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130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6:57
一种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它涉及一种混料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混料机存在工作效率低以及结构复杂、产品洁净度差的问题。所述混料筒安装在两组定位托辊和一对支撑托辊上;所述第一螺旋片、第二螺旋片和第三螺旋片依次固装在混料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旋片的导程大于第二螺旋片和第三螺旋片的导程;所述交联剂进料管水平插装在混料筒的进料端上,所述悬臂管位于混料筒内,所述悬臂管的一端与交联剂进料管连通,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悬臂管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装在端板的中心处,所述旋转挡板位于端板内,旋转挡板固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排料管与混料筒的出料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料机用于搅拌可交联高压电缆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鼓混料机,具体涉及一种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
技术介绍
交联聚乙烯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被广泛应用于低、中、高压电缆绝缘,尤其在高压电缆领域,目前国内外110kV、220kV和500kV电缆主要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国内外在生产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时主要采用混炼方法,即通过单螺杆或双螺杆混炼机将交联剂和熔融聚合物混合均勻。该方法的缺点是在混炼过程中容易产生预交联,无法保证产品的洁净度,因而不适宜生产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生产工艺不完善是阻碍我国实现可交联高压电缆料国产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避免在交联剂和聚合物的混炼过程中产生预交联,在生产可交联高压电缆料时可采用后吸收法使交联剂均勻分散到聚合物中,即将液态交联剂和聚合物颗粒利用物理方法混合后保持温度一定时间,交联剂通过扩散作用逐渐均勻分散到聚合物颗粒中。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液态交联剂和聚合物颗粒物理混合、初步分散吸收设备结构的设计。现有的混料机的混料筒有两种运动方式一、具有螺旋叶片的混料筒体旋转;二、 料筒不动,料筒内部装有桨叶的搅拌轴旋转;其中第二种方式在混合粒子与液态交联剂时, 会出现分层现象,混合不均勻,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目前,一种混料机用于颗粒和液体混配,其混料筒在混料时一般是倾斜一定的角度或竖直放置,在加入物料及混配剂后,启动混料筒驱动装置,混料筒绕其轴线旋转以达到混配的目的,在混配的过程中可以定时添加混配剂,当达到混配效果后,启动混料筒翻转驱动装置,混料筒翻转至出料工位,旋转混料筒出料。此种混料机需要两套驱动装置,即混料筒既需自转,也需翻转,结构复杂;另一种混料机的混料筒在混料时是封闭的,在加入物料及混配剂后,封闭混料筒, 启动驱动装置,混料筒翻转以达到混料的目的。混料完成后,驱动混料筒至出料位置,打开出料口出料。也可在混料过程中添加混配剂,但在添加时需要停车,打开进料盖板,添加混配剂后封闭盖板,再启动驱动装置混料。此种混料机在混料过程中需要加添物料或混配剂, 工作效率低。综上,现有的混料机存在工作效率低以及结构复杂、产品洁净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混料机存在工作效率低以及结构复杂、产品洁净度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包括颗粒料进料管、混料筒、 大齿轮、小齿轮、第一电机、排料管、定位托辊架、机座、支撑托辊架、进料管支撑架、交联剂进料管、悬臂管、第一螺旋片、喷头、第二螺旋片、第三螺旋片、端板、旋转挡板、第二电机、两组定位托辊和一对支撑托辊,所述定位托辊架和支撑托辊架沿机座的长度方向固装在机座的上端面上,所述两组定位托辊安装在定位托辊架上,所述一对支撑托辊安装在支撑托辊架上,所述混料筒安装在两组定位托辊和一对支撑托辊上;所述混料筒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为入料区、混配区、返回区和排料区,所述第一螺旋片位于入料区和混配区内,所述第二螺旋片位于返回区内,所述第三螺旋片位于排料区内, 所述第一螺旋片、第二螺旋片和第三螺旋片依次固装在混料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旋片的导程大于第二螺旋片和第三螺旋片的导程;所述进料管通过进料管支撑架固装在机座的上端面上,所述进料管与混料筒的进料端连通,所述交联剂进料管水平插装在混料筒的进料端上,所述悬臂管位于混料筒内,所述悬臂管的一端与交联剂进料管连通,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悬臂管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机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小齿轮固套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大齿轮套装在混料筒的出料端上,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所述端板固装在混料筒的出料端上,所述端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端板上沿厚度方向开有两个扇形口,所述两个扇形口沿端板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混料筒外,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装在端板的中心处,所述旋转挡板位于端板内,所述旋转挡板固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排料管与混料筒的出料端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混料机的混料筒绕自身轴线正反向旋转就可完成混料和排料功能,与现有的混料机要两套驱动装置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混料机在混料筒的旋转过程中可随时定量注入交联剂而无需停车,与现有的混料机相比,避免了引入杂质,产品洁净度高,同时大大提高了混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转鼓混料机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 向视图,图4是混料筒的主视剖视图,图5是图3的C-C剖视图,图6是图4的D向视图,图 7是图1的I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 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包括颗粒料进料管1、混料筒2、大齿轮3、小齿轮4、第一电机5、排料管6、定位托辊架 8、机座9、支撑托辊架10、进料管支撑架12、交联剂进料管13、悬臂管14、第一螺旋片15、喷头16、第二螺旋片17、第三螺旋片18、端板22、旋转挡板23、第二电机M、两组定位托辊7 和一对支撑托辊11,所述定位托辊架8和支撑托辊架10沿机座9的长度方向固装在机座9 的上端面上,所述两组定位托辊7安装在定位托辊架8上,所述一对支撑托辊11安装在支撑托辊架10上,所述混料筒2安装在两组定位托辊7和一对支撑托辊11上;所述混料筒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为入料区EJgmg F、返回区G和排料区H,所述第一螺旋片15位于入料区E和混配区F内,所述第二螺旋片17位于返回区G内,所述第三螺旋片18位于排料区H内,所述第一螺旋片15、第二螺旋片17和第三螺旋片18依次固装在混料筒2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旋片15的导程大于第二螺旋片17和第三螺旋片18的导程;所述进料管1通过进料管支撑架12固装在机座9的上端面上,所述进料管1与混料筒2的进料端连通,所述交联剂进料管13水平插装在混料筒2的进料端上,所述悬臂管 14位于混料筒2内,所述悬臂管14的一端与交联剂进料管13连通,所述喷头16安装在所述悬臂管14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电机5位于机座9的上端面上,所述小齿轮4固套在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上,所述大齿轮3套装在混料筒2的出料端上,所述小齿轮4与大齿轮3 相啮合;所述端板22固装在混料筒2的出料端上,所述端板22为中空结构,所述端板22 上沿厚度方向开有两个扇形口 22-1,所述两个扇形口 22-1沿端板22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电机M位于混料筒2外,所述第二电机M固装在端板22的中心处,所述第二电机M 的输出轴穿装在端板22上,所述旋转挡板23位于端板22内,所述旋转挡板23固装在第二电机M的输出轴上,所述排料管6与混料筒2的出料端连通。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螺旋片15、第二螺旋片17和第三螺旋片18 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如此设计,有利于保证可交联高压电缆料具有较高的洁净度。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所述混料筒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如此设计,有利于保证可交联高压电缆料具有较高的洁净度。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混料筒2两端的外轮廓均为呈圆台形状。如此设计,有利于颗粒料与液态交联剂混合均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广平韩宝忠赵洪王暄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