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装置和车用制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15758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4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铁装置,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包括:连杆、第一衔铁、弹簧、第一电磁铁和外壳,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衔铁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一电磁铁之间;所述连杆依次穿过所述外壳的通孔、所述第一衔铁的通孔和所述第一电磁铁的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衔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连杆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衔铁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抵。车辆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用制动器,可明显的降低汽车制动系统零部件数量,安装简单,只需简单的线路连接即可,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能有效缩短制动反应滞后时间,克服液压制动力不足和气压制动不平稳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电磁铁装置的车用制动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铁装置和车用制动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用制动器的制动方式主要包括液压制动和气压制动两种。采用气压制动方式的车用制动器,需要配置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气泵,储存气体的储气罐,控制气体运动的各种阀体,连接用的气管等等,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而且其制动力不可调整,制动时平稳性差。采用气压制动方式的车用制动器的工作滞后时间约0. 5秒,车辆在高速行驶 (100km/h)时,0.5秒行驶约Hm,反应比较慢,不能有效保障行车安全。由于采用液压制动方式的车用制动器的制动力靠人力控制,制动力较小,而且制动泵和油管要求制造精度较高,否则容易出现制动液泄露现象,从而不易获得较大的制动力,一般需要采用真空助力方式来获取足够的制动力,进而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终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制动器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并且制动反应滞后时间较长,不能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磁铁装置和车用制动器,能够有效缩短制动反应滞后时间,克服液压制动力不足和气压制动不平稳等缺点。( 二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铁装置,包括连杆、第一衔铁、 弹簧、第一电磁铁和外壳,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衔铁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一电磁铁之间;所述连杆依次穿过所述外壳的通孔、所述第一衔铁的通孔和所述第一电磁铁的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衔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连杆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衔铁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抵。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或所述第一衔铁在面向所述弹簧的一侧具有一个容纳压缩后的所述弹簧的凹陷。其中,所述电磁铁装置还包括第二电磁铁、顶杆和第二衔铁,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固定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铁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衔铁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之间;所述顶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电磁铁的通孔、所述第二电磁铁的通孔和所述第二衔铁的通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衔铁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能够容纳所述连杆预定长度部分的凹陷。其中,所述电磁铁装置还包括调整螺母,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衔铁连接的一端具有与调整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调整螺母将所述第二衔铁与所述顶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顶杆套入所述连杆的一端的周向上具有凸起。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制动器,包括上述的电磁铁装置、制动臂、凸轮、两个半环形的制动蹄片和制动鼓,其中,所述制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铁装置的连杆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半环形制动蹄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制动鼓内,另一端通过回位弹簧互相连接;所述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半环形制动蹄片的两个活动端之间;所述制动鼓固定在车辆车轮上,与车辆车轮一起转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制动器,包括两个上述的电磁铁装置、两个半环形的制动蹄片和制动鼓,其中,所述两个半环形制动蹄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制动鼓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电磁铁装置之一的连杆相铰接;所述两个电磁铁装置一端固定在所述制动鼓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半环形制动蹄片之一相铰接;所述制动鼓固定在车辆车轮上,与车辆车轮一起转动。其中,所述车用制动器还包括防抱死刹车系统ABS。(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铁装置和车用制动器,车辆采用本技术所述的车用制动器,可明显的降低汽车制动系统零部件数量,安装简单,只需简单的线路连接即可, 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在纯电瓶车生产上采取这项技术,效果会更加明显。 采用电磁铁制动,能有效缩短制动反应滞后时间(只有弹簧复位时间),克服液压制动力不足和气压制动不平稳等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用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车用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连杆;2 第一衔铁3 弹簧;4 第一电磁铁;5 外壳;6 第二电磁铁;7 顶杆;8 第二衔铁;9 调整螺母;10 制动臂;11 凸轮;12、14 两个半环形的制动蹄片;13、 15 制动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所述电磁铁装5置包括连杆1、第一衔铁2、弹簧3、第一电磁铁4和外壳5,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4固定在所述外壳5的内部;所述第一衔铁2设置在所述外壳5和所述第一电磁铁4之间;所述连杆1依次穿过所述外壳5中心的通孔、所述第一衔铁2中心的通孔和所述第一电磁铁4中心的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衔铁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套在所述连杆1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衔铁2相抵,另一端与第一电磁铁 4相抵。当所述第一电磁铁4通电时,所述第一衔铁2在磁力作用下吸合到所述第一电磁铁4上,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杆1向靠近所述第一电磁铁4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电磁铁4断电时,所述第一衔铁2在所述弹簧3的推力作用下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杆1向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铁4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铁4和/或所述第一衔铁2在面向所述弹簧3的一侧具有一个可以容纳压缩后的所述弹簧3的凹陷;所述弹簧3与所述第一电磁铁4和/或所述第一衔铁2的凹陷底部相抵。通过减少压缩后的弹簧3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杆1的行程。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电磁铁装置还包括第二电磁铁6、顶杆7和第二衔铁 8,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6固定在所述外壳5内,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铁4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衔铁8设置在所述外壳5和所述第二电磁铁6之间;所述顶杆7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电磁铁4中心的通孔、所述第二电磁铁6中心的通孔和所述第二衔铁8中心的通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衔铁8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能够容纳所述连杆1预定长度(例如5厘米)部分的凹陷,所述连杆1的一端套入所述顶杆7的凹陷;弹簧3的一端可以抵在所述顶杆7的端面上。当所述第二电磁铁6通电时,所述第二衔铁8在磁力作用下吸合到所述第一电磁铁4上,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顶杆7向靠近所述第二电磁铁6的方向移动,从而在弹簧的推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一衔铁2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杆1向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铁4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电磁铁6断电时,在弹簧的推力作用下恢复原位。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电磁铁装置还包括调整螺母9,所述顶杆7与所述第二衔铁8连接的一端具有与调整螺母9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调整螺母9将所述第二衔铁8与所述顶杆7固定连接。这样可以灵活调整第二衔铁8距离第二电磁铁6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顶杆7套入所述连杆1的一端的周向上具有凸起。通过所述凸起可以控制所述第二衔铁8离开所述第二电磁铁6的距离。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制动器,如图2所示,所述车用制动器包括上述电磁铁装置、制动臂10、凸轮11、两个半环形的制动蹄片12和制动鼓13,其中,所述制动臂10的一端与上述电磁铁装置的连杆1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凸轮11 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半环形制动蹄片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制动鼓13内,另一端通过回位弹簧互相连接;所述凸轮1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半环形制动蹄片12的两个活动端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