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负载有序聚苯胺纳米棒阵列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12306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界面聚合制备石墨烯负载有序聚苯胺纳米棒阵列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磺化石墨烯为载体,将其均匀分散在溶有氧化剂的酸性水溶液中,将苯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将其中一相小心转移到另一相中,低温下静置反应。所得的石墨烯负载聚苯胺复合材料呈现聚苯胺纳米棒在石墨烯基层表面垂直有序排列的阵列结构。该复合材料具有比电容高,倍率特性和电化学循环性能优异等特点,可用于高储能密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聚苯胺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导电聚合物,具有原料廉价,制备容易,环境稳定性优异,理论比电容高,无毒害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是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聚苯胺的体积反复发生膨胀/收缩变化,造成高分子链的破坏,导致电化学稳定性不理想。同时,聚苯胺的电导率受体系酸碱度和工作电位的影响较大。这制约了其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石墨烯呈现二维晶体结构,拥有极大的比表面积,高的电导率和突出的导热性能, 在电极材料的应用上也备受关注。将石墨烯与聚苯胺复合,利用二者的协同效应,可以改善聚苯胺的循环稳定性,并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内阻。石高全等(ACS ΝΑΝ0,2010,Vol. 4,1963) 将石墨烯与聚苯胺纳米纤维混合通过真空过滤技术得到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其比电容值达到210F g^SOO次循环后,容量损失沈.1%。王金清等(New J. Chem. ,2011, Vol. 3,369)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得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比电容达到301F g^SOO次循环后,容量损失33. 2%。范壮军和魏飞等(Carbon, 2010, Vol. 48,487)运用原位聚合技术制得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然而由于石墨烯极易团聚,采用上述技术很难获得结构均勻的复合材料。为了克服石墨烯的聚集缺陷,中国专利CN101985517和CN101781459A公开了一种制备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首先以良好分散性的氧化石墨烯为载体,借助原位聚合方法得到聚苯胺-石墨烯氧化物复合物,然后通过还原制得结构均勻的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但该技术工序较复杂,并且在还原过程中对聚苯胺化学结构破坏程度较大, 从而会影响到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因此如何制备均勻结构,性能优良的石墨烯/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对于其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比电容高,倍率特性和电化学循环性能优异等特点,可满足高储能密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如下我们运用低温界面聚合技术,将苯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将过硫酸铵氧化剂和磺化石墨烯分别溶解和分散在质子酸水溶液中,通过降低苯胺的聚合速率和抑制聚苯胺二次生长和聚集,以实现聚苯胺组分的结构纳米化。为了防止质子酸水溶液在低温下出现凝固, 我们在质子酸水溶液中添加了低凝固点的醇类溶剂。本专利技术选用磺化石墨烯为载体,是为了克服石墨烯易团聚的缺陷,以确保石墨烯在酸性水溶液中能良好分散。磺化石墨烯与苯3胺齐聚物间的η-η堆叠作用以及磺酸基对苯胺齐聚物的掺杂作用,使得苯胺齐聚物牢固地吸附在磺化石墨烯片层表面,并以其为核原位生长,形成阵列结构的石墨烯负载有序聚苯胺纳米棒复合材料。这种特殊的形貌结构赋予复合材料较高的比电容和倍率特性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磺化石墨烯加入到浓度为0. 2 3mol/L的质子酸水溶液中,磺化石墨烯的用量为0. 5 5g/L质子酸水溶液,超声分散15 30分钟后,再加入过硫酸铵并使其溶解,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并混合均勻,作为水相;将苯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控制苯胺浓度为0.01 0. 5mol/L有机溶剂,作为油相;然后,再将其中一相倒入另一相中,静置反应 12 48小时,控制反应温度-10 0°C,过滤,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得到石墨烯负载有序聚苯胺纳米棒阵列电极材料;其中,所述的过硫酸铵与苯胺的摩尔比为过硫酸铵苯胺=1 (1 6);所述的醇类溶剂为选自乙醇或异丙醇中的一种,所述的醇类溶剂与质子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醇类溶剂质子酸水溶液=1 (5 20);所述的质子酸为选自盐酸、高氯酸、硫酸中的一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选自氯仿、四氯化碳、二氯甲烷、二硫化碳、甲苯、二甲苯、甲乙苯和均三苯中的一种。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石墨烯负载有序聚苯胺纳米棒阵列电极材料是可用于制作超级电容器的活性电极材料将所述的石墨烯负载有序聚苯胺纳米棒阵列电极材料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按质量比为85/10/5混合均勻,加入少量的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研磨,制成黏稠状的浆料,将其在对辊机上反复碾压成厚度为0. Imm左右的薄片,再冲压成直径8mm左右的电极片,并用lmol/L的硫酸溶液进行真空浸泡;将2片复合材料电极片分别做正、负极,中间夹一层玻璃纤维膜做隔膜,以lmol/L硫酸溶液做电解液,组装成模拟超级电容器样品。在lA/g的电流密度和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 2 0. 7V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与现有的原位聚合法、静电吸附法,真空过滤混合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呈现阵列结构,即高导电性的石墨烯作为基板,有序PANI纳米棒阵列垂直生长在其表面上。这种特殊的形貌结构赋予赋予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用于高储能密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2)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操作,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应用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比较例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附图3 :a为比较例的红外光谱图,b为实施例的红外光谱图;其中,横坐标为波数,纵坐标为透过率;附图4 :a为比较例的比电容-电流密度关系曲线,b为实施例的比电容-电流密度关系曲线;其中,横坐标为电流密度,纵坐标为比电容;附图5 :a为比较例在lAg—1的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循环图,b为实施例在IA g—1的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循环图;其中,横坐标为循环次数,纵坐标为比电容保持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比较例(1)石墨烯按下列步骤进行将氧化石墨放入pH = 9 10的水溶液中,经超声分散池后,使其充分剥离;将上述剥离产物在ioo°c下与水合胼反应Μ小时,充分还原,以去除含氧基团,经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烘干,得到石墨烯。(2)将0. 155g石墨烯加入到85mL lmol/L高氯酸水溶液中,超声处理30分钟,再依次加入1. 14g过硫酸铵和15mL无水乙醇,搅拌混合10分钟,作为水相,放入冰箱内冷冻至0°C ;同时将0. 93g苯胺单体加入到盛有IOOmL三氯甲烷的500mL烧杯中,搅拌混合10分钟,作为油相,放入冰水浴冷冻至0°C ;然后将水相沿烧杯壁缓慢加入到油相中,在冰水浴中静置反应进行M小时;最后将产物经过滤、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得到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参见附图1),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呈现出两种不同形貌的共存结构状态,即一种为聚苯胺包覆石墨烯的片状结构,另一种为游离在石墨烯片层之外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电流密度与比电容关系图表明(参见附图4曲线a),在0. lAg—1电流密度下,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当电流密度增大到5A g—1时,其比电容下降到 133. 3F g-1。充放电试验结果表明(参见附图5曲线a),在lAg—1电流密度下,石墨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庚超马彪李星玮周晓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