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盐功能性单体合成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08411 阅读:4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季铵盐功能性单体合成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等摩尔比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1-溴代n烷以及一定量的对苯二酚溶解在丙酮中,在氮气保护下制得季铵盐;然后将季铵盐、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溶解在硫酸铵分散性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span80,开动搅拌,加热至引发温度时滴加过硫酸铵,在氮气保护下引发聚合,最终得到季铵盐功能性单体合成的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成季铵盐功能性单体,使获得的新型聚丙烯酰胺不仅具有两性,而且同时具有长链梳型结构,可赋予其很高的黏弹性、抗剪切性、耐温耐pH性能;附图为实施例1中合成的季铵盐1的红外谱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及其制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聚丙烯酰胺,英文为Polyacrylamide,简称PAM,由于其结构单元中含有酰胺基, 易形成氢键,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聚丙烯酰胺易通过接枝或交联得到支链或网状结构的多种改性物,可作为重要的絮凝剂、增稠剂、减阻剂、泥浆处理剂、表面活性剂、土壤改良齐U、水土保失剂、种子包衣剂、纸张增强剂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水处理、纺织、造纸、选矿、医药、农业等行业,因而有“百业助剂”之称。但是,由于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适用PH值范围很窄,正/负电荷不平衡,因此, 容易导致产品性能降低等后果。而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助剂由于分子内及分子间易于相互缠结、不易在表/界面上排列、难以在表/界面上吸附等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在三次采油以及高性能纸张增强剂的应用中,其在耐温、耐盐、抗剪切、PH变化方面都存在不足,制约了聚合物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克服现有聚丙烯酰胺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在装有丙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等摩尔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与1-溴代 m烷,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对苯二酚后在35°C下反应6 10小时,得到透明溶液;(2)将步骤(1)获得的透明溶液经低温旋蒸除去丙酮,然后用石油醚洗涤至澄清,在 30°C真空烘箱内干燥M小时后取出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得到季铵盐;(3)在装有搅拌器,通氮管、恒压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由步骤(2) 获得的季铵盐、丙烯酰胺于丙烯酸水溶液中,然后加入spanSO,Tween60进行乳液聚合,加热至60°C,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在氮气的保护下引发聚合,密封反应48小时,得到乳白色乳液;(4)将步骤(3)获得的白色乳液倒入烧杯中,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洗涤溶液,直至溶液澄清,之后,将洗涤后的产物放入真空烘箱60°C干燥M小时,将所得的产物进行研磨,最终获得白色粉状的目标产物,即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其反应方程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季铵盐功能性单体合成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在装有丙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等摩尔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与1-溴代 m烷,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对苯二酚后在35°C下反应6 10小时,得到透明溶液;(2)将步骤(1)获得的透明溶液经低温旋蒸除去丙酮,然后用石油醚洗涤至澄清,在 30°C真空烘箱内干燥M小时后取出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得到季铵盐;(3)在装有搅拌器,通氮管、恒压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由步骤(2) 获得的季铵盐、丙烯酰胺于丙烯酸水溶液中,然后加入spanSO,Tween60进行乳液聚合,加热至60°C,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在氮气的保护下引发聚合,密封反应48小时,得到乳白色乳液;(4)将步骤(3)获得的白色乳液倒入烧杯中,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洗涤溶液,直至溶液澄清,之后,将洗涤后的产物放入真空烘箱60°C干燥M小时,将所得的产物进行研磨,最终获得白色粉状的目标产物,即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其反应方程式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启昕傅宇苑永亮王丹胡琨韩哲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