,双曲线张口逐渐变得开阔,且所述盆底形的深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70 75%。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轨道交通车轮1包括轮毂2、轮幅3及形成轮缘5与轮轨接触面6的轮辋4。本专利技术的轮幅3是由相连接的锥面或曲线形的薄壳系统组成的形状为蝶盆型的薄壳。接近轮毂2的薄壳为锥形,如图中的C段,其高度为薄壳深度h的10 15%。接近轮辋4的薄壳为抛物线曲线形,如图中的A段,且接近轮辋4的抛物线曲线形深度hi为薄壳深度h的20 10%。在锥形C段和抛物线曲线形A段之间的薄壳为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如图中的B 段,渐近线曲线的离心率e > 1,随着e的增大,双曲线张口逐渐变得开阔,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的深度h2为薄壳深度h的70 75%。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幅为蝶盆型的薄壳,接近轮毂的薄壳为锥形,接近轮辋的薄壳为抛物线曲线形,在所述锥形和抛物线曲线形之间的薄壳为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的高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10 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线曲线形薄壳的深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20 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底形的渐近线曲线的离心率e > 1,随着e的增大,双曲线张口逐渐变得开阔,且所述盆底形的深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70 75%。全文摘要一种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涉及轨道交通车轮
本专利技术所述轮幅为蝶盆型的薄壳,接近轮毂的薄壳为锥形,接近轮辋的薄壳为抛物线曲线形,在所述锥形和抛物线曲线形之间的薄壳为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不同的相连接的薄壳的数量,薄壳的相互位置,以及薄壳截面轮廓中央纵轴线倾斜角度,不同的构造方法来实现车轮疲劳强度和动力强度的提高。文档编号B60B3/02GK102431382SQ201110337888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徐帅, 徐志富, 王克宇, 臧权同 申请人: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富臧权同王克宇徐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