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光缆领域,具体指一种良好防火性能的耐高温光缆,在所述光纤外的护套的内外表面至少设有一层复合层,复合层由阻燃层和加强层组成,由于在原光缆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具有防火功能的复合层,复合层由阻燃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复合层实现了结构与材料理化性能的有机结合,不仅获得了良好的防火和阻燃效果,而且相对的提高了光缆的机械强度和防水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光缆领域,具体指一种良好防火性能的耐高温光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缆的结构大多是由光纤、芯管、加强单元和护套组成,光纤置于芯管内, 芯管外皮两侧对称设有钢制的加强单元,护套是包裹于芯管之外的缆皮,而常见的缆皮多使用有机材料。光缆的防火及抗阻燃性能除与所使用的材料有关外,现光缆的结构也是防火和抗阻燃性较差的一个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光缆防火性能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耐高温光缆。一种耐高温光缆,包括光纤、芯管、加强单元及护套,其中护套的内外表面至少设有一层复合层,复合层由阻燃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护套内表面与芯管之间设置的复合层包括在芯管外绕置一层阻燃层再加绕置一层加强层;所述护套外的复合层是在护套外表面依次绕置阻燃层和加强层。所述护套为低烟无卤阻燃的聚烯烃材料制成。所述加强层为双面涂塑钢带,钢带外表面还设有阻水层。所述加强单元对称置于内复合层的加强层外表面的两侧。外复合层的加强层之外还设有外护套。本技术耐高温光缆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原光缆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具有防火功能的复合层,复合层由阻燃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复合层实现了结构与材料理化性能的有机结合,不仅获得了良好的防火和阻燃效果,而且相对的提高了光缆的机械强度和防水性能。本技术结构合理简洁,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列一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列二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图1的实施例中,光纤1穿置于芯管2之中,芯管2与护套5之间绕置有宽混合型云母带的阻燃层31和双面涂塑钢带的加强层32组成的复合层3,其中,双面涂塑钢带的加强层32的外表面涂设阻水粉,以构成具有防水性能的阻水层321 ;所述钢带32外表面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2根平行钢丝作为加强单元4,以保证光缆具有足够的抗拉、抗侧压及抗疲劳破坏的机械强度;由低烟无卤阻燃PE护套5将上述由内及外的光纤1、芯管2、复合层 3及2根加强单元4裹置于其中,构成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低烟无卤阻燃PE护套不仅可有效的阻止火势的蔓延,而且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图2是一种设有内外复合层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即是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护套 5的外表面再设置一层外的复合层6,外的复合层6包括宽混合型云母带61、双面涂塑带62 和外护套7,宽混合型云母带61绕置于护套5的外表面,双面涂塑带62再绕置于宽混合型云母带61的外表面,则光纤1、芯管2、内的复合层3、加强单元4、护套5及外的复合层6共同穿置于外护套7之中,即构成本实用薪型的第二种实施例。该实施例由于设置了内的复合层3和外的复合层6及外护套7,较之第一种实施例对光缆实施了双层保护,致使光缆在防火性能、防水性能和机械强度方面均有了更大的改进和提高。本技术具有较广泛的应用面,尤其适于对防火、防水等级要求高的地区、部位进行铺设。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耐高温光缆,包括光纤、芯管、加强单元及护套,其特征是护套的内外表面至少设有一层复合层,复合层由阻燃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护套内表面与芯管之间设置的复合层包括在芯管外绕置一层阻燃层再加绕置一层加强层;所述护套外的复合层是在护套外表面依次绕置阻燃层和加强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光缆,其特征是护套为低烟无卤阻燃的聚烯烃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光缆,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层为双面涂塑钢带,钢带外表面还设有阻水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光缆,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单元对称置于内复合层的加强层外表面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光缆,其特征是外复合层的加强层之外还设有外护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通信光缆领域,具体指一种良好防火性能的耐高温光缆,在所述光纤外的护套的内外表面至少设有一层复合层,复合层由阻燃层和加强层组成,由于在原光缆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具有防火功能的复合层,复合层由阻燃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复合层实现了结构与材料理化性能的有机结合,不仅获得了良好的防火和阻燃效果,而且相对的提高了光缆的机械强度和防水性能。文档编号G02B6/44GK202210170SQ20112025599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即佳 申请人:李即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即佳,
申请(专利权)人:李即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