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页式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21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滤和超滤技术的新型薄页式过滤器,主要由端压板、原液流道板、膜支撑板、滤膜及密封垫片等构成。由于采用引流槽等新结构,不仅使膜支撑板,原液流道板的厚度大为减薄,提高了滤膜的装填密度,达到350m+[2]/m+[3]、克服了滤液的渗透现象,提高过滤质量和效率,同时实现反冲洗技术,提高滤膜的使用寿命,使膜的更换周期延长数倍。该过滤器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行业的产品浓缩分离、提纯及水质处理。(*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滤和超滤技术的过滤器。该器可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行业的产品浓缩分离、提纯及水质处理。滤膜过滤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使过滤溶液通过滤膜,以除去溶液中的微粒、细菌,或提取溶液中所需成份。通常的平板过滤器,主要由端板、滤膜、膜支撑板、密封垫片及原液流道板按一定次序叠加而成。最具代表性的平板式超滤器有丹麦DDS公司的产品,它主要由膜支撑板及配置于两侧的滤膜构成,膜和支撑板上开有料液进、出口。透过液通过膜支撑板,由膜支撑板边缘侧面的引流孔导出。与DDS公司产品相仿的欧洲Rhone Poulene公司的产品类似于板式换热器,它也是由滤膜、膜支撑板和原液流道板按一定次序叠加而成。上述滤器透过液均由膜支撑板边缘侧面的引流孔引出器外。现有的滤器由于透过液需从膜支撑板侧面的孔导出,因此,膜支撑板必需有能加工足够大、满足滤液流量要求的引流孔,同时,有保证强度要求的足够厚度,流量大则厚度随引水孔的增大而增厚,而且膜支撑板的整体加工精度要求高,易发生滤液渗漏情况,影响过滤质量。本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减少膜支撑板厚度,增加膜装填密度;具有反冲再生,延长膜的使用寿命;较好解决原液、透过液的渗漏现象,提高过滤质量的过滤器。解决的方案是采用薄板为膜支撑板和原液流道板材料;改进膜支撑板和原液流道板的结构;在原水室安置网格及在滤膜与膜支撑板之间安置导流布。本技术过滤器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过滤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器的原液流导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器的膜支撑板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过滤器的密封垫片结构图。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过滤器作详细叙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过滤器主要由端压板1、密封垫片2、原液流道板3、滤膜4、膜支撑板5、导流布14、网格等组成。按膜支撑板5、导流布14、滤膜4、密封垫片2、原液流道板3的顺序排列组成一个过滤单元。上下端压板1之间安放1个以上过滤单元,並依靠端压板1的夹紧力使各部件全面紧密接触,以解决原液、过滤液的渗漏现象。原液流道板3与滤膜4之间的空隙构成原水室,空隙的大小由密封垫片2的厚度决定。原水室安放网格13,用以改善原液流态,並作为滤膜的支撑物。实现膜面的反冲再生。原液由原液流道板3上的引流槽6和密封垫片2组合形成的原液流道引入水室。浓缩液(回流液)经原液流道引流孔会集后引出器外。透过液由导流布引入膜支撑板5上的引流槽8和密封垫片2构成的透过液流道引流孔会集后引出器外。本技术过滤器中的原液流道板3的结构如图2所示。原液流道板3上制有引流槽6和引流孔7。引流孔7为两边分布各1个以上的通孔,其尺寸、位置关系与密封垫片2上的引流孔10相一致。引流槽6一端连通引流孔7,数量一条以上,多条时如图2所示成放射状分布,长度大出密封垫片2的密封周边12。本技术过滤器的膜支撑板5的结构如图3所示。膜支撑板上制有引流槽8和引流孔9。引流槽8结构及布设同原液流道板的引流槽6一致。引流孔9的尺寸及位置关系与密封垫片2的引流孔11相一致。原液流道板3和膜支撑板5的正反两面可同时相对分布或错位分布引流槽6、8。原液流道板3和膜支撑板5用薄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了厚度为1mm的聚丙稀软板,正反两面同时制有相互错位的放射型引流槽6、8。图4为本技术过滤器的密封垫片2的结构图。密封垫片由密封周边12、尺寸及位置关系与原液流道板3的引流孔7和膜支撑板5的引流孔9相一致的引流孔10、11构成。密封垫片2可用薄型普通橡胶板或特种橡胶板加工而成。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厚度为2mm的普通橡胶平板。本技术过滤器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膜支撑板5和原液流道板3的厚度,增加膜的装填密度可达到350m2/m3;密封性能好,有效地防止了滤液渗漏现象,提高过滤质量;具有反冲洗功能,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使膜的更换周期延长几倍;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方便。本技术过滤器适用微孔滤膜和超滤膜。权利要求1.一种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滤和超滤技术的薄页式过滤器,主要由端压板、原液流道板、膜支撑板、密封垫片等构成,其特征在于两端压板之间安置一个以上,由制有引流槽和引流孔的膜支撑板、导流布、滤膜、密封垫片、及制有引流槽和引流孔的原液流道板组成的过滤单元;原液流道板上的引流槽、膜支撑板上的引流槽分别与密封垫片构成滤液流道;由密封垫片厚度决定、原液流道板与滤膜之间所构成的原水室内安放有网格;滤膜与膜支撑板之间安放有导流布。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液流道板3上加工有尺寸、相对位置与密封垫片2的引流孔10相一致的引流孔7和一端与引流孔7相通、数量一条以上成放射状分布、长度大出密封垫片2的密封周边12的引流槽6。3.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支撑板5上加工有尺寸、相对位置与密封垫片2的引流孔11相一致的引流孔9,一端与引流孔9相通、数量一条以上成放射状分布、长度大出密封垫片2的密封周边12的引流槽8。4.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型尺寸与密封垫片2一致的原液流道板3和膜支撑板5,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液流道板3与膜支撑板5构成的原水室内安放的网格的尺寸与密封垫片2的内腔大小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滤膜尺寸一致的导流布由高分子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膜为微孔滤膜或超滤膜。专利摘要一种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滤和超滤技术的新型薄页式过滤器,主要由端压板、原液流道板、膜支撑板、滤膜及密封垫片等构成。由于采用引流槽等新结构,不仅使膜支撑板,原液流道板的厚度大为减薄,提高了滤膜的装填密度,达到350m该过滤器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行业的产品浓缩分离、提纯及水质处理。文档编号B01D61/18GK2091710SQ9120619公开日1992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王炳南 申请人: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滤的超滤技术的薄页式过滤器,主要由端压板、原液流道板、膜支撑板、密封垫片等构成,其特征在于两端压板之间安置一个以上,由制有引流槽和引流孔的膜支撑板、导流布、滤膜、密封垫片、及制有引流槽和引流孔的原液流道板组成的过滤单元;原液流道板上的引流槽、膜支撑板上的引流槽分别与密封垫片构成滤液流道;由密封垫片厚度决定、原液流道板与滤膜之间所构成的原水室内安放有网格;滤膜与膜支撑板之间安放有导流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